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哲学简史(彩图精装本)(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冯友兰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哲学简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体系,以宏观的开阔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被尊为20世纪中国哲学界泰斗。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印度德里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其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经典之作,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其创立的新理学思想体系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和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序言 小史(本书英文原本出 版时,中文名为《中国哲学 小史》,但1933年商务印 书馆曾出版著者另一本《中 国哲学小史》,因此著者将 本书中文本定名为《中国哲 学简史》)者,非徒巨著之 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 。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 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 臻此。唯其如是,读其书者 ,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 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 长:才、学、识。学者,史 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 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 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 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 术巨著尤为需要。 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 ,亦既勉竭绵薄矣,复得借 重布德博士(DerkBodde) 之文才,何幸如之。西方读 者,倘觉此书易晓,娓娓可 读,博士与有力焉;选材编 排,博士亦每有建议。 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 哲学,以为导引可也。欲知 其详,尚有拙著大《中国哲 学史》(《中国哲学史》上 卷,布德译,书名 A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 y,thePeriodofPhilosophers < fromthebeginningtocirca10 0B。C。>,由HenryVetch ,Peiping:AllenandUnwin ,London于1937年出版; 布德继续译出下卷后,上下 两卷均由 PrincetonUniversityPress于 1952年出版),亦承布德 博士英译;又有近作《新原 道》(《新原道》一名《中 国哲学之精神》,休士译, 书名 TheSpiritofChinesePhilosop hy,由London: RoutlegeKeganPaul于1947 年出版),已承牛津大学休 士先生(E。R。Hughes) 英译;可供参阅。本书所引 中国原著,每亦借用二君之 英译文,书此志谢。 1946年至1947年,余于 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 ,因著此书。此行承洛克菲 勒基金会资助,乘此书出版 之际,致以谢意。该校东方 学系师生诸君之合作、鼓励 ,亦所感谢;该系中文副教 授布德博士,尤所感谢。国 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恒慕义 先生(A。W。Hummel) 为此书安排出版,亦致谢意 。 导语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字,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这本书实际上是识字课本,就是它,开头两句也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 精彩页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的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按西方某些哲学家所说,为了思想,我们必须首先明了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我们对人生开始思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 凡此种种“论”,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就连人生的概念本身、宇宙的概念本身、知识的概念本身,也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是否谈人生,我们都是在人生之中。也无论我们是否思宇宙,是否谈宇宙,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不过哲学家说宇宙,物理学家也说宇宙,他们心中所指的并不相同。哲学家所说的宇宙是一切存在之全,相当于古代中国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其定义是“至大无外”。所以每个人、每个事物都应当看作宇宙的部分。当一个人思想宇宙的时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 当我们思知识或谈知识的时候,这个思、谈的本身就是知识。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它是“思想思想”;“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哲学家若要坚持在我们思想之前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他就在这里陷入邪恶的循环;就好像我们竟有另一种能力可以用它来思想我们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用来“思想思想”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用来思想的能力,都是同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怀疑我们思想人生、宇宙的能力,我们也有同样的理由怀疑我们“思想思想”的能力。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 这样来规定“宗教”一词的含义,实际上与普通的用法并无不同,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按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