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1卷村庄类第30卷黄河区域第11卷兰考县兰陵县)(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卷收录了两个村庄的调查报告:一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爪营乡爪营寨,二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沈坊前村。前者属于自然社会双驱动黄泛区村庄,后者属于地主精英主导型村庄。两份报告均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六方面,对村庄的传统形态进行深描,兼涉其历史变迁与现状,为深入了解黄河区域村户社会的底色与特质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
目录
村庄类分序质性研究视角下农村区域性村庄分类
一、“因地”与“分类”:质性研究方法
二、“分”与“合”:维度与条件
三、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
四、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村庄
五、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性村庄分类
因寨而兴:自然与社会双重驱动下的黄泛区村庄发展——黄河区域爪营寨村调查
第一章 村庄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黄河改道,爪营初建
一、黄河滩地成为定居点
二、“爪营”地名的由来
第二节 多姓迁入,四村成寨
一、“先有阎赵吴,后续程符朱”
二、合力修寨
第三节 寨集繁荣,区府入住
第四节 爪营寨建置沿革与现状
一、建置沿革
二、爪营寨内村庄现状
第二章 村落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村庄地理位置与交通
一、爪营寨地理位置
二、爪营寨交通状况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
一、气温适宜,降雨与作物生长不同期
二、自然灾害频繁
三、水资源利用困难
四、土壤条件适宜耕作
第三节 旱作农业与农户生计
一、旱作农业产量低
二、农户生计策略多样
第四节 生产与生活空间
一、集中居住的生活空间
二、没有明确边界的生产空间
第五节 村落自然形态变迁与实态
一、1949年以前村落自然形态变迁
二、1949年以后村落自然形态变迁及实态
第三章 村落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村庄传统经济形态
一、农业生产是村庄经济的基础与核心
二、商业发展带来村庄经济繁荣
第二节 村庄传统产权形态
一、土地权属类型及其划定
二、土地买卖:所有权逐渐向大户集中
三、土地租佃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农业经营
二、非农业经营
第四节 交换和交换关系
一、爪营集
互利共生:地主精英主导型村庄的发展与治理——黄河区域沈坊前村调查
本卷后记
序言
2015年是华中师范大
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历史上
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
本院不仅成为完全独立建
制的研究机构,更重要的
是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特
别是进行学术整合,构建
了一个全新的调查研究计
划。这一计划的内容包括
多个方面,其中,中国农
村调查是基础性工程。从
2015年开始出版的《中
国农村调查》便是其主要
成果。
学术研究是一个代际
接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农村调查是本院的立院之
本,兴院之基。本院的农
村调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基于
项目调查基础上的个案调
查(1985—2005年)。
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
中国改革开放,起始于农
村改革。延续20多年的人
民公社体制废除后,农村
的生产功能由家庭所承担
,社会管理功能则成为一
个新的问题。这一问题引
起我院学者的关注。
1928年出生的张厚安先
生是中国政治学恢复以后
较早从事政治学研究的学
者之一。他与当时其他政
治学者不同,比较早地关
注农村政治问题,并承担
了农村基层政权方面的国
家研究课题。与此同时,
本校其他学者也承担了有
关农村政治研究的课题。
1988年,这些学者建立
起以张厚安先生为主任的
农村基层政权研究中心,
由此形成了一个自由结合
的学术共同体。
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
,农村基层政权研究中心
有其研究宗旨和方法。在
学术共同体建立之初,张
厚安先生就提出了“三个
面向,理论务农”的宗旨
。“三个面向”是指面向社
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
。“理论务农”是指立足于
农村改革实践,服务于农
村改革实践。这一宗旨对
于政治学者是一个全新的
使命。政治学研究政治价
值、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
。传统政治学更多研究的
是国家制度和国家统治,
以文本研究为主要研究方
法。“三个面向”的宗旨,
必然要求方法的改变,这
就是进行实地调查。自学
术共同体形成开始,实地
调查便成为我们的主要研
究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以张厚安先生为领头人
的学者就开始进行农村调
查。最初是走向农村,进
行全国性的广泛调查,主
要是面上了解。1995年
,在原农村基层政权研究
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农
村问题研究中心,由张厚
安先生担任主任,由
1955年出生的中年学者
徐勇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
。新的中心的研究重点仍
然是基层政权与村民自治
,但领域有所扩大,并将
研究方法概括为“实际、
实证、实验”,更加强调“
实”。这种务实的方法开
始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并注入国际学术界的一些
研究理念和方法。我们的
农村调查由面上的了解走
向个案调查。年届七旬的
张厚安先生亲自带领和参
与个案村庄调查,其代表
作是《中国农村村级治理
——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
》。这一项目在全国东、
中、西三个地区选择了6
个重点村和18个对照村进
行个案调查,参与调查人
员数十人,并形成了一个
由全国相关人员参与的学
术调查研究团队。
第二阶段主要是基于
机构调查基础上的全面调
查(2005—2015年)。
1999年,国家教育部
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启动了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当年,华中师范大学农村
问题研究中心更名为“华
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
研究中心”,由徐勇教授
担任主任。2000年,中
心成为首批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
基地成立之前,以张厚安
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是一
个没有体制性资源保障,
纯因个人兴趣而结合的学
术共同体,有人坚持下来
,也有人离开。成为教育
部基地以后,中心仍然坚
持调查这一基本方法,并
试图体制化。其主要进展
是在全国选择了20多家机
构作为调研基地,以为全
国性调查提供相应的保障
,并建立相互合作关系。
作为教育部重点基地
,中心是一个有一定资源
保障的学术共同体,有固
定的编制人员,也有固定
的项目经费,条件大为改
善,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这就是农村调查根据各
人承担的研究项目而开展
。这不仅会造成研究人员
过分关注项目资源分配,
更重要的是造成调查研究
的“碎片化”和“片断化”,
难以形成整体和持续性的
调查。同时,研究人员也
会因为理念和风格不同而
产生分歧,造成体制性的
学术共同体动荡。为了改
变调查研究项目体制引起
的“碎片化”倾向,2005年
,徐勇教授重新规划了基
地的发展,提出“百村观
察计划”,计划在全国选
择100多个村进行为期10
年、20年、30年以至更
长时间的调查和跟踪观察
。目标是如建立气象观测
点一样,能够及时有效地
长期观测农村的基本状况
及变化走向。这一计划得
到时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
科学研究处处长的石挺先
生的鼎力支持。2006年
,计划得以试行,主要由
刘金海副教授具体负责。
最初的试点调查村只有6
个,后有所扩展。2008
年,在试点基础上,由邓
大才教授主持,全面落实
计划,调查团队根据严格
的抽样,确定了200多个
村和3000多个农户的调
查样本。
“百村观察”是一项大
规模和持续性的调查工程
,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同
时它又是一项公共性的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