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海(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帕斯卡·基尼亚尔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爱情和大海的小说,爱情、音乐等作者自1987年所出版的《音乐课》一书以来一直在探索的主题在其中交织。书中既有我们已经熟知的角色,也有历史人物和新的故事主角。在充斥着狂怒、充满着音乐的17世纪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斯堪的纳维亚乐器演奏家和鲁特琴大师哈腾的爱情故事。书中所讲述的艺术家们的轨迹和所热爱的事业在维也纳的宫廷、在巴黎甚至在海边都有交集。书中有许多箴言式的语句,作者以其精湛的技艺,在呼吸之间,调动姿态、调用情感,使本书的场景丰富且生动,本书极具作者个人风格,语言兼具诗意和深度。 作者简介 余中先,1954年生于浙江宁波,作家、翻译家、《世界文学》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现受聘为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毕业,曾留学法国,在巴黎第四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长年从事法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评论、研究工作,翻译介绍了奈瓦尔、克洛代尔、阿波利奈尔、贝克特、西蒙、罗伯-格里耶、萨冈、昆德拉、勒克莱齐奥、图森、艾什诺兹等人的小说、戏剧、诗歌作品。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目录 I 第一局 1. 玩纸牌的人\t 2. 蓝色台呢\t 3. 羽管键琴\t 4. 窗户\t II 绿色台呢 1. 蓝夜\t 2. 绿色台呢\t 3. 迪南小镇\t 4. 在巨大危险中所作的阿勒曼德舞曲\t 5. 仙境般的绝望\t 6. 遥远\t III 乐手们的生活 1. 洗好的牌\t 2. 鸟儿们\t 3. 演奏高手\t 4. 乐手们\t 5. 音乐与死亡\t 6. 鲁特琴的消亡\t 7. 德·布朗-罗谢夫人和她的幻象\t 8. 茜碧尔爱情满满的青春岁月\t IV 歌唱 1. 地狱\t 2. 弗罗贝格尔的兄长的故事\t 3. 玛丽·艾黛尔孩提时的故事\t 4. 埃里库尔饮水槽\t 5. 绝对之歌\t 6. 宗教战争\t 7. 纸牌中的图像\t V 爱 1. 爱的最初一刻\t 2. 图琳在庇护所\t 3. 不信教的人\t 4. 双颈鲁特琴\t VI 马尔马拉海 1. 纸牌之手\t 2. 高山\t 3. 哈诺弗尔的生平\t 4. 关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之死\t 5. 弗罗贝格尔的弟子\t VII 森林 1. 森林边\t 2. 迷宫\t 3. 森林边缘的樵夫\t 4. 乌鸦\t 5. 马驹\t 6. 黑手\t 7. 约瑟芙的自杀\t VIII 河口 1. 船\t 2. 跳水\t 3. 在主教府的花园中\t 4. 在韦尔讷伊\t 5. 在斯德哥尔摩\t 6. 在安特卫普\t 7. 在那慕尔\t 8. 在奥斯坦德\t 9. 在君士坦丁堡\t IX 暴风雨 1. 波罗的海\t 2. 