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设计的基因/中国当代设计学术思想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李立新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设计的基因》一书,收录了李立新近30年的学术生涯中,反映其学术主张及代表性成果的文章,时间跨度自1995年至2022年。文章按照设计史、源流辨、手艺价值、坚守、转折、新的建构分门别类,主题多为古代设计和传统设计,偶有现代设计。作为中国当代设计学界的中坚力量,这本文集具有垂范青年学子、鉴照历史与未来的价值。
作者简介
李立新,江苏常熟人;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常务副主编;兼任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专著5部,其中《中国设计艺术史论》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设计价值论》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造物》丛刊等5种;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民族艺术》《艺术百家》《装饰》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
目录
学术自述
从工艺史到设计学的追寻
1 设计史寻踪
我的设计史观
设计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去田野中寻找生活的设计历史
中国造物史运行的动力结构
鹿车考述
论中国古代四轮车及相关问题
中国上古服饰观的形成
早期工业化时期一般造物设计的发展
《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的述史方法
美术的另一种形式的历史——读《中国纹样辞典》
2 设计的基因
中国设计学源流辩
道的凝铸与人的礼赞——先秦与古希腊装饰思想的比较
日用作为设计的“原道”——兼谈“小道致远论”
《考工记》“轮人为轮”的启示
试论图形的运动感
“家”的原生形态与现代形态——一个东西方比较意义上的设计文化思考
从“人脸”到“兽面”——解开六朝瓦当的变脸之谜
中国传统造物品类的七种演化方式
一般造物与经典造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手艺的价值
开放的手工艺传统
玩物自信:中国民间玩具“玩”的特质
重构造物的模仿理论:紫砂器形的来源
孕育紫砂器的土壤——评《紫砂的意蕴——宜兴紫砂工艺研究》
移动与收放——中国纸伞的结构设计研究
轮音为商杵音角——景德镇地区水碓实测行记
年画、技术、传承与文化—-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研究的新视野
戏彩之娱——明代彩衣堂装饰艺术与江南民间文化
一个民间艺术群体的历史传承
4 艰难的坚守
陈之佛与庞薰琹
庞薰琹与中西艺术
通往艺术学的桥梁——读《张道一文集》
《装饰》:一个时代的见证
5 历史的转折
60年中国当代设计的总结与评判
突异的过程——“三大构成”与中国设计基础教学
中国设计转型中的价值观问题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工艺美术研究热点问题透视
6 设计新建构
感性工学———门新学科的诞生
论工艺物种的生与死
价值论:设计研究的新视角
共同体建设与中国设计的未来
包豪斯与中国——写在包豪斯诞生100周年之际
作者年表
后记
作者简介
序言
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
的兴起与发展,是20世纪
波澜起伏的中国式现代化
进程中一段重要的插曲。
现代设计与工业化、城市
化进程密切相关。19世纪
下半叶,作为对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艺术回应,现代
设计运动率先在英国出现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
动下,现代设计运动在欧
美现代都市中此起彼伏,
并在20世纪初汇集为一种
国际化的艺术潮流。毋庸
讳言,中国在此过程中是
缺席的。中国的现代设计
和设计教育,最早可追溯
至洋务运动时期,新文化
运动后浮出水面,在战火
纷飞的20世纪上半叶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
设计高等教育,要等到二
