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思想史巨擘昆廷·斯金纳关于莎士比亚修辞学的研究力作。作者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裘利斯·凯撒》《哈姆莱特》等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分析,从修辞术的角度对经典的莎士比亚法庭剧加以重新审视,解释了莎士比亚创作过程。 通常人们认为莎士比亚拥有司法才能,赞美他直接呈现生活等,但在斯金纳看来,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些法庭剧,在于他所接受的当时极为普遍的修辞术教育,这使得他掌握一整套修辞术规则并将其运用到戏剧创作中来。本书以精妙的结构、丰富的史实和出色的论证,考察了修辞术在文艺复兴思想史中的地位,是斯金纳超越以往政治学著作的别具一格的思想史研究与实践。 目录 凡 例 引 言 一 古典修辞术在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 罗马修辞传统 都铎时期英国的修辞术教育 都铎时期的修辞学家 二 莎士比亚的法庭剧 走向法庭剧 詹姆斯一世统治初期的戏剧 三 直接型开场白 引 言 两种开场方式 引入正当动因 四 迂回诡秘型引言 对迂回诡秘的需求 面对充满敌意的法官 引入罪恶动因 五 失败的引言 挑战规则 规则运用不当 修辞的边界 六 法庭上的案情陈述 构建法庭上的案情陈述 对指控的陈述 对辩护的陈述 失败的陈述 七 提证:法律和司法争议 两种提证方式 司法争议 释法争议 八 提证:格物争议 失败的提证 模棱两可的提证 成功的提证 编造的提证 九 反驳与非人工证据 采用文档证据进行反驳 无懈可击的证人进行反驳 双重反驳:文档和证人 十 总结陈词与诉诸常言 常言理论 莎士比亚式的常言 从常言手册到陈词滥调 附录:《终成眷属》的创作时间 参考文献 索 引 代译后记 导语 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思想史巨擘昆廷·斯金纳力作。 聚焦莎士比亚法庭剧,以修辞学视角切入。 斯金纳的文艺复兴思想史研究巅峰之作,考察修辞术在文艺复兴思想史中的地位。 一堂淋漓尽致的莎士比亚辩护课。 既是思想史研究的典范,也是欣赏莎翁戏剧的指南。 后记 本书是我为了理解修辞技艺(ars rhetorica)在文 艺复兴文化史中的地位而进行持续研究所出版的第三部 作品。本系列研究的起点始于考察罗马修辞观念在文艺 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共和国中的再次出现,以及它们对 公共生活理论和行为的影响。尔后,我将研究焦点转移 到 17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此时修辞术教育开始受到质 疑和抨击。本项研究则回到了修辞术教育在文法学校中 独占鳌头的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一世时期的英国,试图考 察这种教育体制与同一时期无与伦比的戏剧成就之间所 存在的复杂关联。 我的核心论点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存在着从 古典和文艺复兴法庭修辞文献中大量汲取资源的各种创 作方式。莎士比亚对这种资源的首次运用是在他创作于 1594年至1600年前后的五部作品中,也就是叙事长诗《 露克丽丝遭强暴记》(Lucrece)、《罗密欧与朱丽叶》 (Romeo and Juliet)、《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裘利斯·凯撒》(Julius Caesar)以及 《哈姆莱特》(Hamlet)。后来他又在接下来的三部戏剧 中使用了这些材料,这三部戏剧可能创作于1603年夏和 1605年初,它们是《奥瑟罗》(Othello)、《量罪记》 (Measure for Measure)以及《终成眷属》(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除了以上时期之外,莎士比 亚从未表现出对法庭雄辩术技巧的丝毫兴趣。然而在我 所列出的这几部作品中,尤其是《哈姆莱特》和他早期 创作的詹姆斯一世戏剧,大量涉及诉讼类雄辩术,以至 于可以将这些作品视作他的司法戏剧。我将这些作品集 合起来进行分析,旨在证明,其中许多关键演说以及戏 剧场景序列,都是按照修辞术中关于如何在指控和辩护 中组织起有说服力的动因的知识来设计的。本书的总体 目标是,通过探索建构这些段落的知识资源,对莎士比 亚创作过程的动态机理进行一些解释。