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中药质量的好坏,无疑将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是在历代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对生产实践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古代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统经验鉴别,其后多种方法的出现与总结,并被广大中医药技术人员熟记、掌握与广泛应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一直沿用至今。尽管现代与未来科技发展迅速,也不可能接近取代传统的经验鉴别。基于此,为加速培养中医药事业人才,提高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业务技术水平,我们对各种版本的中药经验鉴别术语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并增加了部分产地术语及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如合口、瓦楞身、育儿囊、滑车/滑车样结构、糠心等,以供同行与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借鉴与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一、中药经验鉴别及术语概念、方法与意义 二、中药性状鉴别的内容 (一)植物类 1.根类中药 2.根茎类中药 3.茎、木类中药 4.皮类中药 5.叶类中药 6.花类中药 7.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8.全草类中药 9.藻、菌、地衣类中药 10.树脂类中药 11.其他类中药 (二)动物类 (三)矿物类 1.按物理性质分类 2.按阴、阳离子的分类 3.按自然元素与阴离子的分类 三、中药经验鉴别的范畴及要求 四、中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品种”含义与商品名混乱 1.品种的概念 2.商品名 (二)中药产地加工、中药产地鲜切和中药炮制概念混淆 1.基本定义 2.中药产地加工、产地鲜切的区别 3.中药产地加工、产地鲜切的注意事项 (三)《中国药典》未详与欠规范的品种 1.大小与长短不在《中国药典》标准范围之内 2.《中国药典》种植与入药部位要求不规范 3.《中国药典》“杂质”的标准不一致 4.《中国药典》多种炙法的成品未要求干燥 5.《中国药典》所载某些品种的炮炙方法有待商榷 6.《中国药典》数种中药入药部位的“根和根茎”的商榷 (四)中药市场的不规范行为 1.产地鲜切,炮制不规范 2.产地采收不规范 3.炮制不到位或不按要求炮制 第二部分:各论 第一篇 共用术语类 1.干货 2.中上部 3.手感 4.升华 5.风化 6.生心 7.虫蛀 8.杂货 9.岔 10.变色 11.油条/走油/泛油 12.烂头 13.粉性 14散失气味 15.焦枯 16.粳性 17.熔化 18.霉变 19.潮解 20.糯性 21.大理石纹/大理石花纹/槟榔纹,蛇纹 22.天雄 23.云锦状花纹,云朵花纹(异常维管束) 24.菊花纹,菊花心 25.车轮纹 …… 第三部分: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