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山辽阔立多时(精) |
分类 | |
作者 | 陈明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的是著名学者陈明的随笔、评论、访谈以及序跋文字。它们大多都曾在国内报刊公开发布,或者随书籍印行。作为儒家学者和资深文青,陈明的随笔兼有诗情和思辨的趣味性,如《麻将如人生)等在《北京文学》发表后被广为转载。关于李泽厚、余敦康等知名学者的交往记录也具史料价值。评论则涉及近30年中学术界的许多议题。作为“大陆新儒学代表”之一,作者在诸多问题上的言说不仅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立场,也记录和见证了当代思想的发展。序跋除开学生和本人的著作,也涉及卢国龙、方朝晖、廖名春、周伟驰等学界中坚以及自己主编的《原道》。 作者简介 陈明,教授,中国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1962年生,湖南长沙人,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1992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博士毕业;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06年调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2018年调入湘潭大学碧泉书院。著述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维》《文化儒学》《儒教与公民社会》等,1994年创办学术辑刊《原道》(2012年成为南大C刊)并任主编至今。 目录 散文与随笔 乡愁是一种理念 等待陌生人 孤独寂寞及其他 谁解陈寅恪 “生命的意义在于爱” 葡京记赌 紫藤庐及其他 《出塞曲》 麻将如人生 大马感怀 重读吴清源 印度散记 狗狗二题 云山悠远 扫墓记险 京郊翠湖书院原道(二则) 有缘无分书院情 儒教室旧事 早点 我与余先生 方克立先生与我 晓波小记 李泽厚印象片段 我的中小学老师 书评与短论 反思一个观念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文化 低调进入及其他 英雄、豪杰与圣贤 此身合是儒生未 《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评点 为中国情人节辩护及其他 期待与疑虑:从清华国学院看人大国学院 我看国学热 孔子像进北大小议 关于儒学与民族主义 回到康有为 回归救亡主题 建构复兴叙事 西方语境下的国学问题 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华民族:基于文明论的理解 湖湘文化杂谈 汉武帝昆仑山命名的文化意义与政治影响 序与跋 《原道》第一辑开卷语 《浮生论学》自序 《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自序 《儒教与公民社会》自序 《中华家训经典全书》自序 《原道》第四十四辑编后 《儒家文明论稿》自序 《易庸学通义》自序 序卢国龙《宋儒微言》 序廖名春《中国学术史新证》 序方朝晖《儒学与中国现代性》 序王文锋《从〈万国公报》到〈牛津共识〉》 序袁灿兴《中国乡贤》 序周伟驰《太平天国与启示录》 序杨莉《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研究》 序赵峰《四书释讲》 《儒家经典十二讲》序 答问与访谈 废科举百年祭答《新京报》 所谓“丧家狗”之争 重拾回儒精神,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整合 ——答端庄书院 韩国将祭孔申遗不是坏事——答《新世纪》 炎黄祭祀答儒家网 祭祖问题答《新京报》 李泽厚的重要性及与余英时异同 儒学、儒家、儒教:一个人的文化复兴(代后记) 序言 原以为只是编一组休闲 文字,表明自己“行有余力” ,但收拢一看,内容却一点 也不轻松。学者的思想互动 虽非意识形态叙事之对峙, 但唇枪舌剑的背后却也隐约 折射出时代社会各种知识、 利益与情绪主体的状态与关 系,充满张力。 很高兴,我选择的立场 是儒家的。虽然从五四以来 它就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被 妖魔化,但现在,其意义却 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认同。 我的进入相当偶然,留在中 国社会科学院,阴差阳错办 了《原道》,于是被符号化 ,成为媒体方便的联系人。 )单 曾经以为自己是在为儒 学辩护,是作为学者履行社 会责任。现在不再这样理解 ,因为正是在这一过程中, 我不仅打发了时光,兑现了 学问,而且改变了自己:一 个在故乡山岗上终日游荡的 莽撞少年获得了生命的意义 ,成为一个文化的存在。 我的老师余敦康先生三 十年前经常问别人,你敢说 你自己是一个儒者么?没人 接话。二十年前我问李泽厚 先生“你愿意承认自己是一 个儒者么”,他总是闪烁其 词。去世前几个月他曾在微 信电话跟我说他是。我有点 惊讶,“你承认自己是儒家 了?”在这样要他确认时, 他却又改了口。 