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人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侯德云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侯德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百花洲》《鸭绿江》《文学自由谈》等数十家报刊,出版《天鼓: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伴我半生:一个人的微阅读》《寂寞的书》《那时候我们长尾巴》《谁能注视我一生》等小说、随笔、评论集十六部,获第二届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理论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奖、《微型小说选刊》读者推荐优秀作品奖、《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等多种奖项,三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好小说,百余篇作品入选各种微型小说(小小说)选本。 目录 001 柳先生和小黑 005 步友老周 009 相聚缘面馆 013 修鞋匠 018 茶滋味 023 月如钩 028 抽空去一趟桦南县 033 鲍老 038 二牛 042 孤独的花生 046 老遇的茶话 051 嗨,王叔 055 邵一兵的田园生活 059 神树 063 物流 067 夕阳 071 与诗人诀别 076 闲人老许 081 盗贼老姜 085 大美十二珠 090 河上的渔民 095 美人尖 100 闺密 104 毛桃 108 卖葱 112 瓦城上空的三姨 117 西孙屯行记 122 表妹 127 小雨 131 洋洋 136 小姨子的婚礼 141 老三的约会 145 经络问题 150 黑妞 154 乌鸦 158 休假的日子 163 婶的凄凉调 168 桃花庵传奇 173 老僧镜澄 178 大饽饽 182 浙江反击战 186 总督过境 190 海上苏武 195 北塘 199 颐和园的一天 203 一辈子的风光 208 珍妃之死 213 太后的午餐 218 天恩浩荡 223 大阿哥 227 刺杀李鸿章 231 马关枪声 235 河豚宴 240 贤良寺 244 白鱼祭 248 拯救康有为 252 胡八爷 257 后记 导语 本书收录了作家侯德云的五十几篇作品,是作者新笔记小说的精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在发表后被《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及各种文学选本转载,也有数篇获奖作品或入选中国小说排行榜作品在内。作品在形式上,注重“随笔记录”的书写感;在体量上,无违微型小说的字数限定。貌似清谈,读来却有着别样滋味。 后记 在我的文学生活里,微型小说的重要性可能会压倒 其他一切文体,它伴我走过长达十余年的习步阶段,而 且让我在动笔之初就有了“作家感”。作家感跟存在感 一样,需要指认才能确立,就像花香需要蜂蝶的指认一 样。说句老实话,倘若作家感迟迟不至,我很可能会放 弃文学,去别处寻找荣誉。 某种原因,我曾一度疏离微型小说创作,全身心沉 浸于近代史的阅读和叙事当中。我原本以为,我会借机 告别这一短小的文体,走向文学性与学术性兼容的另一 条写作之路。我在那条路上已经走出很远。我没想到, 在疏离六年之后,也就是2017年,竟然还会接到微型小 说的约稿。两家文学杂志的编辑,都是我的旧友,往日 里积攒的醇厚友情,让我不忍心伤害他们分内的责任心 ,而我又不想继续往日的创作模式。犹豫几天之后,决 定开启微型小说的新笔记系列。《老僧镜澄》《卖葱》 《婶的凄凉调》等等,是新笔记的第一组作品。这组作 品的面目,跟以往有了较大差异,我有意识地借鉴了文 言笔记小说的叙述风貌,简洁朴实,自在悠闲,貌似清 谈。 文言笔记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分支,流脉非 常清晰。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半,一半是“笔记”,一 半是“小说”,然后再追究它们在源头上的含义。先说 “笔记”。先贤认为,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 文体,是随笔记录的野史,形式随便,诸如见闻杂录、 考订辩证之类,都可归入。