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多元综合的学科。修辞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美学,乃至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学科的理论。本书十讲的内容既涉及修辞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如修辞与思维认知、修辞的伦理、修辞的分野等;也涉及修辞实践的层面,如修辞与翻译、修辞与意境创造、修辞文本的建构与解构、修辞与政治实践、修辞的经济效益等;另外,还直面新科技革命与互联网时代的现实,讨论了传播媒介的发展与修辞创造的关系。除了着眼于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拓展学者的学术视野外,本书还适当兼顾实践应用,特设了“卷首语”与“结束语”两个部分,简要论述了修辞的三项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特定修辞目标预期的方法途径,为初学者提供入门指导,使“妙语生花”“妙笔生花”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 作者简介 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生。文学博土(中国修辞学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土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会长,目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合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 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语言哲学史》《修辞心理学》《现代汉语修辞学》《汉语名词铺排史》等24部。另有《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国修辞史》《中国群格审美史》等合著9种。 学术论著曾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7项,专业类全国最高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三十多岁就以突出的学术成就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讲学或作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作学术演讲。 目录 卷首语 修辞何为 一、达意:讲清楚,说明白 二、传情:把话说到你的心坎里 三、审美:遐思无限,味之无穷 第一讲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与汉语比喻造词 一、抽象与形象:思维的两大分野 二、形象思维与比喻造词 三、汉语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第二讲 中国人审美观的形成与《诗经》修辞实践 一、《诗经》比喻实践与中国人的审美认知 二、《诗经》列锦实践与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 三、《诗经》起兴实践与中国人诗歌创作审美观 第三讲 真善美:修辞的伦理关系 一、修辞立其诚:内容重于形式的要求 二、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内容与形式的矛盾 三、事信言文,辞事相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第四讲 信达雅:翻译修辞三境界 一、翻译即修辞 二、翻译的三种境界 三、信·达·雅:达意传情与审美的统一 第五讲 积极与消极:修辞的两大分野 一、消极修辞: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积极修辞: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 三、对立与统一: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关系 第六讲 建构与解构:修辞文本的层次性 一、修辞文本 二、修辞文本建构的层次性 三、修辞文本解构的层次性 第七讲 传媒发展与修辞创造 一、从简帛纸笔到键盘互联网:传媒的发展演进 二、老树开新花:传媒演进与修辞功能再造 三、旧根吐新芽:传媒演进与辞格结构扩容 第八讲 意境创造与修辞经营 一、意境 二、意境的创造途径 三、名词铺排:意境创造的独到修辞经营 第九讲 修辞与政治人生 一、政治是一门修辞的艺术 二、政治修辞的基本原则 三、政治修辞:技巧决定境界 第十 讲修辞与经济效益 一、修辞是一个语言资源配置的过程 二、语言资源配置需要讲究经济效益 三、修辞的经济效益与传情达意的目标预期 结束语 如何修辞 一、炼字:字尽其能 二、锻句:句尽其用 三、谋篇布局:总文理,统首尾 四、段落衔接:顺文气,贯前后 五、文本建构: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