我这么说,并不是想表 达或表现什么,而是这里的 文字,或者说这些文字的主 人,除了儒者,没有什么别 的可能。相反,“看白云才 看见我自己”,可见当时并 没有太多的自觉意识。—— 前面那些颇有无病呻吟之嫌 的文字,曾经有点小心动, 现在却暗道惭愧,就当是为 多卖几本书而派发的小广告 吧。 这是我个人真实的心路 历程,应该也是儒学在中国 社会在遭受近代摧折后终于 一阳来复贞下起元的曲折反 映。 事情才刚刚开始,可我 已经老了。编辑这样的集子 ,本就属于夕阳下的工作, 行笔至此,还真有点悲从中 来。夫子的榜样是“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看来我的境界,还停 在“钟情正在我辈”一格。 世界于我其实很是温暖 。譬如这个集子,责编千里 三十年前看到我在《中华读 书报》写的豆腐块,“不错 啊!攒齐后我给你出一本吧 。”华东师大方旭东教授在 朋友圈看到我的零碎感想, 问为什么不结集出版,“要 不我帮老兄印吧?”还说古 人之间经常这样。很巧,当 时我正跟云山院夏总在潮州 访茶,跟陈香白老人聊单枞 。她说,“好事啊,我们云 山院经常给会员送礼,加上 老师的书,就真有文化了。 ” 也罢,在专业的研究之 外,把面向大众的言说以及 作为个体的思绪流露付梓出 版,既是对自己几十年文字 工作集外之集的拾遗,也是 对朋友之盛情雅意的回报纪 念。了断之后,一切重新开 始。“世界无穷愿无极,江 山辽阔立多时”,就以此梁 启超、徐复观二先生合璧之 诗作结吧。 对了,书名就是千里根 据这里的诗句拟的。 是为序。 导语 本书中收录作者多年关于学术思考、生活感悟的相关文章。内容分为“散文与随笔”、“书评与短论”、“序与跋”、“答问与访谈”。书中反应了学者的思想互动,也隐约折射出时代社会各种知识、利益与情绪主体的状态与关系,充满张力。 后记 牛仔裤,工恤衫,头发 纷乱,嘻哈中透着深沉,疑 惑中带着执着。 讨论学术,固执己见, 不让于师;立身行事,荷戟 驱驰,不遑宁处。 一九九四年创办《原道 》辑刊。 二○○○年组建儒学联合论 坛网站。 二○○六年编发电子杂志 《儒家邮报》。 如今正砸锅卖铁要建一 个都市书院。 这就是陈明。他说,儒 家文化如果要复兴,就必须 建立自己的社会平台。书院 作为可欲可求的选择,必须 在北京落地生根,而在北京 ,他最有条件去做也最有责 任去做。 一个现代人鼓捣着古老 文化的复兴呵! 当人们从自由主义、保 守主义和新左派的思想光谱 中分辨出他的文化保守主义 成色时,他迫不及待地宣称 自己是一个儒者;当人们以 “南蒋北陈”定格他为大陆新 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他 匆匆分辨蒋庆的顽固和自己 的革新,表白自己是一个自 由主义者;而当自由主义者 认真端详他这个自称的小伙 伴时,他时不时要暴露一下 自己民族主义的根底。 他是谁?他自己能否说 得清楚?谁又能真正说清楚 他? 一个频频接受媒体访谈 ,却满嘴之乎者也修齐治平 的陈明;个满嘴之乎者也修 齐治平,却总是活跃于最现 代文化平台旋涡里的陈明。 ——湖南人氏,知天命之 年! 儒学:《原道》 李泽厚先生说我办《原 道》,却没原出一个道来。 我的老师余敦康先生也经常 问我同一个问题:“陈明, 你原了一个什么道出来没有 ?”我哪能去说他们?李先 生一半期待一半调侃,余先 生一半期待一半责怪。但我 真的无言以对。(《中国青 年》二○一一年第十三期陈 明访谈) 二○○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原道》创刊十周年纪念 暨“共同的传统——‘新左派’‘ 自由派’与‘保守派’视域中的 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燕 山大酒店召开。与会学者和 嘉宾有陈来、何光沪、秋风 、康晓光、刘军宁、韩德强 等三十多人,个个声名显赫 。与会媒体有《凤凰周刊》 《联合早报》《南方周末》 《社会科学报》等十五家, 家家影响广大。 一个前无接引,后无大 树,仅凭陈明个人独力支撑 的辑刊,坚守十年,确属不 易,但能造成这样的声势, 就不是一个坚守所能解释的 了。一九九四年前后,政治 迷茫中下海扑腾的知识分子 ,陆续有洗身上岸的。他们 在体制内外办起了不少书刊 ,如《原学》《学人》等, 继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寻 路探索。分化也渐渐由此彰 显:当一些知识分子惊讶地 发现另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 思改革、思考前三十年的意 义,马上贬称他们为新左派 的时候,自由主义和新左派 的分野表面化;八十年代对 传统文化的反思,到了九十 年代,竟然生出了一群回归 传统的保守分子——当代思 想界左派、右派、保守派的 鼎立三足确立成型。 …… 区别于蒋庆的上下行路 径,陈明认为儒教的发展只 能自下而上,从基层社会重 新生长出来。所谓的上行路 线,理论上不成立,操作上 无可能,效果上没好处。历 史上,儒教作为汉文化的一 个宗教(并非基督教意义上 的宗教,更近似于犹太教) 存在,上层有国家祭祀礼仪 为主的制度架构,下层有依 托宗族和地域社会的弥散性 礼俗和群祀,对中间圈少数 族群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和向 心力。承接满清帝国版图而 来的共和国,民族林立、文 化多元、众神喧器,要解决 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不仅急迫,而且复杂麻烦 。