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全面讨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伦理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马斯洛关于人性、人的需要、人格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社会改革和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观点和理论。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新伦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动机与人格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动机与人格》全面讨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伦理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马斯洛关于人性、人的需要、人格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社会改革和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观点和理论。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新伦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现当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管理学大师、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在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接受教育。在担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之前,他在布鲁克林学院担任教职十四年。1967—1968年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科学心理学》等。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崛起的新的心理学派,冲击着当代西方的心理学体系,相对于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的“第一思潮”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第二思潮”,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序言 第一章 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科学 (一)科学家的心理 (二)心理学方法对科学的启示 第二章 科学中的问题中心和方法中心 (一)过分强调技术 (二)方法中心论和正统科学 (三)正统科学观念的危害 第三章 动机理论引言 (一)个人作为整体而存在 (二)以饥饿作为动机状态的范例 (三)手段和目的 (四)欲望和文化 (五)多重动机 (六)动机状态 (七)动机之间的关系 (八)内驱力列表 (九)以目标为标准将动机分类 (十)动机和动物研究数据 (十一)环境 (十二)整合作用 (十三)无动机的行为 (十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 (十五)现实的影响 (十六)健康人的动机 第四章 人类动机理论 (一)基本需要的层次 (二)基本的认知需要 (三)基本需要的其他特点 第五章 满足基本需要在心理学理论中的作用 (一)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些普遍结果 (二)学习和基本需要的满足 (三)需要满足和性格形成之间的关系 (四)满足和健康 (五)需求满足理论的应用 (六)满足的影响 第六章 重新考察本能理论 (一)重新考察本能理论的重要性 (二)类本能理论中的基本需要 第七章 需要的层次 (一)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之间的差异 (二)区别需要层次所产生的后果 第八章 精神病因和威胁理论 (一)剥夺、挫折和威胁 (二)中突和威胁 第九章 破坏力是人的本性吗 (一)动物数据 (二)儿童数据 (三)人类学数据 (四)理论性考虑 (五)临床经验 (六)内分泌学、遗传学等学科数据 第十章 行为的表达性构成 (一)应对与表达 (二)释放与宣泄,不完善的行为,保守秘密 (三)重复现象,持续不成功的应对性行为,戒瘾 (四)神经症的定义 ……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者:关于心里健康的研究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着的爱情 第十三章 对个体和类属的认识 第十四章 无动机和无意识反应 第十五章 心理治疗、健康和动机 第十六章 正常、健康与价值观 附录A 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文艺 附录B 心理学的整体论研究方法 致谢 序言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 洛(1908-1970)是美国 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 学的创始人,是当代最伟 大的心理学家之一,有“人 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美称 。《动机与人格》初版于 1954年,是马斯洛的开山 之作。这部著作标志着人 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在 这本书中,人本主义的科 学观一以贯之,为人本主 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一、人本主义 在德语中,人本主义对 应的是Anthropologismus, 希腊词源中antropos和 logos,这是传统的人本学, 本源意义为人等同于生物 。19世纪,人本主义代表 人物是费尔巴哈和车尔尼 雪夫斯基。他们将人与自 然关联等同起来,忽视人 的社会特质,被后人称为“ 狭隘的人本主义”。在此之 前,盛行两大理论。其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 ,学者认为人类受本能的 支配;其二,以华生为代 表人物,这群行为主义者 把人类比为机器。尽管这 两大理论肯定了人类的自 然属性,但是在某种程度 上却忽略了人类的社会属 性,将自由意志支配的能 动性抛诸脑后。1967年, 马斯洛提出人本主义理论 。由此,心理学第三股势 力(the third force)的人本 主义应运而生。马斯洛认 为,人有本能,也有类本 能。两者相辅相成,同时 支配人类行为。如果两者 灵活地协作,那么人类就 能超越基本需求,达到自 我实现。 二、《动机与人格》的 理论在本书中,马斯洛着 重阐述两大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行 为动机发自内在需要。在 动机埋论中,他将意动需 要分为五个不同的需求层 次:(1)生理需要;(2) 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 的需要;(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这些 内在需要有不同层次的结 构。需要有两种:种是为 满足个体生存所需的基本 需要,称作低级需要或生 理需要;另一种是为满足 个体生长所需,称作高级 需要或心理需要。 这些需要并非“并列关系 ”而是“递进关系”。这两类 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 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 要。就像层次分明的金字 塔,相邻需要之间的转换 ,满足低一层的需要来作 为基本前提。 换句话说,只有当低层 次需要得以满足,高层次 的需要才会出现。 2.自我实现理论 在本书中,作者还提出 了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 现”最初是新黑格尔主义伦 理学派所研究的核心命题 。其中,“自我”是从整体的 视角,解析人类共同主体 精神的自我。“自我实现”是 在社会及其社会关系之中 ,人类主体精神的道德价 值实现。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共 同善意”的实现。 后来,有位名为戈尔茨 坦的外科医生把哲学意义 上的“自我实现”这一术语, 引用到了生理学,进而发 展为一个心理学概念。在 心理学史上,很多学者都 用过这个词,但意义不尽 相同。1954年,精神分析 学家荣格开始明确了这个 术语的心理学含义。1959 年,当怀特论述成就动机 时,指出个体希望自己适 应环境、挖掘潜能,这种 观点与荣格提出的“自我实 现”不谋而合。 在马斯洛的《动机与人 格》这本书中,有一段话 揭示了“自我实现”的实质, “音乐家必须作曲,画家必 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 如果他与自己平静相处的 话,就必须恪尽职守。一 个人想做什么,他就一定 能这么做,因为他应该为 了自我实现而奋斗”。我们 发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 理论,实质上是潜在人性 自然显露和现代化的过程 。它从量变到质变,循序 渐进地完善人格。马斯洛 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 求的最高目标。光阴荏苒 ,人生海海。在自我救赎 的同时,也不忘为他人摆 渡。 最后,感谢两个译者廖 伟、乔花娜,本书的部分 章节,由她们翻译。特于 此致谢意。感谢各位读者 !我们的翻译和理解水平 有限,如果有错处,欢迎 指正。 导语 《动机与人格》是“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本书是马斯洛学说的奠基作,其主要是围绕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学说的精髓。本著作中,马斯洛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该书包含了马斯洛对人类心理学的重要发问和早期探索,它在创建一个积极和全面的关于人性的观点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