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尝试讨论“地理原理”的科普读物。作者打破了传统地理教材的常规叙述方法,从具体的问题入手,着重讨论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研究方法、思维过程、重要规律以及地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方便读者从庞杂的地理现象中抓住重点、把握本质,全面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通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学到地理学的主干知识,而且可以建立一种高屋建瓴的综合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全球视野,而后者才是解决实际问题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 书中的案例,既有历史上的经典,又有新时代的发现,相信这些内容能让读者感受到地理学的趣味性、实用价值,获得精神上的启迪。本书适合所有对地理学感兴趣的读者,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 作者简介 徐锋,毕业于北京大学自然地理专业,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质课评比特等奖、北京市说课比赛特等奖。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通高考》高三地理主讲教师。从教近20年,具有丰富的高三教学和备考经验,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目录 第1章 地球真的安全吗 1.1 地质史上的生物大灭绝 1.1.1 来自地外的冲击 1.1.2 大规模火山喷发 1.1.3 全球温度剧变 1.1.4 缺氧环境 1.2 人类史上的环境巨变 1.2.1 多巴火山大爆发 1.2.2 末次冰期冰盛期 1.2.3 新仙女木事件 1.2.4 全新世大暖期 1.2.5 文字记载的气候变化 1.3 地球是稳定安全的 第2章 地理环境的能量与律动 2.1 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最为根本的能量基础 2.1.1 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的能源之母 2.1.2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2.1.3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差异 2.1.4 我国太阳能资源利用 2.1.5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1.6 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2.2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方向和节律的基础 2.2.1 东西看自转,南北看极点 2.2.2 侧身公转 2.2.3 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2.3 时空列车永不停,昼夜交替与时区划分 2.3.1 昼夜交替带来了时间概念 2.3.2 工业革命带来了精确时间 2.3.3 理论时区与实际时区 2.3.4 那里是几点 2.3.5 国际日界线 第3章 天下风云谁做主 3.1 气压高低的秘密 3.1.1 气压的发现与基本概念 3.1.2 高压、低压的形成 3.1.3 气压决定了风 3.1.4 气压指示了雨 3.2 大气运动的原理 3.2.1 热力差异是大气环流的发动机 3.2.2 不同尺度的热力环流 3.3 气候要素与气候类型 3.3.1 气温的复杂性 3.3.2 降水的复杂性 3.3.3 气候类型的复杂性 3.4 我国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3.4.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3.4.2 台风 3.4.3 锋面气旋 第4章 沧海桑田的力量 4.1 地貌由内外力共同塑造 4.1.1 地球内部潜藏巨大能量 4.1.2 风化作用滋养生命 4.1.3 砂纸、喷枪和推土机 4.2 地层和岩石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4.2.1 凭什么相信 4.2.2 地球的史书 4.2.3 凝固的痕迹 4.2.4 变化的玄机 4.3 矿产资源与地质灾害 4.3.1 “厚此薄彼”是常态 4.3.2 火山有过也有功 4.3.3 地震来了怎么办 第5章 大自然的组带——水 5.1 水概述 5.1.1 水球缺水 5.1.2 水的运动 5.1.3 水的特性 5.2 宝贵的陆地水 5.2.1 河流开发注意事项 