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宋诗多样,成就斐然,被认为是与宋词并列的一座文坛奇峰。 她贴近生活,把生活中常见的情、事、景、境用清新活泼的词句表达出来;她善于挖掘理趣,把对人生的感慨用富有哲理的情景、议论阐述总结出来。 因而,人们在读宋诗时,往往感到作品写出了自己的经历与思想,有如“在大街上走路,遇见熟人”一般。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选取一百一十余位作家的三百首诗作,尽可能照顾名篇及各诗人的代表作,使这些诗基本上能反映整个时代的诗风及成就。 作者简介 李梦生,1952年生,江西南昌人。中国古代文史研究者。1981年杭州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社长,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主任。著有《忠雅堂集笺校》《中国禁毁小说百话》等。 目录 大陆版序 海外版原序 张 咏 新市驿别郭同年 柳 开 塞上 王禹偁 村行 春居杂兴 保 暹 秋径 惠 崇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 魏 野 清明 寇 準 春日登楼怀归 书河上亭壁 江南春 林 逋 宿洞霄宫 梅花(二首) 杨 亿 泪 鲍 当 孤雁 范仲淹 野色 张 先 题西溪无相院 晏 殊 寓意 石延年 金乡张氏园亭 宋 祁 落花 曾公亮 宿甘露僧舍 梅尧臣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田家语 悼亡 鲁山山行 梦后寄欧阳永叔 东溪 陶者 欧阳修 夜夜曲 秋怀 戏答元珍 丰乐亭游春 宜远桥 梦中作 张方平 题歌风台 苏舜钦 大雾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 淮中晚泊犊头 …… 序言 因为要出大陆版,我把 这册宋诗的选本重新校读 了一遍,见到前言所署的 日子,方想起已经过去了 十二年。这些年,我对宋 诗又读了不少,因而借此 机会,将点滴想法,与读 者共同研讨。 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曾与蔡义江先生合作 注译陈衍编的《宋诗精华 录》,读到朱自清先生在 该书卷首所写的《什么是 宋诗的精华》一文所说“读 此书如在大街上走,常常 看到熟人”时,对“熟人”二 字,我这样认为:“宋诗具 有它本身鲜明的特点,足 以使人品味出它与唐诗的 不同之处。宋诗诸多特点 被作家们自觉地奉行,所 以常常在不同作家的作品 中,出现风格意境相近的 篇章或联、句。”今天看这 段话,显然说得不够全面 ,它只指出了宋诗在形式 技巧与风格上的趋同,而 没有领悟朱先生所说的“熟 人”,应指宋诗贴近生活, 把人人在生活中经常遇见 的情、事、景、境用清新 活泼的词句表达了出来; 宋诗善于挖掘理趣,把人 人对人生的感慨用富有哲 理的情景、议论阐述总结 了出来。因而,人们在读 宋诗时,往往感到作品写 出了自己的经历与思想, 所以觉得“熟”。《红楼梦》 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时 ,曾有这么一段议论:“诗 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 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 是有理有情的……‘渡头余落 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 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 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 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 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 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 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 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同样,我们在读宋诗“沾 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 杨柳风”(志南《绝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 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 客》)、“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时,不也 回到了我们曾经亲历过的 生活场景中去了吗?宋人 那些富有哲理的诗句,如“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 处总伤心”(黄庭坚《和陈 君仪读太真外传》)、“不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不也激起我们对人 生的共鸣与思考吗?这些 ,正是我们在宋诗中常常 遇到的“熟人”。 宋诗之所以多“熟人”, 很大原因在于宋代诗人自 觉地变唐人之浑厚而趋新 求奇,从而达到“无不可状 之景,无不可鬯之情”(清 邵长蘅《研堂诗稿序》) ,形成“以文字为诗,以议 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宋 严羽《沧浪诗话》)的时 尚,这些是宋诗的缺点, 也是宋诗的优点。“以文字 为诗”,使诗散文化,善于 叙事,灵活多变,但容易 缺少诗的韵味;“以议论为 诗”,赋事结合讽谕,探索 人生哲理,使诗多了理趣 ,但容易流入俚滑;“以才 学为诗”,斧削琢磨,求新 求变,提高了诗的技巧, 但容易流于形式。不过, 如果没有宋代诗人的这番 努力,诗歌的表现手法肯 定要贫乏得多,而对由此 产生的“熟”,前人往往贬多 于褒,也就不十分合理了 。 读宋诗遇到“熟人”,必 须多思考多品味,深入理 解它的内涵,从而更多地 引发共鸣,切不可草草放 过。研究宋诗的人,经常 引用严羽《沧浪诗话》中 所说“夫诗有别裁,非关书 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却不注意紧接着的话“然 非读书,多穷理,则不能 极其至”,显然是弃醇醪而 就村酒。不多读书穷理, 便不知书不知理,后者才 是读书人不可不奉为圭臬 的良言。因此,这册宋诗 的选本,只是读宋诗的入 门,所作的鉴赏,也只是 我个人的心得。读者在读 时正应该按自己的理解重 新品味,多读、多穷理, 不要单纯地像鲁迅先生《 集外集·选本》所说:“读者 虽读古人书,却得了选者 之意,意见也就逐渐和选 者接近,终于‘就范’了。” 李梦生 2007年3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