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字奇功(梁启超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黄克武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书稿为一部研究梁启超思想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的学术著作。“文字奇功”是胡适写给梁启超挽联中的一句,提纲挈领地点出了梁启超一生的成就——以“惊心动魄”的文字继承旧传统、引进新思潮,推动了中国的现代转型。书稿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梳理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包括他对西方哲学与新史学的译介;第二部分聚焦梁启超的人际网络与影响圈,如严复、胡适等;第三部分探讨梁启超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趋势。书稿试图从几个侧面,呈现梁启超的生平与思想。
目录
序:我与梁启超研究的因缘
第一章 导论:有关梁启超学术思想的一个争议
一、前言:“百科全书式”的巨大存在
二、有关梁启超学术思想的一个争议
第二章 铸造国魂:梁启超的“中国不亡论”
一、前言:从列文森“儒教已死”的辩论谈起
二、“方死方生”抑或“更生之变”?
三、铸造“国魂”:晚清时期梁启超的“国民”思想
四、“中国不亡论”与“国性说”:梁启超的“文化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五、余论:“游魂说”与“新启蒙”
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现代诠释:梁启超的阳明学
一、前言:儒家传统与梁启超的思想转变
二、梁启超思想的内在逻辑
三、心有所主而兼容并蓄:阳明学与梁启超思想的取舍问题
四、小结
第四章 诸子学的现代诠释:梁启超的墨子学
一、前言:清代墨学的复兴
二、《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的墨子学
三、20世纪 20年代梁启超的墨子学
四、小结
第五章 西方哲学的现代诠释:梁启超与康德
一、前言:梁启超著作中的康德
二、学者对梁启超译介康德之评估
三、从“カント”到“康德”:梁启超对康德中国图像的建构
四、梁启超对康德思想的阐释与评价
五、小结
第六章 熔铸一炉:梁启超与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
一、前言:清季的“新史学运动”
二、实证史学、道德知识与形上世界
三、熔铸一炉:新康德主义与佛儒思想会通下的新史学
四、对梁任公史学思想的评价——代结论
第七章 民初知识分子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的再思考:以 严复、梁启超与《新青年》的辩论为中心
一、前言:20世纪初有关灵学的争论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灵学研究的兴起
三、上海灵学会的“科学”宣称:科学、灵学相得益彰
四、中西灵学之融通:严复对科学、宗教、迷信关系之思考
五、《新青年》对灵学之批判:科学与迷信之二分
六、思想的延续:梁启超与科玄论战
七、小结
第八章 结论: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
附录:略论梁启超研究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序言
序:我与梁启超研究的因缘
一、学术渊源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梁启超的文章,在中学国文课本
中就曾读过好几篇他的文字,例如《学问之趣味》《敬
业与乐业》《最苦与最乐》等。从中学历史课本中我还
知道了他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但那时对他只有
很简单的印象,知道他的文字很感人,是和康有为、章
太炎、严复、胡适等人齐名的一位学者。我买的第一本
梁启超的著作是1973年文化图书公司(台北)印行的《
梁启超全集》(其实是一本选集),还在上面留下密密
麻麻的阅读痕迹。后来又买了台湾中华书局出版的《饮
冰室文集》(1983年版)与《饮冰室专集》(1978年版
)。
一直到赴美读书,进入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班,
从1992年开始,我才在墨子刻教授的指导以及张灏、张
朋园等先生的协助下,比较系统地阅读梁启超的作品,
并写成我的第一本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
思想之研究》。在此过程中,我的指导教授墨子刻先生
对我研究梁启超深有启发。有关墨子刻先生的生平与学
术贡献,可以参考我所写的《墨子刻先生学述》一文,
以及我为他所编辑的中文论文集《政治批评、哲学与文
化》。
1992年在墨子刻先生的指导下,我开始研究梁启超

