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莲花开》获台湾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文学综合类推荐,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自己的文化观:“我觉得在一个粗鲁的时代,细腻是必要的;在一个赤裸的时代,含蓄是必要的;在一个野蛮的时代,温柔是必要的……”林清玄在书中关心文化、艺术与读友结缘,还记录与时代人物的会面谈天,他希望永远保持心内的向往与祝愿,永远不失去心里清明的莲花。
莲花在佛教里不只是宝华庄严、妙法莲华,也是纯净、细腻、柔软、坚韧、芬芳的向往。让人人心有莲花,来chao越那好像扩散着的污泥。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林清玄以佛教小故事、佛经的智慧讲述人生哲理,书中的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他结合自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为读者点燃心灯,文笔细腻,见解深刻。
林清玄
当代著名散文家,小学三年级想成为作家,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首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2岁与佛结缘,入山修行,深研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40岁成为具影响力作家之一。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
《林清玄作品:处处莲花开(2017年新版)》:
故乡旗山一些热中文化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正想尽各种办法要寻找有关故乡的老照片,将来在旗山小学的礼堂办一次大展览,并且最好可以出版成书,让镇民们都能看到百年来自己故乡的发展。
这个构想是由旗山地方报《蕉城月刊》主编江明树和“蕉城画会”的林峰吉、林慧卿提出的,动机有几个:一是台湾乡村长久以来人口流失严重,年轻人都向往着到都市讨生活,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其实是很美的,以旗山来说,至少可以找到一百个以上美不胜收的地方。二是文化历史的保存,旗山地区从清朝以来就很繁荣,留下了许多古迹,这些古迹在时代的改变中纷纷被拆除。我们应该把尚存的记录下来,把已毁坏的原貌展现给大家知道。
在闲聊中,我就提出一个建议:何不征求一百张老照片,然后在老照片的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角度,拍一张现在的彩色照片,加一些说明?这样可以加强它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看清楚一个小镇是如何变迁的。
心直口快的江明树就说:“那么,书名可以叫做《日落旗山镇》或《没落的旗山镇》了。”明树兄是非常热情的人,他时常为小镇的人才没落、文化凋零而感到郁卒。
林峰吉插嘴说:“那不行,咱凭良心讲,在某方面来说,旗山还是很不错的,并不一定只有旧的东西才好。像从前妈祖庙口都是摊贩和违章建筑,现在都拆干净了,多么棒。现在还是有比以前清爽的所在。”峰吉兄是“蕉城画会”的健将,美术系毕业,他多年来的志向就是要用笔表现旗山的美。他笔下的故乡旗山优美无比,看了往往令人震动不已。
“峰吉兄这样讲也有理,”林慧卿说,“我们除了怀旧,也要展望,让大家知道我们旗山也是很有发展的。最好是旧照片美,新照片也美。”慧卿兄是我初中的同学,他也是立志要画旗山的画家,不过,他的画风没有像峰吉那么甜美,而是非常纠结苦闷,与他本人的温文尔雅形成很强的对比。我在看他的画时,总感觉他在内心深处有一块不为人知的、敏感而忧郁的角落。
“你的意见怎么样?”他们问我。
我想,对于故乡,那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做这件事,一定要自己真正爱故乡,并且希望大家也都来爱自己的故乡。爱故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故乡美在何处,或只知道三五处。如果能找出一百处,那真的是太棒了。
我说:“这《林清玄作品:处处莲花开(2017年新版)》应该叫做《阅读故乡的一百个方法》,或叫做《阅读旗山的一百个方法》。我们把旗山最美的一百个场景找出来,分头去找老照片,然后找旗山土生土长的摄影家从老照片的角度去拍一张,这样就会做出一本很有趣的书了。”
大家听了都很开心,表示同意,要立即着手去进行。这时,欧雪贞小姐来了。欧小姐是我旗山小学的学妹,现在定居在美国乡间,回来过暑假,听说大家有“大事商议”,特地来参加。
我们把刚刚的谈话转述了一次,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请她表达一点意见。她说:“如果比清洁、卫生、美丽、芳草鲜美,我们旗山是绝对比不上美国的乡间小镇的。但是每年一到放假,我就急着要回来,因为感情是不可取代的。并且每次回来,就看到故乡一些美好的事物,是以前所看不到的。”
故乡的美应该是可确定的,老辈的人常说“落叶归根”,那不是说回故乡度晚年等死的意思,而是莫忘本,每一片落叶都不忘记自己的本来之处。落叶犹且如此,树上的新芽当然更不应该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