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耶克评传/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布鲁斯·考德威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哈耶克思想传记,以他在维也纳求学期间欧洲经济理论的状况作为起点,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以及科学研究方法论等各个角度,介绍和评价了哈耶克“社会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得失。
作者简介
布鲁斯·考德威尔(Bruce Caldwell),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美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哈耶克全集》第三任主编。
目录
导言
第一卷 奥地利学派及其对手:历史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
第1章 门格尔的《经济学原理》
第2章 德国历史学派
第3章 方法之争
第4章 马克斯·韦伯和历史学派的衰落
第5章 实证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二卷 哈耶克的旅程
第6章 哈耶克在维也纳
第7章 货币理论和方法论
第8章 哈耶克在伦敦经济学院
第9章 20世纪30年代的几次方法论论战
第10章 “经济学与知识”和哈耶克的转变
第11章 理性滥用的研究计划
第12章 个人主义和感觉的秩序
第13章 规则、秩序和进化
第三卷 哈耶克的挑战
第14章 旅程的结束:哈耶克的多重遗产
第15章 结束语:对20世纪经济学的反思
附录A 施莫勒对门格尔《经济学原理》的评论
附录B 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经济学思想的变化和连续性
附录C 再谈哈耶克的转型
附录D 作为一种罗夏测验的“唯科学主义”一文
文献目录
索引
序言
哈耶克是一个谜。距今
20多年以前,他在我眼里就
是这样。
那是1982年的夏天,我
在纽约大学一个学年的博士
后就要结束。几年以前,我
作为一名助教,以一项经济
思想史的专业研究获得了经
济学博士学位。我的论文有
个一本正经的学究式题目:
“从科学哲学的观点看经济
学方法论”。我去纽约大学
的部分原因是,我想把它改
写成一本人们确实愿意读的
书,此外,我还想在那儿研
究一下奥地利人的经济学,
或者更确切地说,进一步了
解奥地利人独特的方法论观
点。它们与主流经济学家的
实证主义话语大不相同,实
际上是跟这种话语针锋相对
的。我尤其想进一步了解米
塞斯所提倡的那种怪怪的先
验主义方法论,至于哈耶克
,我对他几乎还一无所知。
如果您想了解奥地利人
的运动,纽约大学是个好去
处。那儿有(至今仍有)为
研究奥地利经济学而设的正
式课程。除了课程之外,还
有每周的讨论课、教职基金
、博士后和研究生。我在那
儿的一年里,教师有伊斯莱
尔·基尔泽纳尔、马里奥·里
佐、杰里·奥德里斯考和路
德维希·拉赫曼(春季学期
)。拉里·怀特任客座教授
,理查·朗格卢瓦是博士后
,还有十几名学生,其中包
括唐·波德鲁、马克·布莱迪
、桑迪·伊科达、罗杰·科普
尔、库特·舒勒和乔治·塞尔
金。这里人才荟萃,对我而
言是一段非常丰富的经历。
那年春天,杰里·奥德里
斯考递给我一本特伦斯·哈
奇森的书,然后问我:“哈
奇森认为哈耶克有过一次一
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你怎么
看?”哈奇森曾说,哈耶克
在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一
次“方法论上一百八十度的
大转变”。更确切地说,他
认为哈耶克在1937年发表
的“经济学与知识”一文,标
志着哈耶克已脱离了米塞斯
的先验主义立场,转向哲学
家卡尔·波普提出的证伪主
义方法论(Hutchison
1981, chap.7; 另见Hayek
[1937]1948a)。
我对这种说法颇为不解
。我在做博士论文时深入研
究过波普的思想,当时对米
塞斯的观点也有较多的了解
。坦率地说,难以想象还有
比他们两人更加南辕北辙的
两种观点了。一个人怎么可
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从一
种观点转向另一种观点呢?
然而同样千真万确的是,哈
耶克是他们两人的好友。哈
奇森是数一数二的思想史专
家,而且是那个时代的过来
人,他提供了详尽的文本证
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因此
,哈奇森的说法带来了一个
谜。正是为了解开这个谜,
我开始专攻哈耶克。从此以
后便潜心于此,尽管有些关
心我的朋友也曾好言相劝,
别把自己那么多的鸡蛋放在
一个篮子里。我希望在这篇
导言里解释一下自己矢志于
此的若干原因。
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学
术生涯的最初八九年里是用
德语写作。后来,至少直到
1962年去德国以前,他主
要是用英语写作。也许是采
用新的语言表达思想的新鲜
感和挑战,他在选择标题上
十分用心,有时用它们来暗
示另一些著作。譬如他在伦
敦经济学院的演说“经济思
想的趋势”便暗示着《经济
学的趋势》,一本由雷克斯
福德·图格维尔编辑、十年
前在美国出版的著作(见
Hayek[1933]1991c;
Tugwell[1924]1930)。他
的知名度最高的著作《通往
奴役之路》([1944]1976b
),标题是取自托克维尔的
一句话“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vitude)”(见
Hayek 1983b, 76)。另外
,我估计,他在芬莱讲座上
的讲稿“个人主义:真与假”
([1946]1948c),也是在
暗指奥斯卡·王尔德的“社会
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这篇
文章中一段有关个人主义的
话。
有时标题还包含着多层
含义。使哈奇森认为哈耶克
有个“方法论上一百八十度
大转弯”的那篇文章,即“经
济学与知识”,便是其中之
一。它的主题是经济学理论
做出的有关实践者的知识的
假说,但也涉及经济学家本
人能够知道什么。对哈耶克
的诺贝尔奖演说“知识的僭
妄”([1975]1978a)也可以
作如是观。我本人的标题“
哈耶克的挑战”便是遵循着
哈耶克的引导,这个标题是
指围绕他的著作出现的多种
挑战。
……
此书在现有的关于哈耶
克和奥地利学派的大量二手
文献中的位置,我也许应当
略做说明。我开始从事这项
工作是在十年以前,那时关
于奥地利学派早期历史的著
作不多,而目前这种情况已
