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靖节高风在柴桑(陶渊明研究论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靖节高风在柴桑》是一部陶渊明研究论文集。下设陶渊明纪念馆、多年来致力于陶渊明文化挖掘与传承的九江市柴桑区文物保护中心与连续开设“陶渊明研究专栏”30多年的《九江学院学报》合作,从学报和陶渊明文化交流会产生的研究陶渊明文化的优秀论文中,撷取最具代表性、最能代表陶渊明研究前沿的作品,汇成一册。这些作品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以新理论、新方法解读陶渊明之人、之思、之作,对于传承陶渊明文化、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目录 拆碎七宝楼台:解构陶渊明——以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为例/龚斌 陶渊明对神话中天人合一美学意识的传承/李剑锋 一主二客论死生——陶渊明《形影神并序》意涵再探析/高建新 非“忠晋愤宋”模式的《述酒》解诂/吴国富 中国首席诗圣——陶渊明/刘中文 陶渊明“新自然说”平议/徐国荣 云水趣味,松柏气节——论陶渊明最大的“政绩”/高原 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儒道博弈/刘强 古直的庐山隐逸与陶渊明研究/钟书林刘林云 论陶渊明诗文对小说的接受/孔德明万瑞祺 自然、自我、自由——《归去来兮辞》新论/杨万里 陈洪绶绘陶艺术研究/肖起帆刘小兵 陶诗“阮公”辨析——兼论《咏贫士七首》的写作时间/贺伟 朝鲜王朝文士和《归园田居》考述/詹杭伦沈时蓉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析论/齐益寿 序言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 潜,寻阳柴桑人。生于晋哀 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 ,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 元427年),终年六十有三 ,私谥“靖节征士”,世称“ 靖节先生”。陶渊明年轻时 渴望“大济苍生”,但因权臣 当道,始终有志难伸。一生 五仕五隐,曾任江州祭酒、 桓玄参军、建威参军、镇军 参军等职,最后出任彭泽县 令,在官八十多天便弃职而 去,从此归隐田园,不再出 仕。 陶渊明热爱生活,热爱 田园,热爱自然,热爱人类 。他用浊酒、菊花打造了诗 意的栖居,使人间充满了温 馨;他用桃花、欢欣打造了 理想的桃源,使人们充满了 希望。陶渊明的思想及其诗 文对后世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 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也是 “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 人之祖”,在我国文学史上 享有崇高的地位。习近平总 书记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一书中引用了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的句子,用以勉 励共产党人学习陶渊明自我 反省、自我完善的精神:“ 他(陶渊明)在《归去来兮 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 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 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有很强的 反思精神,不断反省自己、 完善自己。”可以说,陶渊 明是一个一生都在自我完善 、自我升华的人,也是一个 与时代发展前行的人,一个 活在当下、能与我们倾情相 诉的古人。 1.柴桑:充满文化底蕴 的地名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 ,柴桑县设立,县因山而得 名。《山海经》注曰:“柴 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 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 、芑、楮、桑。”柴桑县名 一直沿用到南朝陈。《隋书 ·地理志》:“湓城旧曰柴桑 ,置寻阳郡。梁又立汝南县 。平陈,郡废,又废汝南、 柴桑二县,立寻阳县,十八 年改曰彭蠡。大业初置郡, 县改名焉。”柴桑县故地在 隋朝属于湓城县,在唐朝属 于浔阳县。南唐以来,在柴 桑县的主要区域设立德化县 ,民国时期改名九江县。 2017年,九江县更名为柴 桑区,恢复了古柴桑的名号 ;而经过历史的演变,古柴 桑的东、西、南、北边缘地 区现在分属于九江市的浔阳 区、濂溪区、八里湖新区、 瑞昌市、德安县、庐山市。 柴桑以诞生了文化名人 陶渊明而为荣。陶渊明的高 祖陶丹,三国东吴时期任扬 武将军,封柴桑侯;陶丹之 妾湛氏,人称陶母,因“封 坛退鲊”“截发延宾”的著名 事迹而名列“四大贤母”之一 ,去世之时,相传有白鹤来 吊唁,鹤问湖就因她而得名 ,柴桑区的中华贤母园也因 她和岳飞的母亲而建造。陶 渊明的曾祖陶侃,起家寒微 而功勋赫赫,他平定了多次 叛乱,稳固了建立在南方的 东晋王朝,官至大司马,封 为长沙公。陶渊明生于柴桑 ,隐于柴桑,葬于柴桑,以 其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令 柴桑大放光彩。 南朝时期,陶渊明已经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到 了唐朝,王维、孟浩然、韦 应物、柳宗元等著名诗人都 仿效陶渊明而作田园山水诗 歌,为此奠定了陶渊明“田 园诗人之祖”的地位。到了 北宋,苏轼等文化名人对陶 渊明钦佩不已,陶渊明上升 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因此 ,人们来到庐山脚下,就会 自然而然地想起柴桑,想起 陶渊明。 经过无数文人墨客的歌 咏,“柴桑”变成了一个底蕴 丰厚的文化符号。人们把陶 渊明称为“柴桑处士”、“柴 桑老子”、“柴桑人”、“柴桑 叟”、“柴桑翁”、“柴桑老” ,如北宋李彭《醉书》:“ 遣客我欲眠,深怜柴桑叟。 ”元代王奕《和陆放翁多景 楼》:“何代非卿非相,底 事柴桑老子,偏恁不吹刘。 半体鹿皮服,千古晋貔貅。 ”明代方鹏《重建甫里先生 祠堂记》:“羊裘老子柴桑 翁,地殊代异臭味同。”这 些称呼,体现了人们对陶渊 明无与伦比的尊敬程度。陶 渊明的风度、节操被称为“ 柴桑风”、“柴桑风度”,如 宋代胡寅《示阮冠》:“柴 桑风度亟清真,地位当齐古 逸民。”陶渊明的归隐、归 田,被称为“柴桑隐”、“柴 桑归”,如唐代皎然《九月 十日》:“爱杀柴桑隐,名 溪近讼庭。”宋代惠洪《石 门文字禅》卷六:“永怀柴 桑归,悠然见真诚。”陶渊 明的内心世界,被称为“柴 桑心事”,如宋代黄升的词 作《贺新郎》:“柴桑心事 君知否。把人间、功名富贵 ,付之尘垢。”陶渊明的诗 集被称为“柴桑诗”、“柴桑 集”,如宋代蔡确《夏日登 车盖亭》:“溪潭直上虚亭 里,卧展柴桑处士诗。”陶 渊明的房宅,被称为“柴桑 宅”,如宋代王安石《五柳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 下亭。往来无一事,长得见 青青。”陶渊明种的菊花, 被称为“柴桑菊”,如宋代曹 勋《杂诗》:“聊种柴桑三 径菊,未输严濑一丝风。” 以陶渊明为题材的图画,被 称为“柴桑图”,如宋代陈杰 有诗《柴桑图》。此外,“ 柴桑”也代表了一种无与伦 比的生活情趣、高情远韵, 甚至出现了“柴桑乐”一词。 如明代孙奇逢《日谱》卷三 十三:“山居、岩居、楼居 、茅居、鄽居、船居、水居 、村居,各极其致,余谓总 之柴桑乐。”清代方轮子甚 至还撰写了《柴桑乐》的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