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颐和园须弥灵境建筑群遗址保护与修复工程大修实录(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须弥灵境建筑群遗址保护与修复工程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2021年12月全面竣工。期间相关部门切实执行《雅典宪章》《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宪章和准则,坚决贯彻文物保护原则,严格遵循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筑信息,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工程相关各部门认真勘察、精心设计、规范施工。本书将记录了此次工程的各个环节及工艺技术,为后续相关文物建筑保护和展示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目录 第一章 后山中轴线宗教建筑群营缮历史 第一节 肇建——乾隆时期 第二节 维护——嘉庆、道光时期 第三节 焚修——咸丰、光绪时期 第四节 衰败——民国时期 第五节 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第二章 须弥灵境建筑群复原研究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须弥灵境大殿复原 一、研究材料分析 二、复原成果 第三节 宝华楼与法藏楼复原 一、研究材料分析 二、配楼或配殿空间尺度关系分析 三、宝华楼尺度分析与权衡 四、复原成果 第四节 梵天、旃林牌楼复原 一、研究材料分析 二、复原成果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后山中轴线宗教建筑群设计分析 第一节 平格控制下的组群设计 一、平面布局与空间关系 二、地形的适应与改造 第二节 轴线的塑造与转折 第三节 曼陀罗的营造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项目背景 第五章 勘察设计 第一节 价值评估 一、文物价值评估 二、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节 现状勘察及评估 一、三牌楼 二、东、西配楼 三、琉璃宇墙 四、须弥灵境大殿遗址 五、现状修缮部分 第三节 修缮设计方案 一、牌楼修复设计 二、配楼修复设计 三、须弥灵境大殿遗址保护设计 四、修缮部分设计 第六章 须弥灵境大殿遗址保护 第一节 考古发掘 一、布设探方 二、遗迹 三、出土文物 第二节 须弥灵境大殿遗址施工记录 一、拆除清理 二、建筑基础 三、台基与柱顶石的施工 四、立檐柱与墙体砌筑 五、地面铺装 第七章 配楼修复、牌楼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 第一节 宝华楼、法藏楼修缮与复原施工 一、遗址清理 二、尺寸复核 三、保护性修缮与复原施工 第二节 旃林、梵天、慈福牌楼修缮施工 一、旃林、梵天牌楼遗址发掘 二、三座牌楼结构形态考证及复原对比 三、慈福牌楼修缮 四、旃林、梵天牌楼遗址保护修缮 五、植物与古建筑关系探讨 第三节 须弥灵境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施工记录 一、院落地面修缮 二、院落墙体修缮 三、垂带踏跺、阶条石、山石修缮 第八章 施工组织与管理及古树保护 第一节 施工组织工作 一、施工进场前期准备工作 二、科学制定修缮方案,细节把控过程管理 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同时注重人才培养 四、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科学防疫 第二节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一、主要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二、具体工作职责 第三节 施工现场管理 一、文明施工管理 二、安全生产管理 第四节 古树保护 一、古树现状 二、施工阶段保护措施 三、后期保护措施 附录 后记 序言 2019~2021年,历时三 年的颐和园须弥灵境建筑群 遗址保护与修复工程顺利竣 工,这是对颐和园文化遗产 进行原真性保护和完整性恢 复的重要工程项目。为全面 、系统地留存工程档案,记 录修复内容,呈现修复过程 ,展示修复细节,深化学术 研究,总结工程经验,给文 物保护工作者留下一本可资 参考的工程记录,北京市颐 和园管理处和相关设计单位 用近一年时间,整理编写了 这本大修实录,我认为很有 意义和价值。 须弥灵境建筑群在颐和 园建筑格局中的地位非常重 要,是万寿山后山的中轴线 建筑群。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乾隆皇帝借 整治北京西郊水系和为母祝 寿之机,拉开了清漪园(今 颐和园)建设的序幕。他下 令于万寿山兴建寺庙,为太 后祈福延寿——在前山营建 大报恩延寿寺建筑群,在后 山营建须弥灵境建筑群。须 弥灵境建筑群坐南朝北,写 仿藏地寺庙桑耶寺,呈汉藏 结合式布局。其北部为汉式 伽蓝七堂式布局,南部为藏 式曼陀罗图式布局,具有极 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 社会价值。大报恩延寿寺和 须弥灵境这两组大型宗教建 筑群有效统领了万寿山前、 后山的景观格局,是清漪园 的景观核心。 不幸的是,咸丰十年 (1860年),英法联军焚 掠西郊诸园,须弥灵境建筑 群几乎全部被焚毁。光绪十 二年(1886年),清廷重 修清漪园,但受时局及财力 所限,万寿山后山的建筑几 乎全部放弃修复。为庋藏清 漪园残存佛像,须弥灵境建 筑群中的香岩宗印之阁与南 瞻部洲分别被改建为三世佛 大殿和山门殿,其他建筑遗 迹基本处于荒废状态。昔日 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历经风雨 ,已变得破败不堪。20世纪 80年代,颐和园对须弥灵境 建筑群的藏式部分,即四大 部洲、日光和月光殿、八小 部洲、四色塔进行了修复; 汉式部分的须弥灵境大殿遗 址被作为广场使用,配楼基 址上改建了单层的功能性值 房,三座牌楼中仅慈福牌楼 予以复建。 为维护颐和园的核心价 值,恢复颐和园历史景观的 完整性和真实性,更好地保 护与展示须弥灵境建筑群遗 址形象,展示中国古典皇家 园林的文化魅力,北京市颐 和园管理处多年来一直在积 极推动须弥灵境建筑群遗址 保护和古建筑修复工程项目 。经过几代领导班子的持续 努力,在国家文物局、北京 市文物局、北京市公园管理 中心及古建、园林等领域专 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北 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积极开展 工作,联合天津大学、北京 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考古 研究院)、北京兴中兴建筑 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 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 司等科研与设计机构,通过 文献档案爬梳、现状测绘调 查、考古发掘、复原展示研 究,综合考虑乾隆、光绪两 个时期的实物遗存及设计空 间效果,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 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对古建 筑价值阐释、研究、展示方 式与展示设施的相关要求, 最终提出了将须弥灵境大殿 恢复到台明,复建东、西配 楼,东、西牌楼遗址保持现 状的设计方案。经过十余年 的方案完善、专家论证和申 报流程,终于在2018年完 成项目立项批复。 在施工过程中,北京市 颐和园管理处依据施工方案 和现场情况,严格、规范组 织施工,尽最大可能保留文 物的历史信息,全面、科学 记录。通过这次保护修复项 目,须弥灵境建筑群藏式部 分的景观意象得以延续,万 寿山后山中轴线建筑景观基 本得以贯通,成为颐和园后 山的景观核心。 在此工程完工之际,北 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将相关研 究和施工过程整理出版,以 期为后续的建筑遗产保护与 展示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