显然,这跟汉朝设立的官职 “掌故”有关。大致可以说,笔记是“掌故”们的随笔 所记。因“掌故”跟史官职责相仿,但偏向于“名流燕 谈”的琐碎言语,故而视为野史。我们今天所说的掌故 ,其实就是野史的代名词。再论“小说”。这两个我们 非常熟悉的字,在中文典籍中,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饰小说以干县令”,是指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 。到汉代,连“小说家”的称呼也有了。班固《汉书· 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 听途说之所造也。”“稗官”二字,通常解释为小官, 地位显然要低于“掌故”。大概是因为人微言轻的缘故 ,班固对小说家颇为不屑,将他们列为诸子十家的最后 一家,位于“可观者九家之外”。这样说来,“笔记” 与“小说”,两者虽有含义重合的一面,但后者也有越 界的一面。街谈巷语,哪能出口便是掌故?怕是连装疯 卖傻、撒泼骂娘也是有的。 刚才是把“笔记小说”拆开了说,现在再把它们合 起来,看看又是怎样一幅面目。我手中存有一套上海古 籍出版社出版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丛书,从汉魏六 朝到唐五代,到宋元,到明清,洋洋洒洒十九卷,每卷 六十到八十万字,收录古典笔记小说二百余种。这部丛 书有一篇刊在卷首的《出版说明》,为笔记小说下了这 样一个定义:“泛指一切用文言文写的志怪、传奇、杂 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 凡天文地理、朝章国典、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 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 ”这个定义,宽泛得不得了,跟今天的小说概念,距离 很远。这类作品,若是在汉代,只能制成高度为一尺的 “短书”,而儒家经典,一律被制成两尺四寸,两者相 比,尊卑一目了然。 我的新笔记,跟旧笔记的最大区别,便是摈弃非现 代小说成分,诸如天文地理、朝章国典、草木鱼虫、学 术考证、鬼怪神仙等驳杂元素,完全遵循现代小说的叙 事规范。在形式上,注重“随笔记录”的书写感;在体 量上,又无违微型小说的字数限定。 我在一篇短文《伴我半生的记述文》中,说自己的 新笔记小说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悠闲,叙述上的悠闲; 二是精细,细节中的精细。悠闲是文言笔记小说洒下的 雨露,而精细,则是当代中短篇小说所照射的阳光。为 了给自己的“精细论”寻找佐证,我把两位文学大咖, 汪曾祺和毕飞宇,都请了出来。 汪曾祺在《小说笔谈》一文中,对悠闲和精细有独 到论述。汪老说:“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 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要把一件事说得有滋有味,得要慢慢地说,不能着急, 这样才能体察人情物理,审词定气,从而提神醒脑,引 人入胜。”这是直接告诉我们,“慢慢地说”就是悠闲 ,或者反过来,悠闲就是“慢慢地说”。汪老还说:“ 张岱记柳敬亭说武松打虎,武松到酒店里,蓦地一声, 店中的空酒坛都嗡嗡作响,说他‘闲中著色,精细至此 ’。”汪老随后补充一句:“惟悠闲才能精细。” 毕飞宇在《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一文中提出 一个观念,要把小说写透写干净。他以古典微型小说《 促织》为例,说蒲松龄写一驼背巫,被主人公成名的妻 子请到家里预测祸福,“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 ,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 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最后一句的意 思是,巫的嘴巴一张一合,不知说些什么。再往下,紧 接着就写“少顷,帘内掷一纸出”行不行呢?老毕觉得 可以,我看也没什么问题。可是老毕特别强调 精彩页 柳先生和小黑 柳先生是瓦城有名的前辈文士,更是我亦师亦友的忘年交。老人家十年前退休了。退了弄啥呢?