相对于国教论方案的大汉 族主义倾向和与政教分离原 则的紧张,公民宗教论则在 充分考虑到现实条件的复杂 性的同时意识到了作为政治 共同体的国家之国族意识塑 造的重要性或问题。也就是 说既要重视文化对于政治正 当性、社会有机性的积极作 用,又要反思、超越夷夏之 辨及其相关的文化民族论、 文化国家论,从基层努力, 促进五十六个民族带着它们 各自文化背景形成基于宪法 原则的认同凝聚。从这里可 以看到,陈明对文化意义的 强调并不是无限制的,而对 文化的意义边界加以厘定并 不是意味着对儒家文化理论 范围的缩小,而正是为了找 到扩大这个系统论域的起点 与方向。政治哲学上,对夷 夏之辩就必须有所超越,宗 教理论方面,则要走出宋儒 ,回归《尚书》和《周易》 对天的神圣性论述。 从二○○六年起,陈明就 一直集中精力为这个公民宗 教而努力。推动中秋节等传 统节日成为公共假期,发起 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的签名 活动,联署关于曲阜建耶教 大教堂活动,还有孔庙维权 ,等等,背后都有着陈明和 原道同人的影子。他相信人 能弘道,非道弘人,他感到 六经责我开生面,所以他要 把《原道》直办下去,现在 还要砸锅卖铁去办书院。传 统书院有讲学论道、教化乡 里、祭祀圣贤和赈灾助学四 大功能。现在的书院主要以 讲学论道为主。陈明的书院 想办成什么样子?他笑而不 语。 精彩页 古往今来,反复为诗人所吟唱的主题,除开爱情恐怕就是乡愁了。 对于初恋者来说,爱情不只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是一种关于生命之形式的设计。最初的异性,由于幻想的投注,成为光芒四射的偶像。如果说神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那么不妨说,初恋在某种意义上乃是一种自恋,一次具有形上学色彩的情感体验。 正是以这样一种超功利的本体属性为参照,婚姻才常常显得叫人失望,被戏称为“爱情的坟墓”。记不起是谁说过,只有经历一场深刻的恋爱,男人才能成熟起来。其道理即在于,受挫的初恋使年轻的心从浑沌未开的主观世界突围而出,转向真实的生活中确证自己。那么乡愁呢? 毫无疑问,乡愁首先是人在旅途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之情。古代乡民社会,故乡作为一个地缘概念乃是血缘的投影。因此,这二个字在游子心中如雪夜的炉火,永远充满了盈盈暖意。且不说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迁客骚人,即使不识愁之滋味,一腔豪气少年游的英俊弟子,当其“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亦不免怅然而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但是,乡愁似又并不只是因思乡而成愁。叶赛宁,这位俄罗斯最伟大也是最后的乡土诗人,一方面对生养自己的梁赞省那神秘的教堂、十字架以及布谷鸟的婉转啼鸣依依眷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回到故乡,却“只有森林、贫瘠的土壤和小河对岸的沙荒……”这种情感与现实的矛盾,今天还常使我们陷入难堪的窘境。实际上,睿智的古人早就提醒大家,“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乡愁本质上乃是旅愁,因旅途的风雨和孤单油然而生的渴望与怀想。并且,因着断肠人在天涯的特殊情境和距离感,故乡,千百年来被情绪化地大大美化,以致几如伊甸园般尽善尽美,神圣永恒。 既然如此,为何人们还是对乡思乡愁沉湎执着如斯,吟咏品味不止呢?可能的解释是,对浪迹天涯的游子来说,故乡是真切的慰藉,乡愁是触景所生之情;而对于那些以天地为人生之逆旅的智者而言,故乡又成为借物起兴的象征之物。当是时也,乡愁已虚化为一个空筐,所承载的是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顿悟,以及随之而起的复杂情愫:漂泊无根的无奈,随缘任运的洒脱,对酒当歌的狂放。——这次第,怎一个乡字了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诗中呈现的与其说是一幅田园生活图画,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存在情调,禅意盎然。对田园恬淡的向往,即意味着对尘世浮华的厌弃。但孟氏之义应不仅限于此:田园之可留反衬出生命之无归;生命之无归又凸显出唯田园之可亲。龚定庵诗云“温柔不住住何乡”,其情趣虽异,而义旨却并无不同。 有人说,现代人是城市人,不知乡为何物,自无所谓乡愁。工业社会,钢铁的巨人踏碎了田间的小路。在接踵而至的后工业社会或日信息社会里,人的丰富性更在各种形式的技术理性面前萎缩,数字化成为生存的标准祥式和基本内涵。这一切使得蜗居都市的现代人越来越与环绕其身的高楼、公路以及快餐店相融为一,踏青与郊游构成他们关于自然的全部体验。但是,我并不怀疑,在一级一级阶梯般的登攀空隙,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人们的不眠之夜,带来那个古老的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