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下小学/红旗飘飘少年成长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杏绵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地下小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农村为背景,讲述了儿童团员对敌斗争的故事。小说中的二柱、兰花、小六、多头等儿童团员,在敌人占据村庄以后,在党的地下工作者厚成爷的领导下,团结全村儿童,英勇机智地对敌人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秘密地组织了地下抗日小学,并帮游击队探听敌情、送情报,不畏艰险地做了许多抗日工作。后来,他们因冒险营救抗日小学的杨老师而被捕,但在敌人的严刑逼问下,他们始终没有屈服。最后,游击队攻下特务们在村庄设立的据点,他们重获自由。 作者简介 杏绵(1928-2013),全名段杏绵,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第二、三届理事,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和发表过多部作品。著有报告文学集《闻喜有个小罗成》、短篇小说《新衣裳》、中篇小说《刘胡兰的故事》《地下小学》等。 目录 题外的话 一 敌人的布告 二 第一个回合 三 厚成爷 四 新的决定 五 大闹课堂 六 宣誓 七 教训教训他 八 第一次上日文 九 商量商量 十 哈巴狗父子 十一 偶然听到的消息 十二 新的尝试 十三 珍贵的信件 十四 一张捷报 十五 激动人一心的一天 十六 哈巴狗滚蛋了 十七 在刑场上 十八 错误的决定 十九 考验 二十 狱中测验 二十一 我们胜利了 序言 以经典促原创 用原创续 经典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三 红一创”的说法,指的是创 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影 响重大的四部长篇小说,即 《红岩》《红日》《红旗谱 》《创业史》。还有好多和 这几部长篇小说同一时期出 版的作品都成了经典,如我 们熟悉的《青春之歌》《林 海雪原》《铁道游击队》《 敌后武工队》等。这些作品 以强烈的史诗意识和高度的 艺术概括力,生动地展现了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走 过的光辉历程。它们的文学 艺术价值让我们高山仰止。 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经典红 色题材影视作品至今仍为孩 子们所喜爱,比如《小兵张 嘎》《铁道游击队》《平原 游击队》《地雷战》《地道 战》等。这些老少咸宜的小 说、电影、电视剧,共同构 成了新中国文学、影视著名 的红色经典,也是许多爷爷 奶奶、爸爸妈妈们童年的美 好回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 色经典小说再版,红色影视 作品热播,一些红色经典作 品进入教材,唤醒了一代代 人心底美好的记忆。“红色 文化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 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 精神寄托,使不同年龄的人 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 就是红色经典作品超越时空 的魅力所在。 我们结合红色经典与当 代原创力量,以经典促原创 ,用原创续经典,分批推出 “红旗飘飘”少年成长系列图 书。本系列图书将以这种独 特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经典 ,从新旧不同的故事中吸收 红色文化,是一套全新概念 的红色题材青少年读物。本 着“以经典促原创,用原创 续经典”的出版初衷,我们 期待通过本系列向经典致敬 ,让新故事接续并传承经典 ,也让这套图书成为传承红 色基因、守住红色根脉的坚 实阵地。 导语 杏绵,原名段杏绵,早年在《中国少年报》做编辑和记者,后来调到山西省文联,先后担任《火花》《汾水》编辑、编辑部主任和图书编辑部副主编、编审等职务。杏绵曾创作多部儿童文学小说,比如以农村合作社时代为背景的《新衣裳》,以及取材抗日战争时期,描写山西农村儿童团对敌斗争的《地下小学》等。《地下小学》是杏绵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一部小说。 《地下小学》这部作品,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典读物,对培养新一代儿童爱学习、爱劳动、敬爱老师等优秀品德,也很有教育意义。 