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利用财政手段弥补农业的市场失灵、提升农业人口收入水平、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常用的政策手段。财政支农政策是否能够满足农业和农民的需求、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否能使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保障、财政支农的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有效,都直接影响着财政对农业市场失灵弥补效果的实现。本书拟通过对我国政府财政支农理论基础、政策背景、财政支农政策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效与不足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借鉴若干国家的相关经验,提出对我国未来财政支农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冬梅,女,辽宁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 2011年于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各种公开出版发行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在《财政研究》、《税收研究》、《东南学术》、《经济问题》、《财经问题研究》、《当代财经》等财经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2006年9月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课题、教育部课题、安徽省哲学社科基金课题、安徽省教育厅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 目录 第一章 与本书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第二章 财政支农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公共财政理论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节 福利经济学理论 第五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六节 收入公平分配理论 第七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章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导向及具体措施发展变化 第二节 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重点综述 第四章 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农政策性文件概览 第一节 财政支农的全国性政策文件——1978年以来中央发布的第一份文件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支农的地方性政策文件 第五章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取得的成效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若干建议 第一节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财政支农江资金的总额,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第二节 进一步优化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 第三节 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 第四节 提高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效性,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第五节 加大财政支持,挖掘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潜力 第六节 发挥示范作用,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方向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七节 严格落实惠农惠牧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