5.2.2 水平衡原理 5.2.3 淡水还是咸水 5.2.4 湿地的效益 5.3 强大的洋流 5.3.1 北大西洋暖流 5.3.2 秘鲁寒流 5.3.3 小鸭子周游世界 第6章 自然地理的视角 6.1 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 6.1.1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6.1.2 河流特征是整体性的集中休现 6.1.3 土壤的养分从哪里来 6.1.4 牵一发而动全身 6.2 地域分异有规律 6.2.1 水热条件的制约 6.2.2 冷暖干湿的不同组合 6.2.3 生物多样性丰富之地 第7章 何处为家 7.1 以人为本 7.1.1 人口增长的上限 7.1.2 人口问题的破解 7.2 城市兴起 7.2.1 发达农业区模式 7.2.2 因矿而兴模式 7.2.3 交通枢纽模式 7.3 城市生态 7.3.1 都市圈的繁荣 7.3.2 海绵城市的智慧 第8章 美食的地图 8.1 农业的区位 8.1.1 气候决定一大半 8.1.2 水土地形不可少 8.1.3 社会经济多变化 8.2 农业的未来 8.2.1 城郊农业 8.2.2 庄园经济 8.2.3 混合农业 第9章 在哪儿很重要 9.1 工业区位论 9.1.1 什么是区位优势 9.1.2 产业转移的逻辑 9.1.3 不上班的程序员 9.1.4 微笑曲线的启示 9.2 天堑变通途 9.2.1 交通运输方式 9.2.2 世上本没有路 9.2.3 发展的先行官 9.3 看不见的流 9.3.1 技术的扩散 9.3.2 异域的食材 9.3.3 瘟疫大流行 后记 序言 “地理(学)”一词与英 语geography相对应,来自 法语geographie,源自拉丁 语geographia(geo的含义 是地球,graphia的含义是 描述)。中文语词中的地理 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 于地理。”古今中外,“地理 ”一词皆源于人类的好奇, 其用观察和描述来帮助人们 认识和理解生活或想象中的 所有可能的世界。 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地理 记述传统,远及《尚书?禹 贡》《山海经》汉书?地理 志》,惜传统地理知识长期 附丽于史学,故于方志、地 理志、河渠志等蔚为大观, 长于文学传统的描述,轻视 学理上的探讨,渐由诠经读 史的舆地之学发展成为清代 以来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沿 革地理学。西方地理学知识 多源并流,古希腊人集其大 成,古典地理学作为一门学 科发轫于古希腊。荷马史诗 《奥德赛》以文学描述地理 经行,米利都的泰勒斯等则 尝试以测量观察地理,古典 地理学的文学传统和数学传 统并行不悖。 明末利玛窦浮海东来, 将地理大发现的地理知识刊 图于东方。这些知识早期流 布于士大夫阶层。清代嘉道 以来,中国传统地理研究的 目的发生变化,随着边疆地 理和域外地理学研究的传入 ,清人的世界图像借以扩大 ,清人开始开眼以观世界。 徐继畲撰《瀛寰志略》,以 中国传统诸藩志传述米利坚 国(美国),以中国史传人 物比拟泰西华盛顿,留有动 人地理篇章。 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 地理学来自西方,途径有二 :传教士及教会学校的地理 学教育;日本编译的大批西 方地理学著作在中国的流布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 当以邹代钩、张相文、屠寄 、谢洪赉等先贤竞相编著新 式地理教材为重要标志,大 规模成体系的初等、中等和 高等地理教科书在学堂中的 传播使用,使得近代地理知 识成为清末国民教育的重要 部分得以普及,启发民智, 功莫大焉。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当今时代,地理知识已成为 建立常识、了解世界的最重 要的手段之一。犹记些许年 前,北大唐晓峰师曾写过一 本给儿童的地理读本《给孩 子的历史地理》,以大家之 笔,谆谆娓叙历史上的地理 变迁,意在养成地理启蒙, 良愿尤拳拳。我曾后思,真 正的地理学基础教育奠基于 中学,当盼有缘者能将中学 地理教材中繁重、难涩的地 理学科知识删繁就简、深入 浅出梳理出来,分享给众多 对中学地理学习有畏难之心 的青少年学生,可为美谈。 吾兄徐锋,往畴北大同 学,即精研地理。毕业以来 ,有志地理教育,倏忽之间 ,潜心中学地理教育垂二十 年矣。京华教誉,实至名归 。晤谈之间,欣闻有愿,以 二十载地理教学心得,合万 千卷地理求索积淀,蕴藉其 中,形而为著。期能为中学 地理教育奉美芹之献,解决 中学地理教材繁、重、难、 深的学习痛点,让中学地理 教育真正成为中学生丰富地 理学识、积累文明素养、养 成健全人格的启航点。徐兄 夙心,深值膺赞。 徐兄以同窗之谊托余作 序,余亦略知徐兄撰作缘起 ,感荷信任,略呈数言,以 为序。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副教授 2023年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