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世纪以来,社会渐渐步入电子时代与数字时代,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型,也迎来舞台艺术与技术的不断创新。多媒体演出、新媒体演出、网络戏剧、数字演出、沉浸式演出、虚拟展演等新词汇不断更迭。在舞台美术革新的实践中,从内容到形态,与屏幕有关的革命是最显著的。屏幕既是艺术作品和形象的载体,也是表现和呈现方式。仔细探究数字演出的发展历程,屏幕的介质与内容的转变是演出艺术数字化进程与视觉革新的核心原因,屏幕的使用价值已经转向文化价值。 本书围绕上述现象,跟踪国内外最新发展,在这喧嚣的革命中梳理脉络。明确“数字演出”的概念与特点,以“屏幕文化”为视角,以“数字演出”为研究范围,追溯其从古至今的变化和技术运用的发展,分析构筑其形态特征与演出实践运用。本书研究涉及舞台美术史、电影、电视和媒体史、舞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史,另外还包含未来主义、控制论、后人文主义等相关的理论认识探讨,采用多学科研究的方式,从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方面构建数字演出中的屏幕文化。 作者简介 陈如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设计专业教师、戏剧与影视学博士(舞台设计与新媒体研究方向)、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任、澳门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奥地利文化交流访问学者、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中国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展演集成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与理事。原创《“尘”系列》代表作:多媒体现代舞《尘垠佛际》、多媒体舞剧《尘香疏影》、多媒体当代舞剧《尘缘如梦》、沉浸式3d无人走秀《尘韵丝竹》。舞台设计与多媒体设计作品:话剧《铸魂达玛拉》、越剧《山海情深》、杂技剧《七彩宝莲灯》、音乐剧《草原之子一一廷巴特尔》等。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以屏幕为主体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演出 第二节 数字演出中的屏幕文化是当今国际共同的课题 第三节 数字演出中屏幕文化的研究价值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数字演出 第一节 数字演出: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演出 第二节 数字演出之特征:数字化、综合性、跨界性 第三节 从数字演出之历史变迁中窥探屏幕 第三章 屏幕文化 第一节 “屏幕”与“文化” 第二节 “屏幕文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屏幕文化”的概念界定与构建方式 第四章 屏幕材料与成像设备的演变 第一节 早期:中西方剧场中早期的“屏幕” 第二节 光学时代:开启舞台“屏幕”视觉传播旅程 第三节 光景时代:探索舞台“屏幕”投影技术发展 第四节 电子时代:步入舞台“屏幕”媒介融合阶段 第五节 数字时代:形成舞台“屏幕”多样化形式 第五章 数字演出中“屏幕”的形态理论 第一节 “屏幕”的本体特征:以未来主义为理论背景 第二节 “屏幕”的技术性特征:以控制论和后人文主义为基石 第三节 “屏幕”的存在形式:数字化的虚构在场 第六章 实践集成创新 第一节 编导战略创新 第二节 演员表演创新 第三节 影像形态创新 第四节 软件技术创新 第七章 屏幕文化在数字演出中的意义、危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屏幕文化对数字演出的意义 第二节 数字演出中屏幕文化面临的危机 第三节 展望数字演出中的屏幕文化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序言 20世纪以来,社会渐 渐步入电子时代与数字时 代,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 带来了生活方式的革命性 转型,也迎来了舞台艺术 与技术的不断创新。多媒 体演出、新媒体演出、网 络戏剧、数字演出、沉浸 式演出、虚拟展演等新词 汇不断更迭,却难以涵盖 这一新兴艺术形态的本质 特征。