战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
期,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后,才得到成体系
、成规模的发展。而以市
场为导向、走进千家万户
的设计实践,则要等到改
革开放后才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
外源性现代化,按照罗荣
渠先生的说法,是一种精
英思想引领、超经济手段
推动的自上而下的现代化
。这使得与之相关的中国
现代设计和设计教育,常
常处在理念先行的状态以
及“正名”“启蒙”和“学科地
位”的焦虑之中。设计在
中国的“正名”,实际上是
一个消化产生于不同历史
阶段、不同地域的外来词
汇的过程。图案、装饰艺
术、实用美术、商业美术
、工艺美术、设计、工程
设计、工业设计等外来词
汇,本身就带有多种含义
,即便在欧美也有不同的
语境和不同的解释,再加
上中日两国的翻译,情况
就更为复杂了。迄今为止
,中国设计界对上述词语
的界定也未取得完全一致
的意见。
设计“正名”的过程同
时也是一个学术思想研讨
的过程。在20世纪下半叶
,这一过程又受到自上而
下的学科目录调整的影响
,不断形成一些争点和兴
奋点。新中国设计教育和
学科建设,起先是在工艺
美术名义下展开的,由此
形成了广义的工艺美术(
约等于设计)和狭义的工
艺美术(特指手工艺)两
种用法。1990年,“设计”
一词悄然进入《授予博士
、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
的学科、专业目录》,与
“工艺美术”搭配使用。
1997版学科目录,“设计
艺术学”替代“工艺美术学
”和“工艺美术设计”,在
学界引起了不小波澜。
1997版后又有2011版学
科目录,艺术学脱离文学
升级为门类,设计学成为
名正言顺的一级学科,包
括各门类设计实践和研究
。至此,近30年的工艺美
术与设计之争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在物质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知识视野中,
人们逐渐舍弃“美术”这个
过时的西方概念,转而用
传统工艺来指称传统工艺
美术,用物质文化研究来
涵盖内容交叠的工艺美术
史、社会生活史和科技史
研究。
设计终于被“正名”了
,然而,在2022年最新
发布的学科目录中,设计
的学科归属又成为一个让
“学科带头人”们焦虑的新
问题。设计学理所当然地
隶属于艺术学,还是也可
以同时属于工学?工科院
校中的设计学,与艺术院
校中的设计学,二者如何
共存?在2011版学科目
录中,设计学注明可同时
授艺术学、工学学位。而
在2022版学科目录中,
作为一级学科的设计学放
到了交叉学科门类下,艺
术学、工学的授位顺序被
颠倒过来,工学在前,艺
术学在后;留在艺术学门
类中的设计学则被去掉“
学”字,只能授予研究生
专业学位;与此同时,艺
术学理论更名为艺术学,
既包括一般艺术学研究,
也包括各门类艺术的史、
论、评,其中自然也包括
设计史论研究。在新的学
科目录中,设计一分为三
,占据显要地位,这一方
面体现了国家对发展设计
学科、培养设计高端人才
的重视,同时也在客观上
造成了艺术设计院校的选
择焦虑,引发了有关设计
学学科定位的诸多讨论。
设计是艺术还是技术
?设计可否脱离艺术而存
在?宏观地来看,设计无
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
是造物活动中的一个谋划
环节,涉及诸多因素,很
显然,这些因素并不都是
艺术因素。回顾现代设计
在欧洲诞生的历史,我们
会看到,虽然所有的造物
活动都有谋划环节——包
括工业革命以后的机械化
制造——但设计史所关注
的现代设计,更多是指艺
术家主动参与造物活动后
产生的一种新的专业活动
。这种被称为“设计”的专
业活动(包括艺科融合的
设计)放到艺术界,会被
看作是一种能与表意艺术
(旧称“美术”)并驾齐驱
的艺术形态,占据中心和
主流位置;但如放到理工
科,即便增加再多的科技
成分,设计也不可能位居
主流。或许,设计不可能
脱离艺术、设计学不可能
完全脱离艺术学的道理正
在于此。
现代设计的发展,通
常与“轻工业”“服务业”而
不是与“重工业”“机械制
造业”相关。轻工业、服
务业涉及衣食住行用,涉
及生活方式、消费和时尚
,与使用者的感受息息相
关。设计之为艺术,在于
它始终与人的主观感受相
关。设计服务的主要对象
,是那些与美好生活感受
相联系的造物和服务活动
,现代如此,古代亦然。
只不过,美好事物和美好
生活,在现代社会原则上
人人可及,而在古代社会
只有极少数人有资格享用

2009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