大为改观。Caldwell(1990
)编辑了有关门格尔的会议
论文,Kirzner(1994a)提
供了早期著作的英译本,
Endres(1997)对门格尔
、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的一些
理论贡献做了长篇大论的阐
述。Cubeddu(1993)和
Oakley(1997)分析了创始
人的方法论立场。对德国历
史学派思想的研究也有所复
兴,这在Peukert(2001)
中做了记载。
目前的文献有增无减,
但我仍然觉得,在本书的第
一部分,我可以为我们理解
哈耶克的前辈及其对他的思
想影响出一臂之力。具体而
言,我力求强调理论和方法
论的互动关系,阐明奥地利
人同他们的历史学派、实证
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手之间的
意识形态、政治和学术交锋
。这个背景将有助于我们理
解哈耶克
导语
哈耶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毕生发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专著,学术范围涵盖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法学、心理学、知识论和伦理学诸方面,而且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哈耶克于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
本书是一位经济学史学者对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的优秀研究专著,让读者在掩卷之后能对这位被称为“20世纪的先知”的伟大哲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精彩页
第1章 门格尔的《经济学原理》
序曲:门格尔得到了教职
每个故事都得有个开头,所以我就从奥地利学派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起源讲起。时间和地点是1871年的维也纳,这对于那些对维也纳学派有所了解的人不足为奇,可是选谁当主角这就不好说了。
1871年春天,阿尔伯特·沙夫勒卸去他在维也纳大学的教职,担任了奥地利霍亨瓦特伯爵内阁的商务大臣。这是个不太吉祥的就职决定。伯爵的政府不到年底就倒台了,沙夫勒丢掉了工作。他没有回大学,其实他此后再也没有在大学或政府中任职,他在政府里只当了几个月的差,却得到了一笔终身津贴。
历史对沙夫勒不是特别公道。今天的经济学家几乎对他一无所知,即使有人提到他也是一笔带过。《新帕特格罗夫经济学辞典》对他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语,结论既典型又毫不含糊:“沙夫勒作为理论家和经济学教师,在当时的影响十分有限,对我们的时代似乎也无足轻重”(Recktenwald 1987,256)。
我们对这位如今已模糊难辨的沙夫勒博士大人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因为他决定接受一份官差。这个决定直接影响了奥地利学派创始人卡尔·门格尔的命运。正是门格尔,通过了获得任职资格的多少有些艰难的过程之后,被任命担任沙夫勒在大学里的教职。
门格尔是学法学出身,于1867年获得学位文凭。此后的四年里,他先是短暂担任过维也纳一家大报《维也纳日报》的记者,后进入首相办公室的新闻部门,负责有关经济新闻的报道。正是在这段时间,他撰写了《经济学原理》(Grundsatze der Vplkswirthschaftslehre)一书,作为自己取得任教资格的论文。
在当时的德语国家,获得高等学位仅仅是取得大学教职漫长道路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在教授中间找到一个举荐人(Habilitationsvater),然后可以提出取得任职资格的申请,为此要提交一份原创的研究成果,这通常是一《哈耶克评传/世界名人传记丛书》,由他希望任教的大学的教师进行评审。接下来是任职资格答辩,即在教授们面前亲口做出正式说明,由他们对其论证进行交叉评审(交叉评审是个恰当的说法,因为在当时的奥匈帝国,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学是在法律系讲授)。
假如一个人的研究得到了认可,就会通过系里的表决把这人推荐给有权授予“Venia legendi”(授课权)的教育大臣。“授课权”也是个很恰当的说法,如果大学没有空余的教职,那么一个人充其量只能做个“Privatdozent”(编外讲师)。“编外讲师”可以通过授课向学生收费,但他没有获得大学的正式任命,所以也没有薪水。只有当他能够填补缺额,获得“Dozent”(讲师)或“Ausserordentlicher professor”(字面意思是“不同寻常的教授”。这个名衔听上去很唬人,其实大体上只相当于副教授一级)的职位,他才有薪水可拿。门格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于1871年(见Menger[1950]1976),他在1872年拿到任职资格,1873年便被任命为沙夫勒腾出来的教职。
33岁即被任命为奥地利帝国首都这所大学的教授,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有了这个幸运的起点后,他便事事顺遂。1876年,皇帝看中了门格尔,让他担任当时18岁的王储的私人教师。在随后两年里,他陪同鲁道夫王子数次周游欧洲。难怪他在19世纪70年代末即擢升为维也纳大学的正教授。
作为政治经济学的讲座教授,门格尔拥有相当可观的权力。他能向系里举荐无薪编外讲师,也能建议皇帝任命何人担任有薪教职。德高望重的劳伦斯·冯·斯特恩——他担任另一个经济学教授的职位——在1885年离开后,他成了这个领域的元老级学者。他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何人能获得经济学的高级学位。维也纳的公共图书馆,客气点儿说,收藏并不完备,而且利用其藏书必须遵守许多烦琐费时的规章(Seager 1893,261)。为了避免与图书馆的官僚制度打交道,受到垂青的学生被允许在教授的私人书房里工作。门格尔拥有奥地利最为完备的私人政治经济学藏书。年轻人要想在大学里谋个经济学的教职,获准利用门格尔的藏书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Streissler 1988,197)。卡尔·门格尔无疑是奥匈帝国大学法学系经济学领域的“大腕”(the big enchilada)(姑且用这个因水门事件听证会而广为人知的词)。我们现在就来谈谈为他赢得这一地位的著作。
P17-1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