爱的剩余\t 3. 图琳的片段(1)\t 4. 图琳在伊尔斯特德家\t 5. 少女时代的图琳\t 6. 在布里街的圣安东尼斯教堂\t 7. 从窗口\t 8. 哈腾的作品\t X 冰块 1. 哈腾的片段(1)\t 2. 最后的决裂\t 3. 约翰·布洛\t 4. 围绕着层层地狱的波涛\t 5. 红叶\t 6. 冰块\t XI 河湾 1. 船儿\t 2. 歌的寂静\t 3. 玛丽的生产\t 4. 德·圣科隆布先生的最后词语\t 5. 阿卡迪亚\t 6. 安特卫普港\t 7. 贝尔尚的旧纸牌\t 8. 老吕伊\t 9. 亚伯拉罕的宝藏\t XII 寂静 1. 复活节\t 2. 关于疯狂\t 3. 哈腾的片段(2)\t 4. 出发\t 5. 图琳的片段(2)\t 6. 自身卷起来的信\t 7. 哈腾的片段(3)\t 8. 雨水\t 9. 图琳的片段(3)\t 10. 奇怪的海滩\t XIII 山之路 1. 瓷砖画\t 2. 伯尔尼州的音乐协会\t 3. 黑夜芭蕾舞\t 4. 高山\t 5. 帝国骑士\t 6. 巴洛克音乐\t XIV 防波堤 1. 纸牌与统治\t 2. 夜\t 3. 纹丝不动的旋涡\t 4. 哈斯的小号上的小旗\t 5. 大车嘎吱作响的车轮\t 6. 眼睛的疲劳\t 7. 从爱中诞生的不安\t 8. F小调低音\t 9. 不朽的纸牌\t 10. 维奥尔琴的消亡\t 11. 最后的形象\t 12. 喃喃声\t M,不仅是爱,不仅是海 ——《爱,海》译后记 导语 以音乐和生命为母题,爱情与艺术的较量映照出的人类命运。看追求纯粹之爱的演奏高手,如何于无处不在的欲望与危险中沉浮。 残酷的流血年代中,一曲对美与善的华彩赞歌。音乐如何能超越日常的繁琐,言说人们的痛苦,成为人们的信仰? 用婉转轻盈的文字书写音乐的磅礴壮阔。逃离与回归,告别与重逢,出世与入世……欧洲大陆上一座座城、一个个沙龙、一曲曲乐章拼贴而成的记忆拼图。 纵身跃入爱海,就是寻找陷入的时空,陷入作者诗意而优雅的韵律与顿挫,在阅读中细细地、动人地、巧妙地品味感官与知觉的快感。 后记 M,不仅是爱,不仅是海 ——《爱,海》译后记 这位帕斯卡·基尼亚尔, 无疑是当今在世的最伟大的 法国作家之一,当然,说是 “之一”,是我的个人评价, 不免带一些偏爱。他不像被 誉为当代巴尔扎克的米歇尔 ·维勒贝克那样,着眼于当 今法国社会的多面现实,喊 出时代最强烈的怒吼,倒是 有点儿像写了《寻金者》并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 位勒克莱齐奥,走向了历史 ,走向了社会的边缘,走向 了别处的文明,在那里寻找 他的艺术宝藏。 他的最新作品《爱,海 》是一部小说,也算是他作 品中比较厚的一部,但近四 百页整整14章101节的内容 显得比较散,故事、人物之 间的连接也比较凌乱,内在 的彼此呼应寻找起来颇有些 难度,作为译者的我恐怕很 难写出一个“内容提要”之类 的东西来。而且,作品的主 题似乎也无法用一句话归纳 。 不过,有那么几个人物 、几条故事线索要先把住: 首先就是相爱的男女音 乐家的故事: 图琳应该是第一号女主 人公,她是欧洲北方的芬兰 人,维奥尔琴。演奏者,是 一个在航海中失踪的船长的 女儿,也是著名的音乐家德 -圣科隆布先生(他则是基尼 亚尔另一部小说《世间的每 一个清晨》中的一号男主角 )的学生,她也是很不愿意 离开北欧那冰冷海洋的“爱- 海-的-情-人”。对她来说, 大海就是“彩虹诞生的地方 ,太阳永不落下的地方,夜 晚只在蓝色的暮色中结束的 地方”。她总爱穿“蓝灰色的 缎面裙袍”,这显然会让读 者联想到海的颜色。