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劳动收入份额与就业--基于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的视角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刘亚琳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不仅集中于对汇率冲击的讨论,贸易冲击引起的影响也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些政治言论及学术研究,开始对中国的崛起表示“担忧”,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带来负面的溢出效应,尤其是会减少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作机会,因此国外部分学者开始主张贸易保护主义。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事实是,中国除了是一个庞大的制造工厂外,同时也是世界主要的消费与投资市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对华进口大量商品和原材料的同时,也向中国出口了大量商品和原材料。本书最后以中欧贸易为例,关注了中国对外贸易是否会抑制他国(地区)的就业这一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刘亚琳,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博士,耶鲁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在《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评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构因素:劳动收入份额的“U”形趋势
第三节 经济波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周期性
第四节 有偏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五节 不完全竞争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七节 研究展望
第二章 数据、测算与基本事实
第一节 数据来源
第二节 测算方法
第三节 差异比较
第四节 基本事实
第三章 结构转型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探索性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与计量模型
二、实证结果
第三节 理论模型
一、消费者
二、生产者
三、出清条件
四、模型求解
五、劳动收入份额的“U”形变化规律
第四节 数值模拟
一、模型拟合
二、敏感性分析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理论模型
二、影响渠道分析
第三节 数据描述与计量模型
一、数据来源
二、指标构造
三、计量模型
第四节 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
二、内生性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影响机制探究
一、资本深化渠道
二、劳资博弈渠道
第六节 进一步讨论:垂直专业化与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分解
一、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分解
二、垂直专业化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
第七节 结论
第五章 汇率、产业关联与就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模型
一、就业的汇率弹性
二、投入一产出关联
三、经济含义
第四节 计量模型
第五节 数据与指标构
一、数据描述
二、变量构建
第六节 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
二、稳健性检验
第七节 更多讨论
一、上游传导效应
二、要素替代
三、劳动力异质性
四、企业异质性
第八节 结论
第六章 汇率变动、国内生产链与非贸易企业就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模型
一、就业的汇率弹性
二、上游传导效应
三、下游传导效应
四、资源配置
第三节 计量模型与指标构建
一、数据描述
二、经验方程及指标构建
第四节 主要回归结果
一、基准回归
二、分渠道影响效应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更多讨论
一、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异质性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三、就业再分配效应
四、资源配置效应
第六节 结论
第七章 贸易冲击与就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证策略
一、计量模型设定
二、工具变量构造
第三节 数据
一、数据来源
二、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回归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就业效应的量化评估
三、金融危机后的贸易格局变化及其就业效应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一、加入其他控制变量
二、安慰剂检验
三、分国别回归
第六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模型求解
附录B 图表
后记
序言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
学中既古老又流行的话题之
一。其中,学术界对于劳动
收入份额的研究,可以追溯
至李嘉图和其他古典经济学
家。Ricardo(1821)提到
:生产的收入被分配给土地
、资本和劳动;确定收入分
配法则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
问题。劳动收入份额,即经
济增加值中劳动者所得的占
比,自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
之后就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早期学者对于劳动收入份额
的讨论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
期及20世纪中叶。当时的研
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在长
期基本保持不变,因而被称
为“奇迹”(Keynes,1939)
、“典型事实”(Kaldor,
1961))。直到20世纪90
年代,由收入不平等引发的
收入分配问题再次引起学者
的研究兴趣,其中一个重要
的发现是,自20世纪80年
代开始到金融危机之前,发
达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
趋势由长期以来的基本平稳
变为急剧下降(Piketty,
2014),而且这一现象也
相继在发展中国家出现
(Karabarbounis and
Neiman,2013),即在全
球范围内出现劳动收入份额
下降的现象(见图0-1)。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中
国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外向
型转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的工业化普遍开花,但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
致工业化的短暂倒退。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之后,工业化进程加速,
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但高
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出现了
较为严重的结构失衡。另一
方面,自1978年以来的短
短40多年,中国通过改革开
放,特别是对外开放,融入
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中国对
外贸易的“奇迹”,从而大力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
,走出了一条强国之路(余
森杰,2019)。因此,本
书从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的
角度,研究劳动收入份额与
就业的相关问题。
在中国,近年来有学者
发现,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下降(白重恩和钱震杰,
2009a;罗长远和张军,
2009a;吕冰洋和郭庆旺,
2012),但自全球金融危
机之后这一份额开始上升(
李稻葵等,2009;刘亚琳
等,2018)。那么,如何
理解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出现
的“U”形变化呢?如果基于
产业结构的变化,这与库兹
涅茨事实(Kuznets,1955
)所刻画的工业部门就业份
额的倒“U”形变化是否有关
呢?对此,本书将从产业结
构转型的角度,对中国总体
劳动收入份额出现的“U”形
变化(见图0-2)做出解释

如果从对外贸易的角度
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的国
际贸易理论与现实中的劳动
收入份额变化之间存在“悖
论”。国际贸易研究中著名
的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Feenstra,2016)提出,
由于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
当贸易开放时,一国要素丰
富的所有者其收入将上升。
那么,按照该理论,中国作
为劳动力大国,加入WTO
之后其劳动收入份额应该是
升高的。但实际上,在中国
加入WTO后的一段时间内
(2007年之前),中国的
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却呈现下
降趋势(见图0-2)。当然
,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
也可能是由于其中包含了可
贸易程度较低的服务业。但
是,即便仅统计制造业企业
的劳动收入份额,除了
2004年有所上升之外,其
余年份同样呈现下降趋势(
见图0-3)。
那么,为什么贸易自由
化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
反而出现了下降而非上升趋
势?2001年底正式加入
WTO之后,伴随着关税的
显著降低,中国参与经济全
球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经济全球化会导致中国劳动
收入份额下降吗?传统贸易
理论是基于“产品间分工”的
讨论,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不断推进,“产品内分工”的
贸易模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果考虑具有“产
品内分工”特点的垂直专业
化分工是否会对劳动收入份
额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呢?这些问题有待研究。因
此,本书将进一步从理论和
实证两个方面解释企业层面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劳动收入
份额的影响。
此外,在2008年金融危
机之前,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人均实际收入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的
劳动收入份额却呈现下降趋
势。这是否与企业的就业变
动有关?在实际工资上升的
同时,如果制造业企业的就
业显著下降,导致企业平均
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幅度提升
,那么劳动收入份额也会出
现下降。本书因而关注了就
业的变动。
在国际经济学中,汇率
变动对一国劳动力市场的影
响这一经典话题早已被广泛
研究。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
说,企业的进、出口行为会
受到一国汇率变动的影响,
而在长期,还会进一步影响
企业的就业。然而,以往研
究均忽略了产业之间的投入
-产出关系,从而认为汇率
变动并不会通过改变企业的
国内中间品投入进而影响就
业。但在现实的生产活动中
,每个企业的生产并不是孤
立的,不仅存在全球生产一
体化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行为
,也存在国内企业间的投入
-产出行为。也就是说,很
多企业都会从国内的上游企
业购买中间投入品进行生产
;同时,有些产出也会作为
生产投入品被卖给下游企业
。因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