没等我替他想出办法,他自个儿先想出来了,弃文从武,拜人为师,到抱龙山上练拳去了。不是“义和拳”,他说,叫个什么大成拳。 瓦城人知道抱龙山的很少,大多叫西山。以主城区的坐标而论,山确实在西边,叫西山也无不可。不料时间久了,小名取代大号,弄得天下人皆知西施而不知施夷光。 每年春秋两季,我常到抱龙山上去。最多时一天两次,一次迎着朝霞,一次追着夕阳,步行上班或下班。这样,将行路与健身合二为一,累计二十余年矣。 我熟识抱龙山,就像熟识柳先生一样。 抱龙山从早到晚游人如织:有暴走的,有漫步的,有跳绳的,有跳舞的,有荡秋千的,有打麻将的,有抡鞭子的,有遛狗的,有吹唢呐的,有吹胡子瞪眼的,有眉来眼去的,有搂搂抱抱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是寂寞的或不甘寂寞的灵魂。 柳先生主要是来练拳。说是练拳,可我从未见他出拳。人家影视中的武人,都是嗖嗖嗖地挥拳头,且伴以闪转腾挪,动作快得很。你柳先生怎么搞的嘛? 柳先生白了我一眼:你懂什么?这叫站桩! 嗐,咱不闹好不好?两脚分开,与双肩同宽,屈膝,站立不动,两手像括号一样端在胸前,也一动不动。站个什么桩呀,显然是抱西瓜嘛。 抱西瓜就抱西瓜,柳先生脾气好,我说什么他都不恼。 从此手机里我经常这样跟柳先生打招呼:今天抱西瓜了没有?或者:正在抱西瓜? 没想到经常抱西瓜的柳先生竟然在抱龙山上闹出一场“婚外恋”。恋爱的对象叫小黑。小黑爱吃花生,最好是带壳的那种,先生于是成包成包买花生。 柳先生以前是每天去一次抱龙山,现在有了小黑,改成每天去两次。老伴得知其中原委,想插嘴,哪承想只开了个头,先生的眼睛便瞪得老大,喘气都粗了。老伴吓得一哆嗦,从此不闻不问。 小黑的家就住在抱龙山。 小黑是一只松鼠,黑松鼠。 抱龙山上有很多松鼠。棕色,黄色,灰色,黑色,都有。我常看到。不过我看到的松鼠,听到脚步声,噌一下都没影了。古灵精怪得很,警惕得很。 谁能想到柳先生竟然跟一只松鼠好上了呢?好到除了下雨下雪天气,他都要来抱龙山看小黑。 抱龙山上有很多练功场,都由人工平整夯实而成。大多是椭圆形,也有近于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十几平方米到六七十平方米不等。有的安装了单双杠或别的室外健身器,有的吊起了拳击沙袋。最奢华的一个,安了电灯。 柳先生师徒名下的练功场,不算最奢华,但也很上档次。主要特点是面积比较大,有六十几平方米,周边大多是二十几米高的柞树和洋槐。五月槐花香,先生在树下抱西瓜,心里香得不行不行。 我问过柳先生,你跟小黑的初恋,是怎么一种情况? 柳先生抿着嘴笑了。 柳先生喜茶,每日上山,都携带一大杯茶。常见的保温杯,差不多能装一斤水的那种。先生的茶点,是少许炒花生之类的小食品。 柳先生来到练功场,先把保温杯和炒花生放到一块岩石上,然后开始抱西瓜。 连续几次,柳先生小憩时,发现保温杯还在,炒花生却没了。 柳先生长了心眼,再去,他掉转方向,冲着岩石抱西瓜。就这样,小黑被他发现了。就这样,他的花生越买越多。 柳先生跟我这样说小黑:你说它傻不傻啊,它把花生往草丛石缝里东藏一颗西藏一颗,可刚离开,就被别的松鼠给偷了…… 我听了哈哈大笑。 柳先生师徒都认识小黑。小黑也认识他们中的每一个。不过奇怪的是,小黑只跟柳先生一人亲近,对其他人则稍稍远之。 柳先生给我发过一个视频,看得我心里一阵阵发热。 柳先生坐在树下,平伸手臂,掌上托着几颗花生。小黑从镜头外闯入,一跳,跳到先生肩膀上,再沿着胳膊一蹿,跃上手掌,迅速叼起一颗花生,一边剥壳,一边冲柳先生作揖。先生满脸笑意。视频的背景里,有缤纷的秋色。 隆冬时节的一天黄昏,柳先生约我小酌,地点定在抱龙山下的万利小酒馆。我应邀而至。推门,看见先生将两只胳膊平铺在餐桌上,脑门枕着手臂,听见门响才抬头。 我吓一跳。我看见柳先生的眼圈很红很红,还听见他对我说:小黑不见了…… 那天在酒桌上柳先生和我谈的全是小黑。小黑七天前不见了,先生找了它七天,直到听人说,前些日子有外地人专门来山上打松鼠,这才死了心。 柳先生说:小黑,八成是不在了。说完重重地叹一口气。 随后柳先生喋喋说起小黑的种种逸事:小黑在柞树上跟一对喜鹊打架,连打三天,把喜鹊羽毛薅掉好几片,愣是把它们撵到别处安家;小黑淘气,经常把柳先生的提包拉链拉开,看看里边装些什么;有人跟小黑开玩笑,递香烟给它,小黑不知何物,吓得飞快跑掉,回头趁那人不注意,把他整包的香烟叼上树,撕开包装,噼哩叭啦往下扔…… 说这话的时候,柳先生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神经兮兮的。 干了最后一口酒,柳先生说:明天开始,不站桩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