换句话说,我试 图找出莎士比亚用来实现他戏剧构想的部分资源。 以这种方式审视这些作品,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呢?在此,我需要对说明(explaining)文本和解释 (interpreting)文本进行一些区分。我的首要关切并非 进行解释,本书中该术语所指的是通过分析和解构文本 对其价值进行评判的整个过程。同许多关注历史视角的 研究者一样,我更关注的是进行说明,也就是试图探寻 所考察的作品为何具有其独特特征。从法庭修辞术理论 出发,首先有可能进行说明的是,为何莎士比亚的某些 戏剧场景有着特殊的面貌,为何大量的单独演说遵循着 一种反复出现的模式和安排。或许还可以辨别出所谓莎 士比亚的修辞缄默(rhetorical silences)。大体上, 莎士比亚严格遵守了法庭修辞术的诸项原则,以至于可 以很准确地预判出他的法庭剧将会如何展开,不过,他 时常通过有意遗漏掉修辞术中通常应当言说的内容,打 破读者的预期。对修辞惯例的理解使我们能够发现这些 缄默之处。或许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希望对莎士比亚语 汇中的某些独特风格进行解释。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他在 衡量行为和性格时,对“邪恶”(foul)和“诚 实”(honest)这两个术语的使用。这些术语是法庭修辞 术的核心词汇,而在本书所讨论的作品中,它们频繁出 现,因此我将试图回答,这种连续性在何种程度上反映 了莎士比亚对特定修辞文献的掌握。若用更加直接的否 定方式来说,本书认为,由于对莎士比亚的法庭修辞术 的运用缺乏足够细致的了解,所有这些意义维度在过去 都常常被误解或被忽略了。 通过对莎士比亚古典修辞术掌握程度的揭示,本书 还希望完成另一个相关目标,也就是加深对莎士比亚古 代文献阅读状况的了解当然,指出莎士比亚在本书所列 举的戏剧中引用了哪些特定的古典权威与论述主旨无甚 关联。对莎士比亚产生影响的整个思想传统包含着大量 的方言作品和经典文献。不过,本书将指出,他时常直 接摘引西塞罗的《论开题》(De invention)以及作者匿 名的《献给赫仑尼厄斯的修辞学》(Rhetorica ad Herennium,后文简称《罗马修辞手册》),而且他显然研 究过一些当时的新西塞罗式作品,明确提到过托马斯· 威尔逊的《修辞技艺》(Arte of Rhetorique),还很有 可能自己花钱买过这本书。近来有许多莎士比亚的藏书 和阅读清单问世,但所有这些作品都未指出,莎士比亚 可能拥有一些修辞术作品。不过我认为,毋庸置疑,在 创作本书中所讨论的这些作品时,他必定时常想起某些 古典和伊丽莎白时期的修辞术文献,或许在他写作时, 这些书就摆在案前。总之,本书的主要目标是表明,就 知识源流而言,这些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设计是属于古 典的和人文主义的。 虽然本书旨在拓展我们对莎士比亚修辞术的了解, 但与此同时,我必须首先向诸多重要的莎士比亚古典修 辞术技巧研究致敬。倘若我在书中也对这些研究进行了 批判,这仅仅是因为在我看来它们的视角过于狭隘。西 塞罗式的“修辞技艺”观念包含五个要素 :开题 (inventio)、布局(dispositio)、表达风格 (elocutio)、发表(pronuntiatio)和记忆 (memoria) 。然而,研究莎士比亚修 书评(媒体评论) 《法庭上的莎士比亚》具有人们所期望的昆廷 ·斯金纳所有的博学和清晰的品质。 ——《环球》 对莎士比亚的演说者所使用的和误用的古典司 法修辞的出色研究。 ——2014年度图书评语,《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 一项重磅、充满爱意的关于莎士比亚无限地、 多元地使用司法修辞手册的研究,这些手册塑造了 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们(还有我们)的思想。 ——2014年度图书评语,《泰晤士高等教育》 一本真正具有启发性的书,应该成为每个认真 研究莎士比亚的学生的必读书目。 ——布莱恩·维克斯,《常识》杂志 本书在修辞方面的研究十分出色,在古典修辞 研究方面,没有人比斯金纳更了解或更善于表 达......斯金纳对司法修辞如何通过白话文翻译而 发展为一种全面的表演和说服语言进行了非常有吸 引力的详细叙述。毫无疑问,这本书的贡献之一是 对修辞文本本身的关注,以及对其有力的学术性的 分析。 ——夏洛特·斯科特,《莎士比亚研究年度综 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