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结构性改革的供需双侧联动调控研究(精)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杜焱//蓝彩虹 |
出版社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探讨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的理论关系出发,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为基础,揭示和刻画了经济结构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深入剖析了各类经济结构失衡现状及结构失衡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在深入阐述供需联动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基础上,提出为推进中国结构性改革而实施供给和需求双侧联动调控的内在要求、理论基础、特点以及手段方式,并针对产业、要素、投资、收入、资源配置体制等结构性改革重点调控领域进行深入的专题实证分析。最后,本书基于短期总量均衡和长期动态均衡的视角,系统全面地提出为推进中国结构性改革而实施供需双侧联动调控的有效对策。 作者简介 杜焱,1975年8月生,湖南常宁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现任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软科学计划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课题和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等省级项目14项,同时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欧盟国际招标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7项。先后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地理》《经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和检索等;撰写出版学术专著2本,参编学术著作4本;参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国民经济、廉政经济、金融经济、风险与保险等。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的可能创新 第2章 经济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及其内在机理 2.1 经济结构的基本内涵 2.1.1 经济结构的产生背景 2.1.2 经济结构的定义与种类 2.1.3 经济结构合理性的判定 2.1.4 经济结构改革 2.2 经济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一般演变趋势 2.2.1 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2.2.2 不同经济阶段上的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2.2.3 经济结构的演化趋势规律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启示 2.3 经济结构演变趋势的机理阐释 2.3.1 分工-专业化理论 2.3.2 技术创新推动理论 2.3.3 制度变迁理论 2.3.4 综合因素推进理论 第3章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现状及其阻碍经济发展的表现 3.1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现状 3.1.1 产业结构 3.1.2 要素投入结构 3.1.3 供求结构 3.1.4 需求结构 3.1.5 区域结构 3.1.6 城乡结构 3.1.7 体制结构 3.2 当前经济结构引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3.2.1 经济增长传统要素动力衰减 3.2.2 产业发展面临结构性缺陷 3.2.3 内需和外需驱动的经济双循环体系难以形成 3.2.4 供需错配较为凸出 3.2.5 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尚未真正形成 3.2.6 区域和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3.2.7 资源环境负荷仍然较重 第4章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 4.1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的内涵及其必然性 4.1.1 供给侧调控的内涵 4.1.2 需求侧调控的内涵 4.1.3 供给侧调控与需求侧调控的相互关系 4.1.4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的内涵及其必然性 4.2 供给侧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 4.2.1 供给侧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作用机理 4.2.2 供给侧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传导机制 4.3 需求侧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 4.3.1 需求侧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作用机理 4.3.2 需求侧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传导机制 4.4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 4.4.1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作用机理 4.4.2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传导机制 4.4.3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过程中搭配运用的功效 第5章 推进中国结构性改革的供需双侧联动调控方略 5.1 中国结构性改革实施供需双侧联动调控方略的必然性 5.1.1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是中国结构性改革内涵的本质要求和迫切需要 5.1.2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是中国结构性改革的平稳推进的重要保障 5.2 中国结构性改革实施供需双侧调控方略的理论基础 5.2.1 供给侧调控的理论基础 5.2.2 需求侧调控的理论基础 5.2.3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的理论基础 5.3 中国结构性改革实施供需双侧联动调控方略的基本要求 5.3.1 注重发挥市场决定性和政府有为性相结合 5.3.2 注重熨平经济短期波动和提升长期增长潜力相结合 5.3.3 注重经济发展全局性方向性调控和结构失衡局部性阶段性调整相结合 5.4 中国结构性改革实施供需双侧联动调控方略的手段 5.4.1 专项规划调控 5.4.2 政策搭配调控 5.4.3 制度改革调控 5.4.4 政府投资调控 5.4.5 政府监管调控 第6章 中国结构性改革实施供需双侧联动调控的重点领域 6.1 产业结构调控专题:产业结构变迁、要素效率与经济增长 6.1.1 引言 6.1.2 理论关系阐述 6.1.3 阈值协整模型构建 6.1.4 产业结构变迁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解释 6.1.5 结论与建议 6.2 体制结构调控专题:市场竞争、政府干预与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6.2.1 引言 6.2.2 市场、政府与效率关系的理论文献回顾 6.2.3 研究设计 6.2.4 实证结果分析 6.2.5 结论与建议 6.3 要素结构调控专题:劳动要素结构升级、人才资本驱动与经济增长 6.3.1 引言 6.3.2 文献综述 6.3.3 模型构建、变量讨论与数据描述 6.3.4 实证分析 6.3.5 结论及建议 6.4 收入结构调控专题:城乡收入结构变化、农业人口转移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6.4.1 引言 6.4.2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6.4.3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测度及评价 6.4.4 实证分析 6.4.5 研究结论及建议 6.5 投资结构调控专题:投资主体结构、经济增长贡献率与区域发展差异 6.5.1 引言 6.5.2 文献综述 6.5.3 理论分析及假设 6.5.4 投资主体结构、经济增长贡献率与区域差异形成关系的经验检验 6.5.5 结论及建议 第7章 中国结构性改革实施供需双侧联动调控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GDP)首次突破10000 美元。