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唐语林》是宋代王谠仿《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撰而成的唐代“世说体”小说,全书共八卷,末有辑佚一卷。全书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在《世说新语》原有的三十五门基础上,增益十七门,扩大至五十二门。书中采录自唐人五十余种史书,既有杂史、小说,又有纪传、典籍。其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人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为研究唐代政治、社会和人物等历史的各个侧面提供了丰富且极有价值的史料。 《唐语林校证》是周勋初先生以自身扎实的古籍整理经验,渊博的文献知识,经过系统的梳理和严格地校勘整理而成。该书以清乾隆武英殿聚珍本为底本,前四卷以明嘉靖的齐之鸾本和《历代小史》本为对校本,其他参校以采录的古籍原本,校证了原文的错误和脱漏,且新辑出佚文十九条,及有关此书的题跋等研究资料附录于后,使该书的史学价值大大提升。 目录 前言 唐语林原序目 校雠说明 唐语林校证卷一 德行 言语 政事上 唐语林校证卷二 政事下 文学 唐语林校证卷三 方正 雅量 识鉴 赏誉 品藻 规箴 夙慧 唐语林校证卷四 豪爽 容止 自新 企羡 伤逝 栖逸 贤媛 唐语林校证卷五 补遗 起高祖至代宗 唐语林校证卷六 补遗 起德宗至文宗 唐语林校证卷七 补遗 起武宗至昭宗 唐语林校证卷八 补遗 无时代 唐语林校证辑佚 附录 唐语林援据原书提要 宋元明三代书目著录 前人序跋与题记 唐语林校证参考书目 唐语林援据原书索引 唐语林人名索引 序言 读过唐语林的人,一定 会有两种深刻的印象: 一、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材料很可贵。研究唐代文 史的人,一定得用作参考。 二、这是一本很糟的书 。太杂乱。不经过整理,就 很难阅读。 这些情况的出现,是由 各种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应 该加以探讨和说明。 作者的生平和交游 唐语林的作者王谠,历 史上缺乏系统的记载,只是 经过多年来各家的探索,才 能了解到他生活的一些基本 情况。 王谠,字正甫,长安人 (一)。故武宁军节度使王 全斌的五代孙,武胜军节度 观察留后王凯的孙子(二) ,曾任凤翔府都监的王彭之 子。他还是吕大防的女婿。 吕大防于宋哲宗元祐年间拜 相,而在他任中书侍郎时, 堂除王谠为京东排岸司,后 改国子监丞(三),又改少 府监丞等职(四)。元祐之 后,王谠还曾出任邠州通判 (五)。大约死于崇宁、大 观年间,享年当在六七十岁 。 王谠出身在一个显赫的 家庭,妻党又是很有权势的 人物,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 得意。看来他在政治上没有 什么才能。元祐年间官运虽 曾一度亨通,只是依靠吕大 防的直接提拔,但随即也就 遭到刘安世、吴安诗等谏官 的反对(六)。当时党争很 激烈,与王谠有关系的一些 人物,大都属于旧党,就是 对他进行弹劾的人也是如此 。这倒不像是新党人物出来 进行诬陷和攻击,因此吕大 防也不能不尊重事实,另作 安排。王谠在仕途上的蹇碍 ,除此之外似乎还难以作出 更具体的解释。 吕大防与程颐关系深切 ,因此王谠与旧党中的洛党 中人有交往(七)。但在他 接触的人物中,最值得注意 的一派,是苏轼与其门下学 友。东坡全集后集卷八有王 大年哀辞一文,为追悼其青 年时代的友人王彭而作。王 谠于苏轼年辈为后,但因两 代交情之故,关系是很深切 的。王谠的从兄王诜也是苏 轼的至交。王选,字晋卿, 尚蜀国长公主,在党争中与 苏轼同进退,情份非同一般 。于此也可见到王、苏之间 的多层因缘了。 王谠能书善画(八), 和王诜作风相似,与苏轼的 作风也有相近之处。苏轼喜 读笔记小说,自己也留下了 仇池笔记、东坡志林等作品 。他又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 袖。作为这一流派的宗主, 自然会对周围的文人发生影 响。 在苏轼周围的一些文人 中,有两个人值得提出来讨 论一下。 一是赵令时。令时,字 德麟,元年间和苏轼过往甚 密,因而牵连人党禁(九) 。他写有侯鲭录一书。与唐 语林比较,二者体例不同, 因为他们虽然都采择了前代 的许多笔记小说,但侯鲭录 中材料的编次较凌乱,里面 吸收了不少诗话,而且还加 入了自己的创作,例如介绍 元稹传奇时附以著名的商调 蝶恋花,这和唐语林中只吸 收他人的作品,而又依据世 说新语的体例加以编排的原 则截然不同。但侯鲭录和唐 语林中吸收了很多同源的材 料,而且二书都不注明出处 。有些条目,仅见此二书。 例如唐语林卷五716条贺监 纳苞苴、卷七994条宗室陵 迟两条,均见侯鲭录卷八; 卷五717条海上钓鳌客一条 ,见侯鲭录卷六;卷六761 条李幼清知马一条,见侯鲭 录卷四。佚文秘籍,赖此二 书而传世。后人虽然很难判 断二人著书时是否通过声气 ,但可推知这两本性质相近 的书却是同一学术环境中的 产物。 另一人是孔平仲。平仲 ,字毅甫,一作义甫,与兄 文仲、武仲都有文名,所谓 “清江三孔”是也。孔平仲与 苏轼关系深切,同坐党籍( 一○)。他著有续世说一书 ,和唐语林性质相同,也是 参考世说新语的体例编纂成 书的。 按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 门,续世说共分三十八门, 和前者比较,不列豪爽一门 ,而多出直谏、邪谄、奸佞 三门。唐语林共分五十二门 ,和世说新语比较,不列捷 悟一门,而多出嗜好、俚俗 、记事、任察、谀佞、威望 、忠义、慰悦、汲引、委属 、砭谈、僭乱、动植、书画 、杂物、残忍、计策十七门 。显然,续世说和唐语林的 性质很近似,只是后者的规 模要大一些。 …… 唐语林中的很多材料, 已经被史学家所采用,他们 还进一步作过考订辨证的工 作,因此我也注意引用正史 中的材料作互校之用。一般 说来,凡是为资治通鉴等书 采用的材料,史实比较可靠 ;而那些不符事实的文字, 我也援用前人或近人的研究 成果,加注说明,以免有人 误信其中的记载。 在附录部分,除了收入 各家著录、题跋和引用书目 之外,还编写了唐语林援据 原书提要、唐语林援据原书 索引、唐语林人名索引三种 资料。后二种是为了帮助研 究工作者更方便地利用此书 而拟制的,前一种则更多地 考虑到了一般读者的需要。 我为唐语林全书的每条文字 都编了号。这篇前言的文字 中卷数之后所加的阿拉伯数 字,即唐语林校证条文的序 号。我在绝大部分的条文后 面提示了出处,但对不熟悉 古代笔记小说的人来说,因 为不知道这些书的性质,对 这些条文的价值仍然不可能 有恰当的估量,为此我在后 面附上各种书的提要,则读 者在阅读有意味的文史小品 之馀,可对这些条文的渊源 所自和是非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