我研究的重点是梁启超思想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文本
《新民说》。1992年,我趁着修课的机会完成一篇大约
50多页的文章。墨先生看了不太满意,要我更系统地分
析二手研究的成果,以及梁氏思想的内涵与转变,再将
梁启超的调适思想与谭嗣同(1865—1898)的转化思想
以及孙中山的思想做一对比。于是我又花了将近一年的
时间与墨先生往复讨论,再修改、扩充、增补,在1993
年初写出十多万字的《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
思想之研究》的初稿。
书稿写完之后,我寄给两位我很尊敬的梁启超专家
指正,一位是张灏先生,一位是张朋园先生。后来两位
张先生都给我回了信。
张灏先生大体赞同我的观点,但他在信中特别强调
梁任公思想中民族主义的一面。他说,我们这一代中国
知识分子都具有强烈的中国情怀,反对帝国主义,关心
“中国往何处去”,梁启超那一代更是如此。后来我看
他的作品与访谈才更为了解此一情怀。1959年张灏先生
到美国之后,阅读了中国30年代的作品,“发现了中国
和作为中国人的意义”。在1960年代写作博士论文期间
,他曾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而“左”倾,终于“在
海外找到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我不知不觉地进入
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境。一旦发现了群体的大我
,个人小我也无所谓了”。从这个角度他回观历史,而
看到转型时期是民族主义通过新的制度媒介在中国广为
散播的一个时代。张灏先生的梁启超研究与此一心境有
密切的关系。他断言:“早期的改革者因而开启了一个
趋势,这个趋势在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变得更明朗,
就是他们把民主融化在民族主义中,而看民主不过是民
族主义中的一项要素。”张灏先生此一想法深受史华慈
有关严复研究的影响,至1980年代他开始思索“幽暗意
识”的问题后,才逐渐有所转变。
张朋园先生也在1993年两度回信给我,他比较肯定
我的著作,原因可能是因为他长期研究“立宪派”,而
且他和李泽厚一样认为我们应对以“革命典范”为中心
的论点加以反省。他说:
你的大文《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我拜读了一遍
。正好出版委员会要我审阅,我就先睹为快了。我非常
细心地读你的大著,告诉老兄,我完全被你说服了,我
同意你的看法。回想我三十年前讨论梁的思想,那时受
的训练不够,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也没有今天那么周密,
加上当时的研究环境十分简陋,我自己的见解,想起来
就汗颜,你不批评我,反而使我不好意思……




(《张朋园致黄克武函
》,1993年3月3日)
他又告诉我:
你谈近年来对梁启超的研究,我读了有进一步的体
会,我很高兴你也对梁有兴趣……我们对梁启超的了解
尚不够全面,他写的东西太多了……要是有大量的人力
也投入研究梁,他的地位必定可以提升起来。


(《张朋园致黄克武函》,1993年4月4日)
在两位张先生的支持下,拙作在1994年2月问世。
这本书出版之后,我立即开始有关严复的研究计划。我
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从事这一项研究,2001年完成了博
士论文的撰写。2008年我的英文书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来我又写了
《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再后来将
我的严复研究整合成《笔醒山河: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
》一书,202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的严复
研究的主旨即在呼应上述梁启超研究一书中所强调的传
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追
求“会通中西”的理想时,儒家传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思想史研究上,我最感谢的是墨子刻先生,正是
他对我研究梁启超
导语
“文字奇功”是胡适写给梁启超挽联中的一句,提纲挈领地点出了梁启超一生的成就——以“惊心动魄”的文字继承旧传统、引进新思潮,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型。作者以此作为书名,足见其对梁启超的赞赏。
毫无疑问,梁启超是公认的近代中国启蒙先驱之一。然而从学术思想层面,现当代很多学者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学术兴趣虽然广泛,却思想肤浅、驳杂,没有深刻的内涵。黄教授却不以为然,他说:“有些朋友喜欢问我,在近代人物之中我最欣赏的是哪一位思想家?我的回答毫无疑问是梁启超。”是的,他对梁启超的定位是“思想家”。这也是他30年如一日对梁启超思想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的有力结论。在这本书中,黄教授以这30年来的研究成果为据,涵盖了梁启超在阳明学、墨子学、西方哲学、中国史学等方方面面的思想成就,挖掘其著作中的学术价值,为梁启超思想正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