但近年来,中国经济 增长速度呈现持续减速趋势 ,2020年GDP增长率仅为 2.35%,跌至近十年来的最 低点,相对2010年下跌了 77.9%,这其中虽然有结构 性、体制性、周期性、疫情 等多重问题影响,但关键的 原因还是经济结构失衡导致 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快速回 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 国家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和 重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成为党和国家经济 工作的中心任务,尤其是党 的十九大以后,推进结构性 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已经上升为中国“贯彻新 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 体系”的重要举措和促进高 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结 构性改革“绝不是轻轻松松 、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这既是一种顺应客观经济发 展规律的调整,需要探索相 关规律指导和借鉴国内外相 关经验,同时也是国家经济 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统筹 兼顾各方利益主体,全面系 统设计最优改革策略,最大 程度降低经济改革阻力和成 本,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利益 最大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以人均 GDP衡量,中国还处于工业 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但这也 是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因 为从国家发展历史的经验来 看,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人 均GDP 10000美元以后的发 展阶段,普遍开始经历了发 展的转型,经济发展中的要 素投入、消费、投资、外贸 、产业、收人、城乡、生态 、体制等结构性因素发生了 深刻变化。同理,中国能否 抓住这关键战略期,主动求 变,科学应变,合理调控, 尽快取得结构性改革成效, 决定了中国是否能够一举跨 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发 达国家行列,进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本研究从探讨经济发展 与经济结构的理论关系出发 ,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 经验为基础,详细揭示和刻 画经济结构在长期经济发展 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且基 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深 入剖析中国各类经济结构失 衡现状以及结构失衡对中国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等 制约性问题。进一步地,为 解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本研究在深入阐述供需联 动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 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基础上 ,提出为推进中国结构性改 革而实施供给和需求双侧联 动调控的内在要求、理论基 础、特点以及手段方式,并 针对产业、要素、投资、收 入、资源配置体制等结构性 改革重点调控领域进行深入 的专题实证分析。最后,本 研究基于短期总量均衡和长 期动态均衡的视角,系统全 面地提出为推进中国结构性 改革而实施供需双侧联动调 控的有效对策。总之,本研 究就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经济结构演化规律,以及采 取供给和需求双侧联动调控 改善经济结构的机理机制进 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对中 国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进行 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和有效的 经验研究,为促进中国经济 高质量增长而采取供给和需 求双侧联动调控经济结构改 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需要 说明的是,由于资料缺少, 本书所有全国性数据均不包 含港澳台地区。本研究共分 7章,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 (1)第1章,背景与文 献综述。对中国当前经济增 长的结构性改革背景和意义 进行阐述,引出主要研究问 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 述评,为本研究确立理论基 础和分析框架。 (2)第2章,概念与机 理。通过对经济结构的定义 及合理性界定,提出本研究 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同 时,结合经济发展阶段,探 寻经济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 演变趋势,并从分工-专业 化理论、技术创新推动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综合因 素推进理论揭示经济结构变 化的内在机理。 (3)第3章,现状描述 。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要 素投入结构、供求结构、需 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 构、体制结构等经济结构的 现状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 。同时,结合当前经济结构 现状,探究当前经济结构失 衡可能引致的中国经济发展 的矛盾和现实问题。 (4)第4章,理论分析 。在分析供给侧和需求侧调 控机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 供给侧调控和需求侧调控在 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过程 中协调配合的内在必然性。 与此同时,通过分别探究供 给侧、需求侧以及供需双侧 联动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改善 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为 供需双侧联动调控促进经济 结构改善铺垫理论基础。 (5)第5章,具体方略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具体实 践,从理论上分析中国结构 性改革实施供需双侧联动调 控方略的必然性,以及中国 结构性改革实施供需双侧调 控方略的学理基础。同时,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提出 中国结构性改革实施供需双 侧联动调控方略的基本要求 和调控方略实施的手段。 (6)第6章,调控专题 。以中国经济发展领域中的 产业结构、体制结构、要素 结构、城乡收入结构、投资 结构为分析重点,重点解读 和实证分析各类经济结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