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新疆赋》为清代嘉道之际著名地学家徐松(1781~1848)所撰,至光绪八九年间((1882~1883)由四川刻书家王秉恩(1845~1928)以室号“元尚居”名义,将其与和宁(1741~1821)《西藏赋》、英和(1771~1840)《卜魁城赋》一起,合料汇刊为《西藏等三边赋》一书,从而成为公认的清代边疆舆地赋代表作。本书主要以《新疆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集中校注,并兼及对徐松家世和生平的稽考,以及赋作撰写时间、流传版本、主要内容、特色价值等方面的阐述。《新疆赋》文采飞扬,以极富韵律的赋,叙述新疆的历史沿革、州府建置、屯田盛况、各营驻防、边卫设置、马政概况、珍奇物产,最后盛赞清政府的化育之功。 作者简介 李军,男,汉族,1977年生,甘肃静宁人,文学博士,现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200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年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古代文学专业,2016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06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古代小说、辞赋文献研究,主持完成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甘泽谣》整理与研究”及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三边赋》整理与研究”,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在《历史档案》《文献》《宗教学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及台湾《师大学报》(语言与文学类)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出版《〈甘泽谣〉评注》。 目录 序言 前言 凡例 孙馨祖序 新疆赋 赋序 新疆南路赋 新疆北路赋 彭邦畴跋 附稿本题识 校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馨祖家康乐,城东门外 田中,小石山起伏,数里不 断,有大山之势,《石谱》 谓之袁石。蜀水绕其址,《 汉书·地理志》“蜀水东流南 昌,入湖汉”是也。自城行 七里,为康乐桥,桥北为康 乐庵,面水背山,通舟楫, 出石炭,多良田、美酒、鱼 虾。幼时读书庵中,有终焉 之志。既而五上公车,晚得 广西一县,至,未几罢归。 再至,再罢。又起闽之瓯宁 ,得少揽天下之佳山水,而 亦备涉道路之险阻艰难。嗣 乾隆乙卯,丁母忧归,已五 十六年,中间病病而残废, 及七十而戍伊犁,见新疆图 ,摹之不成,亦不能已。今 又六年,星伯先生出自定开 方图,复以《新疆赋》见示 ,令作序,且曰:“皇甫士 安序《三都》矣!”馨祖, 楚人也,伍大夫监礼,所未 见者六,将何言?然欧文苏 读,窃忻慕焉。《唐书》: “汉姑墨国西三百余里,度 石碛,至凌山,葱岭北原。 ”《前汉》不载,无考。先 生以凌人、凌阴释之,于木 素尔达巴罕之译文亦合。昔 周太祖踏冰,夜上凌桥,得 此而后解。其述忠臣烈士为 国捐躯,凛凛有生气。自伊 犁奉使喀什噶尔诸部,万三 千六十八里,八阅月,境皆 亲历,言之綦详。先生居京 师,为词臣,博综文献。自 出关以来,逢古迹,必求其 合。方强志笃学,颂扬盛美 ,正其时也。馨祖年老力弱 ,为《昆都伦歌》,结轖不 达。若此函之如海,里何可 望!至于水道有记,山硖有 程,柳树泉县出一剑飞,风 戈壁险逾数千里,又不徒藉 班坚、郦元为捃摭已!万载 孙馨祖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