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在2%~3%,大约每40人中就有1人患有强迫症。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与媒体所呈现的极端案例不同,他们看似只是有些奇怪但无伤大雅的“小怪癖”,比如神经质的洁癖、车锁好后一定要在停车场围着车绕几圈……他们依然正常地工作生活着,似乎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痛苦。然而强迫行为的背后往往伴随着焦虑、痛苦、失控,以及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格雷森博士在本书中基于海量的真实个案,结合暴露和反应阻止疗法,带领读者进行逐步的自我评估,以确定自身的强迫程度和类型,从而理解自己的强迫行为;在此基础上,帮助读者设计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解决强迫症治疗中常见的最大困难:在没有专业治疗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满足当下需求的治疗方案时,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因为那些不断重复、不请自来且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而感到焦虑或痛苦,因为诊断结果而苦苦挣扎,却又无力承担心理治疗的费用,也许本书能给你一些帮助,让你挣脱枷锁,感受自在。 作者简介 乔纳森·格雷森 拥有超40年强迫症领域从业经验的心理学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临床助理教授。 曾获国际强迫症基金会职业成就奖(IOCDFCareer Achievement Award),获多家知名媒体赞誉,如《人物》(People)杂志、《奥普拉·温弗瑞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等。此外,行为认知疗法协会曾授予本书“最佳自助图书”奖。 目录 第一部分 认识强迫症 不确定感:强迫症(OCD)的核心 强迫症的诱因:先天与后天,非先天vs后天 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患者的恐惧与行为 了解药物的作用 第二部分 个性化方案的基础 迈出第一步:接纳不确定性 暴露和反应阻止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行为部分 应对强迫症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认知部分 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 第三部分 定制个性化方案:针对特定强迫症的治疗指南 污染强迫症:无处不在的强迫思维 检查强迫症:最普遍的强迫行为 排序/对称、计数和移动:完美主义的仪式行为 常见精神强迫症:一切都来源于大脑 强迫谱系障碍:其他强迫症相关问题 第四部分 康复及后续 提供康复支持:超越暴露和反应阻止 康复后的生活 附录 治疗脚本 致谢 序言 我站在一片开阔的田 野里,回头望向森林和灌 木丛,看着其他人踉踉跄 跄,挣扎着往外走。天空 中正下着雨,我故意把大 家都带离小路,转而穿梭 于密密麻麻的树木和灌木 丛。要想毫发无伤地走出 这片树林,只能缓慢地向 前移动,一步步跨过灌木 丛,还得时时提防前面的 人不小心弄断而掉落的树 枝。梅兰妮,第四个出现 在空地中的人,大声喊道 :“这真是太有趣了!”《 人物》杂志的摄影师拍下 了这张照片,记录了我们 的这趟旅行。看到梅兰妮 的喜悦,我很难将这个女 人与七个月前在费城的焦 虑和恐惧症治疗中心遇到 的那个女人联系起来。 第一次见到梅兰妮时 ,她的自杀倾向非常强烈 ——她家中的所有药物, 甚至阿司匹林,都必须锁 在保险箱里。她的父母不 允许她一次携带超过两美 元,只因为担心她一旦有 足够的钱,就会去买非处 方药自杀。梅兰妮29岁, 长相清秀,口齿伶俐,却 有着长达15年的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躯体变 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病史。她 的强迫症主要表现在过分 追求完美。例如在课堂上 做笔记时,如果笔记本上 有画线、污点、折痕或褶 皱,她就觉得必须丢弃这 一页。同样,她也无法忍 受教科书中出现任何这样 的问题,因此她甚至选择 不使用书本,来避免这种 “不完美”。尽管学校如同 噩梦般给她带来焦虑,但 在她所完成的课程中,梅 兰妮依旧表现出色。然而 ,正是这些多次去学校的 挣扎,导致她的焦虑和抑 郁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 梅兰妮还觉得自己丑 得可怕——她对自己的长 相极其厌恶,以至于她认 为自己的存在对于周围的 人来说是一种负担。这就 是躯体变形障碍的症状, 也是强迫症的另一种形式 。躯体变形障碍患者通常 无法忍受自己的外表。每 次准备出门前,梅兰妮都 要花无数个小时为自己的 头发和妆容苦恼,最终往 往是连家门都没有迈出去 。超过15年来,她从未从 焦虑和绝望中解脱出来。 然而此刻,她正在这 里露营,当然这并不仅仅 是一趟普通的旅行,而是 我专门为强迫症患者组织 的一场治疗之旅,我们几 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已 经持续了20多年。即使不 是强迫症患者,普通人恐 怕也很难接受一个周末都 睡在帐篷里,只能使用没 有活水的厕所,还要在淤 泥中进行痛苦的徒步旅行 。对于我所治疗的那些强 迫症患者,尤其是那些有 污染强迫症的患者来说, 完成这样一场旅行,往往 是他们康复过程中的一个 巨大突破。 过去20多年,我一直 在与强迫症患者打交道, 而野营旅行只是这期间我 发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 一。在职业生涯的早期, 我就业于坦普尔大学医学 院精神病学系,是强迫症 治疗研究团队的一员。我 们关于治疗机制方面的研 究十分出色——在暴露和 反应阻止的行为技术方面 ,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仍然是当今强迫症治疗的 核心。尽管如此,除了临 床治疗之外,我认为我们 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想要解决我们研究 过程中所忽略的问题,例 如预防复发。因此, 1981年,我与一位名叫 盖尔·弗兰克尔(Gayle Frankel)的强迫症患者( 他是当时强迫症基金会费 城附属机构的主席)一起 ,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强迫 症互助小组。我们的小组 被命名为GOAL(Giving Obsessive-Compulsives Another Lifestyle,意为 给予强迫症患者另一种全 新的生活方式),我们的 小组不只是一个让患者分 享他们的故事的地方,我 们的初衷是帮助患者更好 地了解他们的强迫症,获 得支持并且能够维持其治 疗的成果。 