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录里,斯蒂芬·茨威格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风貌。是“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茨威格不再只是代表个人,而是欧洲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作品先对19世纪末生于维也纳的年轻犹太艺术家进行了描述,又穿过世纪的大门,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描述故事的同时,运用第一人称将很多名人轶事穿插进去,让读者对当年欧洲的文化艺术有了一个全面崭新的认识,同时也向世人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真正原因以及一个法西斯时代的结束。 本书是作者离世前的一部作品,用隽永、流畅的文字叙述作者生平所经历的欧洲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倾心回忆,也是向昨日的世界告别,同时也是对欧洲文艺界的真实记录。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曼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和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大师》等。 目录 太平盛世 上个世纪的学校 情窦渐开 大学的日子 巴黎这座城市,永远青春 道路曲折 走出欧洲 欧洲的光辉与阴霾 1914年战争爆发最初 为团结思想而奋斗 在欧洲之心 回到祖国 重游世界 夕阳西下 希特勒的崛起 和平气息奄奄 序言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 洲人的回忆》是奥地利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生前最后一 部散文作品,也是一部自传 体文学作品。该书创作于 1939年至1942年间,直到 茨威格去世以后,才问世于 斯德哥尔摩,并成为其代表 作之一。这部作品因为思想 深刻、文笔优美,被人誉为 “思想式回忆录”和“抒情式 自传”。 斯蒂芬·茨威格(1881- 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 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 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象 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 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 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 世界》,传记《三大师》和 《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 攻读哲学和文学,之后到世 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 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受他 们影响颇深。创作了诗歌、 小说、戏剧、文论、传记, 最知名的成就要数传记和小 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他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远 近闻名的和平主义者,大力 倡导统一欧洲。1934年遭 纳粹驱逐,流亡到英国和巴 西。1942年,因为理想破 灭,和妻子双双自杀。 《昨日的世界》的副标 题是“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所以,茨威格不再只是代表 个人,而成为那个时代欧洲 的见证者,见证了理性遭遇 最恐怖的滑铁卢和野蛮在时 代的编年史上获得最大胜利 。作品先对19世纪末生于维 也纳的年轻犹太艺术家进行 描述,穿过世纪的大门,延 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描 述故事的同时,还运用第一 人称将很多名人逸事穿插进 去,让读者对当年欧洲的文 化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昨日的世界》不是 自传,胜似自传,不是回忆 录,胜似回忆录,在广大读 者心目中永远具有魅力。 导语 历史上杰出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经典作品! 被誉为“思想式回忆录”和“抒情式自传”。 斯蒂芬·茨威格触动心灵的自传体回忆录,是二十世界伟大的回忆录之一。他把自己的悲伤和希望,通过传记里别人的内心表达出来。 书评(媒体评论) 茨威格驾驭语言至为纯 熟,他善于表达一个对象, 使得它精致的细枝末节变得 鲜明具体。 ——弗洛伊德 精彩页 太平盛世 我们在宁静祥和中慢慢长大, 忽然被丢进了茫然无措的世界。 无数变故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我们对周遭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 有些是我们中意的,而有些又惹我们讨厌, 并且时时刻刻都有些微小的焦虑, 我们感觉着,这可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 又被尘世间种种的烦恼一点点冲散,消逝无踪。 ——歌德 如果说今天我必须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也就是我童年时期的那个时代进行一个简单扼要的总结,那么我或许会这样说:那是一个太平世界,是一个辉煌的时代。我觉得这样说足够妥帖了。在那个时代,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奥地利王朝,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切都好像天长地久,会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一样,而这种历史悠久的国家本来就有一种不言而喻的保证,似乎永远不必怀疑这个国家将会永远存续下去。国家会赋予公民相应的权利,人们通过自由选举制定代表机构,也就是国会,国会又用书面文件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同时它对国人所需要奉献的各种义务也都有详细的规定。我们使用奥地利克朗作为通用货币,那是一种闪闪发亮的金币,这种货币是非常坚硬的,从而也保证了它在流通当中的稳定性。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经济收人是多少,依据这样的经济条件能够做些什么事,所有一切都是符合规范且拥有合理衡量尺度的。那些拥有资产的人可以清楚地计算出每年会获得多少盈利,公职人员和军官也能够从日历中稳定地预见到自己升职和退休的年限。家家户户都有稳定的开支,知道一家人日常吃用要花费多少,夏季出门旅行和人际交往应酬又要花费多少,并且有稳定的储蓄以备疾病、灾祸等不时之需。那些拥有住房的人,都会将自己的庄园看作遗留给子孙的财富,并把它们视作万无一失的保障;所有的农家院落和商号都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一个小小的孩子即便还在摇篮里,他的家人就已经开始为他存下第一笔钱,当作这个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储备金。那时,在我们幅员辽阔的奥地利帝国中,一切都需要依靠国家来保障,还有我们那位老迈而权威的君主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或者我们都这样觉得,老皇帝一旦去世,马上就会有新的皇帝来接任,此前的一切都会稳定无比地继续下去,没有任何波澜和改变,所有人都不会相信将来会有战争、革命和种种的变化出现。平静的日子已经使人们习惯于安逸,在那个理性的时代几乎不会出现任何过激的行为,所有的暴力行为看上去都是匪夷所思的。 这种太平盛世是千百万人都渴望的巨大的财富,是许多人渴求的理想生活。只有在这样的太平盛世里,生活才真正回归其本质,变得相当有价值。而且在整个社会中,越来越广泛的社会阶层都希望能够在这样稳定的太平盛世中获得专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财富。最开始只是那些有钱人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太平盛世里很保险,后来普罗大众也都觉得幸福感增强。因此在这个太平盛世中,保险业赢得了它的黄金时代。人们会为自己的房子买下防止火灾和被盗窃的保险,为自己的田产买下防止自然灾害和冰雹的保险,还会买下人身保险以避免意外事故和疾病,甚至为晚年生活打算,买好终身养老的储备金;同时为刚刚出生的女孩子准备保险单,以作为她出嫁的嫁妆。最后连工人们也都形成了一个组织,力图为自己争得合理的报酬和稳妥的社会保险。人们会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前储蓄保险金,还会为自己预留好丧葬费用。当时人们的想法是:提前为未来打算,才能更好地享受当下的生活。 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是勤勉节俭,但是,这种自认为能够避免人生中一切灾祸的坚定信念之中,却包含着一种非常危险的气息,这是一种自负和傲慢。19世纪,人们坚信自由派的理想主义观点,全心全意地相信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正走上一条光明坦荡的康庄大道,必将迎来最美好的未来。人们蔑视曾经充满战争、饥饿和动乱的过去,认为那是一个没有文明的蛮荒时代。在当前这种世情下,只需要再等上几十年,所有邪恶的、暴虐的事情都会销声匿迹。这种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是持续性的——在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抱持着这样的信念,这种信仰是他们真正的力量之源,人们对这种进步的笃定和信任甚至已经超越了《圣经》和宗教,并且,每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正好印证了这种神圣信念的可靠性。实际上,在19世纪那个和平的百年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繁荣,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切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夜晚街道上昏暗的灯光已经被耀眼的电灯所取代,不管是主要街道还是市郊,包括各种沿街店铺,都被这种崭新而迷人的光辉所照亮。人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远距离的聊天;人们也不再乘坐马车,而是换了速度更快的新交通工具。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的故事已经实现,会飞不再只是全人类的幻想,人们甚至能够在太空之际翱翔。各种各样舒适方便的设备从高堂大户落入寻常百姓家中,人们也不需要再到水井或水渠里去取水,水会自动流到家里;在炉灶里生火也变得简单多了。各处的环境也变得十分干净漂亮,不再肮脏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