在舞台美术革新的 实践中,无论是整体还是 局部,内容和形态中的共 同点皆表现出屏幕形象的 特点。屏幕既是艺术作品 和形象的载体,也是表现 和呈现方式。仔细探究数 字演出的发展历程,与屏 幕有关的革命是最显著的 ,屏幕的介质与内容的转 变是演出艺术数字化进程 与视觉革新的核心原因, 屏幕的使用价值已经转向 文化价值。 在这喧嚣的革命中梳 理脉络显得格外重要。本 书明确“数字演出”的概念 与特点,从时间维度和学 科维度梳理演出艺术数字 化的核心原因和影响视觉 呈现效果的关键点。 根据英国学者史蒂夫· 狄克逊的解读,“数字演 出”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 在内容、技术、美学或传 输形式上起关键性作用的 演出作品,并非那些起辅 助作用的作品。对比“新 媒体演出”与“多媒体演出 ”两个概念,“数字演出” 定义的范围更精准,数字 化也是未来演出发展虚拟 化与网络化的基础,因此 ,选择“数字演出”作为研 究语境是比较恰当的。“ 数字演出”是计算机和演 出艺术结合的产物,并具 有三大特征,分别是数字 化、综合性与跨界性。 从时间维度来看,媒 体设备的发展对应了数字 演出的三个阶段,20世纪 初期,电影放映机的发明 使数字演出进入第一阶段 一一萌芽的实验时期:20 世纪中期,电视机与录像 机的开发引领数字演出步 入第二阶段——成熟的实 验时期,也意味着数字演 出渐渐进入初始轨道; 1960年左右的计算机发 明使数字演出进入真正的 新纪元,数字演出正式步 入正轨,像水库的阀门被 打开一样,猎奇精神十足 的艺术家们都积极投入其 中,不能自拔,这类现象 延续至今。媒介设备的进 化对演出艺术产生巨大影 响,不但体现在数字演出 的阶段性发展,也体现在 数字演出中屏幕介质不断 变化,电影、电视、录像 与计算机的发展,无一不 与屏幕的材质变革相关。 从学科角度而言,三 个不同学科的历史发展中 产生的交集点是数字演出 中屏幕视觉发展的关键点 。演出艺术与媒介历史交 集点为达盖尔,这位集幻 景大师与摄影先驱一体的 屏幕成像大师为数字演出 的萌芽阶段提供艺术与技 术的铺垫;媒介历史与计 算机历史的发展中巧合般 地都使用了穿孔卡片,它 为数字演出中屏幕里的信 息提供了基本的存储方式 ;电影机对画面的处理与 图灵机的构想极其类似, 媒介与计算机再次交集, 体现了数字演出中屏幕画 面信息处理的原理。 媒介的进化与屏幕介 质的改变是演出走向数字 化进程的核心原因。屏幕 成像方式、信息存储和信 息处理改变了屏幕的内容 ,这些改变是数字演出视 觉变革的关键。由此可见 ,屏幕的介质与内容是数 字演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 部分,对数字演出中屏幕 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且具有一定意义。 本书以屏幕文化为视 角,界定数字演出中的“ 屏幕文化”之概念,并依 照“文化”的含义构建结构 框架。根据古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和英文词 典中对“屏幕”的解释,可 以清晰地认识到“屏幕”的 概念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变化,原本只是代表遮 挡物与字画条幅,而今又 增加了电影屏幕、电子屏 幕与计算机屏幕的概念。 演出舞台中的“屏幕”可引 申为“能呈现画面并分隔 演出空间的幕布、屏风、 条屏、显示器等物质”。 参考“文化”的定义演变, 可以得出“文化”在任何的 语境中总会包含“发展过 程、思想体系和存在方式 ”三个方面。发展过程可 以理解为历史演化,思想 体系通常体现为理论依托 ,存在方式表现为与其他 元素共处的实践行为。 “屏幕文化”一词已有 相当的理论基础,也有不 少理论学者对“屏幕文化” 进行定义。本书采用该词 是考虑到它已成为演出的 一部分,它的存在具有重 大的意义,屏幕的使用价 值正在向文化价值转变, 笔者认为,在演出中的“ 屏幕文化”可定义为“画面 呈现之载体的整体存在方 式”。同时,若要研究数 字演出中的屏幕文化,基 于“文化”涵盖的三个方面 ,则应当从屏幕的物质演 变状态、理论知识和实践 知识来构架研究范围。 本书以“数字演出”为 研究范围,从五个时代梳 理屏幕的物质材料演变, 分别从屏幕材质的历史进 化与成像设备的发展两个 方面来体现,追溯其从古 至今的变化和技术运用的 发展。 屏幕的材质与成像设 备在五个时代分别具有不 同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中西方剧场中“ 屏幕”没有准确的概念, 但已出现拥有“屏幕”特征 的舞台元素。比如,古希 腊剧场中用于场景提示的 景片,古罗马时期和中国 元代时期的装饰性幕布, 15世纪的英国剧场与中国 清代演出中的具有遮蔽物 件功能的幕幔。 光学时代开启了演出 的视觉传播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