帮助患者充分了解他 们的强迫症是治疗的关键 。对于那些患有强迫症的 人来说,最大的问题之一 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 世界之间的差距。对于所 有人来说,我们向世界所 展示的往往并不完全是真 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思想、观点和秘密, 但对于强迫症患者,他们 内心的自我与公共自我之 间的鸿沟更大。无论其他 人看到了你强迫症的哪些 方面,你我都知道这只是 冰山一角。你了解被困在 一个陌生的世界的痛苦和 沮丧,你也知道自己的想 法和行为可能毫无意义, 这就好像是你既失去了理 智,同时又如此清醒,仿 佛是一个旁观者。对于患 有强迫症是什么感觉,你 是专家,但完全了解自己 的处境似乎又是另一回事 。 你可能听过很多关于 强迫症的解释——例如这 是一种化学失衡,是一种 后天习得的行为。这些确 实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强 迫症的成因,但这就好比 告诉我们汽车之所以能够 启动前进,是因为有引擎 ,这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仅仅知道汽车有引擎并不 能帮助我们解决汽车无法 前进的问题。对于强迫症 ,亦是如此。为了让患者 充分了解自身的强迫症, 真正有意义的解释不仅要 合乎逻辑和科学,更要结 合患者的真实感受和经历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例 如,我一直盯着炉子看, 我可以看到火已经熄灭了 ,但为什么我不知道它熄 灭了?如果有一种解释真 正触动了你,你会忍不住 惊呼:“没错!那就是我 !”到那时,你就真正 导语 焦虑、重复、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 强迫行为渗透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中; 大约每40人中就有1人患有强迫症; 拥有超过40年治疗经验、国际强迫症基金会终身成就奖作者; 带我们识别并卸载大脑中的强迫思维,挣脱如影随形的束缚。 精彩页 几年前,我在一家甜甜圈店里等候用餐,一位穿着考究的女人坐在我旁边的吧台上,当服务员贾里德(名牌上写着)为她送上甜甜圈时,她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我吃完之后再付钱,可以吗?”她问道,“我绝不会吃霸王餐的,我只是刚洗了手,如果我现在去钱包里摸钱拿给你,我的手就又脏了,我就得再洗一次了。” “你知道钱有多脏吗?”她继续说道,“每天有这么多人经手,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沾在钱上。这就是为什么商店不允许收银员既收钱又提供食物。实际上……”她一个人絮絮叨叨说了好一阵,无视或者假装没有注意到贾里德的表情——上面写着:“这人有什么毛病?好吧,一会儿付就一会儿付吧,赶紧说完让我回去工作吧。” 贾里德未说出口的问题的答案就是强迫症。甜甜圈店里的那个女人,我一眼就能看出她是一个强迫症患者,但她并不是唯一一个。我经常会去关注,我所遇到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有强迫症,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经过商场,还是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等等。据统计,在我遇到的数千张面孔中,每40个里就有1个正在遭受或即将遭受强迫症的困扰。20世纪70年代末,当我还在读研究生时,老师告诉我们强迫症是一种罕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且全国仅有约0.05%(1/2000)的人患有这种疾病。然而,在80年代初,我很快意识到这个数据一定是错误的。那时,我正在坦普尔大学医学院与艾德娜·福阿(Edna Foa)博士共事,当时她手头有若干个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MH)的研究项目,关于强迫症的研究是其中之一,也是她的第一个研究项目,项目研究并开创了当今的强迫症治疗方法。我所接触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认识几个有着强迫症症状的人(显著的症状,就像那个甜甜圈店里的女人那样,而不是普通人每天都有的小习惯或仪式),我便好奇,强迫症怎么可能既罕见又普遍呢?普遍到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强迫症患者?自那之后,全球研究发现,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在2%到3%之间变化,大约每40人中就有1人患有强迫症。 大多数情况下,强迫症患者并不那么容易被辨别出来。当然,也有例外,也有不太掩饰自己有强迫症的人,他们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不说别的,他们几乎就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例如,亿万富翁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就是一个强迫症患者,他的强迫症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令他受尽折磨。他看似古怪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加上他的财富和名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媒体。 外人所看到的强迫症与强迫症的真实面目往往相去甚远。对局外人来说,他们看到的只是媒体所呈现的极端案例——强迫症患者声称他们控制不住去做那些对自己或他人毫无意义的事情。但事实是,当你患有强迫症时,你确实有所改变,但你并没有疯,你依然可以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外界对强迫症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其中一个原因是,大部分患者都非常擅长隐藏,他们会把自己几乎所有的仪式行为都隐藏起来,所以即使情况再糟糕,他们看起来也只是有点儿小问题罢了。公司的同事只会认为你有洁癖,或只是有些奇怪但无伤大雅的怪癖,例如锁好车后一定要在停车场围着车绕几圈。你依然正常地工作生活着,似乎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痛苦。与媒体和脱口秀上所呈现的极端案例不同,你的强迫症似乎并非难以忍受。人们努力隐藏自己的恐惧和仪式活动的原因有很多。 P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