她总爱 一年四季地在大海中赤裸裸 地游水。小说的标题《爱, 海》显然隐含了这一人物的 特征,也是她的化身和象征 。 而男一号,则叫朗贝尔· 哈腾,他在德国、瑞士、法 国的交界处城市米卢斯长大 ,但并不是真正的米卢斯人 :他真正的出身很是蹊跷, 母亲应该是个瑞士的音乐人 ,被人强暴后生下的他,但 又把他送给米卢斯的一个销 售乐器的商人。他“曾梦想 成为一个教士,去中国传教 ”,但是,当他看到,“在城 市的街道,在乡野的沟壑, 一直到所有民族的崇山峻岭 和广袤森林中,只有鲜血在 流淌”,他便不再相信上帝 。哈腾从青年时代起就在整 个欧洲游荡.前后在好几个 地方生活,他是著名的鲁特 琴演奏者,也是著名的乐谱 抄写人。他这个被迫游荡在 欧洲各地的人.也让读者联 想到基尼亚尔的另一部作品 《游荡的影子》的书名。 这两人在1650年代相爱 了。 其他的要紧人物,还有 那位叫茜碧尔的公主(她后 来成了符腾堡的公爵夫人。 丈夫死去之后.则升格为公 爵太夫人),当然,还有她 的那匹坐骑,叫约瑟芙(也 叫约瑟法)的母马。这母马 似乎可以被看作一个人物. 作为译者的我曾被作者对“ 她”的描写所感动,以至于 在翻译过程中一度不知道是 该用女性的“她”还是用动物 的“它”来称呼这约瑟芙。 人和马.“她们俩”都遭 遇了长年累月的不幸。“她” 死了丈夫,“它”则死了自己 的马驹子。而后来,它竟然 跳涧自杀,让她陷入极度的 悲伤。 …… 另外,我还想说,这部 《爱,海》小说中的好些人 物曾在作者之前的作品中出 现或已经提及,这也就使得 它有了一种回顾的味道,不 过,我想,这应该不会是已 经七十五岁的作者的最后作 品吧。期待他的晚年还能有 精彩的文字面世,放射出更 多的文学艺术之光。 说到作品的翻译,恐怕 还得在此哕嗦几句。 首先是书名。小说的法 语原书名是L'amour la mer, 并列的两个名词。直译的汉 语应该是“爱海”,但汉语中 ,这个“爱”字容易被理解为 动词。若用“爱与海”.则感 觉生生地多了一个连接词。 想来想去,用了“爱,海”, 无奈,还是有些不称心。 其次,作品中有很多文 字游戏,借由相同词形但不 同词义的混用,或相似词形 产生的联想,造就很怪异奇 妙的效果。 例如,文中有一句“一个 专门雕刻低音的版画家”, 其中,“版画家”的原文 是“graveur”,而“低音”则 是“grayes”,通过这一文字 游戏,把绘画与音乐通联到 了一起。 又例如,“他在消退的海 潮中默默地划行”这句话中 ,“划行”和“海潮”的原文为 “rame”和“maree”,为两个 “字母换位”之词.仿佛一个 动作落在了一个流动的地点 中,就变成了一个“倒向的” 动作。 再如“散发着生涩煤烟和 酸苹果味”这一个词组,法 语原文为“sentant la suie et la pomme sure”,显然包含 有音形相似之词的文字游戏 。译文在处理时便刻意用了 几个带“s”音的字“散一生一 涩一酸”。 对这些,译文都加了简 单的注,目的就是想提醒一 下读者。但也不知如此处理 的效果如何。 此外,还得说明,原作 中,从欧洲不同语言出发, 一些人名地名混杂了法语、 德语或其他欧洲语言的写法 ,翻译的时候也保留各种语 言之间的小小不同,谁让这 是一部“欧洲”的小说呢? 余中先 2023年2月15日草写于北 京蒲黄榆寓中 改定于2023年3月 精彩页 1.玩纸牌的人 三个男人,三顶假发,三个鼻子,六片嘴唇,三十根被火把那长长的火焰照亮了的微红或微白的小小手指头。这些玩家好像并不在玩。人们总感觉,他们正在苦思冥想。至少,他们是在默默地认真注视他们指尖上的牌。他们身体的其他部分全都陷没在黑暗中。