精彩页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想给你们讲个故事。不,不是故事,而是我的一段亲身经历,是我在我们村当小学生时的事情。那时候我们的生活真是又惊险又紧张,现在的小朋友,恐怕连想象也想象不出来。 这事说起来话就长了,首先必须把我们村子的情况交代交代。 我们村叫张家庄,村子的西面是重重叠叠的山峰,村子的东面是大平原。住在平原上的人们,得抬起头才能看见我们的村子。所以,像大王庄的人到我们村的时候,叫作上山;而西面杜村的人得低下头才能看见我们村,他们到我们村来,又叫作下山。总之一句话,我们村是个半山区。 我们村共有百十多户人家,是个穷苦村子,全村除了张富贵一家地主和几户中农以外,其余都是张富贵的佃户。我们村自古以来就没有学校,张富贵和他的儿子都是从小就在箩头镇上学。我家是张富贵的佃户,自然,我是上不起学的了。 我在十岁以前,除了割草拾柴以外,就知道赤着脚,光着膀,满街跑来跑去。可是在我十二岁那年,我们村里来了八路军。八路军一来,我们就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我当了儿童团长。不久,村里又成立了抗日小学校。嗬!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拿上书本走进学校,坐在教室里当起学生来了。我那个神气劲儿呀,唁!妈看了都笑着说:“二柱子,妈都不认识你了。” 抗日政府给我们派来的教员叫杨志刚,他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从外表上看起来,跟我们村的年轻农民没什么两样,中等个子,长圆脸儿,穿着一身粗布衣服,头上包着块白毛巾。实际上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他不光教我们念书,还教我们唱歌、跳舞、做宣传哩。他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儿童团的指导员。他待我们可亲哩,每逢刮大风、下大雨,总是要亲自接送小同学。一有空就到学生家里去访问,了解各家的情况。那时候我们家里的生活很困难,杨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领我们上山割草、打柴,在村边上开荒种地。搞生产换来的钱就给我们买书,买铅笔和纸。这么好的老师,不要说我们儿童了,就连大人们也都很喜欢他。 那时候,日本鬼子驻在县城,县城在东边平原上,离我们村有二十多里路。抗日根据地在我们村西边的山里,敌人到根据地去“扫荡”就要路过我们村,返回来也要路过我们村。一到这时候,我们抗日小学就只好停课。后来,杨老师想出了个好办法:每逢敌人“扫荡”的时候,就带我们到北山坡去上课,北山坡地势高,看得远,敌人来了很快就能躲开。这么一来,尽管敌人每年要“扫荡”几回,我们的学习可一点儿也没耽误。 一九四二年春天,在我们初小快毕业的那年,我们刚刚开学不久,城里忽然集中了很多鬼子兵,看样子又要向根据地“扫荡”了。不几天敌人就占了箩头镇,过了五六天,又占了大王庄,情况一天比一天紧,鸡毛信不断传来。我们的课堂又从学校搬到山坡上了。 一天下午,我们正在北山坡上课,我哥哥忽然匆匆忙忙跑来找杨老师,要他马上回村去开会,说有要紧事情。杨老师对我说: “张二柱,你带领大家温习功课,太阳落山以后就回家。”说完他就和哥哥走了。 杨老师走后,我忙派多头回村去探听消息,万一有新情况,好和我们联系。 多头是我们四年级最小的一个同学,今年十三岁。他最大的特点是脚灵手快眼儿尖,村子里发生什么事情,他都最先知道,是儿童团公认的侦察员,同学们给他起的外号叫“顺风耳”。 “顺风耳”多头走了以后,一直没回来。傍晚,我刚回到家里,多头就跑来告我说杨老师要参军走了。这消息像一声晴天霹雳打在我身上,我撒腿就往学校里跑,一口气跑进学校,撞进杨老师的宿舍。只见杨老师正在整理文件,他见我进来,忙说道: “二柱你来了,我正想找你哩,上级有指示,我今天晚上就要走了。” 我问:“上哪儿去?” 杨老师说:“现在还不知道。”他的神气又紧张又严肃,记得他还对我说敌人占了大王庄以后,正在修碉堡。敌人这回不是“扫荡”一下就走,是要长期驻扎,占一个地方,安一个“钉子”,企图蚕食抗日根据地,彻底摧毁抗日政权。敌人占了箩头镇和大王庄以后,整天搜查村里的抗日干部,已经有些干部被敌人杀害了。他还说一两天内,敌人可能包围张家庄,也许要扎据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上级决定村里的主要干部和骨干民兵暂时都撤走,武装起来和敌人斗争。……他还谈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当时我的脑子混乱极了,眼泪不由得顺着脸颊流下来。 杨老师一边整理文件,一边安慰我道:“不要难过,我还会回来的。” 说到这里,忽然跑进一群孩子,兰花、小六、多头、根望他们一大群都来了,站下满满一屋子,进屋就嚷:“杨老师,我们和你一块儿参军去!”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