甚至有点儿怪。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肚子。一点儿都看不到他们的腿。在黑暗中只有那么一次觉察得到一个鞋扣。边上,稍远一点点,坐着一个女人,背对壁炉。她的身影比画布前面的那些人物要更小一点。她很美。她手里拿着一个刺绣箍,就搁在她那整整齐齐的衣裙上,但她的目光并不在它上面。她的目光很迷茫。在她身边,一个矮几上,放有一本书,大开着.上面有一幅图像。当她俯身朝向这本书时,她手中的活计在无意间伸向了地面。就在刺绣的圆箍中,能看到一个裸体男子的身影,他正在一个膝盖的底下纺着羊毛。而女人那枚刺绣的针正好穿过那里。 黑夜中,四个男人,四顶假发,四个鼻子,八片嘴唇,四十根手指头,指甲剪得短短的,被挂在乐谱架上的脂油蜡烛的微弱火焰照亮。看起来,乐手们并没有在演奏那些长长的白色卷轴中的乐谱,它们也一样就是层层叠叠的波浪,展开于他们眼前的夜色中。他们更像是在阅读,或者像是去了别处,很远的别处。又或者他们在计时。或者他们只是在心中默唱各自的分谱,然后准备把它们奏晌。他们的身体呈弯弓形,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每根手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花束,里头却空无一物。他们的眼睛闪闪发亮。人们看不到任何乐器。兴许,他们正准备在并没有一把双颈诗琴,或一把鲁特琴,或一架羽管键琴,或一把维奥尔琴伴奏的情况下排练他们的歌。稍稍远一点,后面,一旁,有一把空着的扶手椅。 很晚了。图琳拿着一盏灯。她关上了房门。左手还捏着湿漉漉的陶瓷门把。然后她松开门把,径直走向窗前。她焦虑地转过身去,以确认她刚刚进来的那道门已经关上,同时,用左手拉开了窗帘布。一个男人就藏在窗帘的阴影中,她冲他微微一笑。但是她会把那盏灯放在房间中更远的地方,在梳妆台上。她拿起水罐。她倒水。她洗了洗鼻子,额头,脸。她擦了擦眼皮。她的脸颊很清凉。她回到窗帘边。当她拉开帘布时,那个一直瞧着夜色的人的身子并没有朝她凑过来。他根本就没有动弹。月亮就在他的头顶上,在树梢之上。他哭了。于是,她任由幔帘重又落在他们身上。她伸出手来解他衬衫上的结。她的手指头滑过他赤裸的胸膛。她感到她手底下有一阵阵抽噎在他那肚腹上收缩。它们破碎在了男人的皮肤表面,仿佛她的手掌感觉到了一个个无形的气泡。 从奥斯坦德到马盖特,在整个的1650年代,图琳和哈腾彼此相爱了。 他们沿着海堤走向大海。他们欣赏着并排停泊在木码头上的那些船只。 瓦隆驳船,阿拉伯三角帆船,中国平底帆船。 一艘提阿尔克舟,带有它那奇怪的舵。威尼斯式样的贡多拉轻舟,带着它们那长长的尖喙。沉重的奥斯坦德驳船。 “我很忧伤。我爱上了一个女人。”有一天哈诺弗尔说。 “她对您做了什么.会让您感到忧伤?”亚伯拉罕’问道。 “什么都没有。” “您有没有对她说.是什么在折磨着您?” “没有。” “为什么?” “我不喜爱女人,”哈诺弗尔说,“那么,我该怎么做才能抹去脑海中吸引我的那张脸?该怎么做才能推开这些向我挺过来的乳房呢?而每一次我都发现,它们的实质在我眼中全都是那么出人意料。该怎么做才能从我的灵魂深处撕下这女人的面部五官?” “为什么您对女人会如此反感?” “我似乎觉得,当我看到她们,我就会想起什么东西来。它是那么古老。当我在她们身边时.我是那么害怕。她们令我焦虑。她们那柔软、黏糊、奇异的肉体让我望而却步。正因为这样,您才看到我是如此不幸。”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