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色传承视阈中的河北文学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洪芳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从“五四”时期至今,河北文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精神和艺术主张之间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呼应,本书旨在借助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梳理这种呼应性的具体表现。本书共包括四章:第一章从理论范畴探究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的三个显著特征、发展过程、独特的历史贡献,以及河北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的亲缘性;第二章从纵深的历史角度,梳理了不同时期河北文学如何呼应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时代使命;第三章从不同的精神层面,梳理了河北文学是如何形象地演绎了燕赵大地之上辉煌的中国共产党精神;第四章从个案角度,以河北文坛三位代表作家孙犁、贾大山和铁凝的小说为研究对象,探究河北文学如何在传承中践行中国共产党的艺术主张。 作者简介 洪芳 1977年出生,苏州大学文学博士,现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当代作家评论》《西南大学学报(哲社版)》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省级课题3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的界定及其他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的三个特征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的历史担当 第四节 河北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的亲缘性 第二章 革命与建设:中国共产党时代使命的文本回响 第一节 风云激荡的左翼文学 第二节 蓬勃繁荣的根据地文学 第三节 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十七年”文学 第四节 新时期初始的反思文学 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改革书写 第三章 信仰与崇高: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形象演绎 第一节 “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斗争精神 第二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创业精神 第三节 “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开放精神 第四章 民族与人民:中国共产党艺术主张的践行 第一节 孙犁:民族战争的写意者 第二节 贾大山:百姓冷暖的守望者 第三节 铁凝:日常生活的掘金者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自“五四”时期开始,河 北文学就与中国共产党结下 了不解之缘。1889年出生 于直隶乐亭(今属河北)的 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共产主 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既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 袖,也是河北新文学的奠基 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及为现实和大众的文艺主张 的倡导,为河北文学的发展 铺垫了红色基础。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 运动风起云涌,河北的作家 们积极投身其中,1930年 底,在中国共产党保定特委 领导下,北方“左联”保定小 组成立。1937年全国性抗 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河 北大地上建立了晋察冀和晋 冀鲁豫两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大批文艺工作者汇集于此 ,河北文学出现了空前繁盛 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河 北文学呈现了浓重的时代主 旋律色彩,中国共产党领导 河北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和建 设历史都成为河北文学重要 的创作源泉,并由此诞生了 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例如, 《红旗谱》(梁斌著)、《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 著)、《烈火金刚》(刘流 著)、《敌后武工队》(冯 志著)、《小兵张嘎》(徐 光耀著)、《笨花》(铁凝 著)、《寻找平山团》(程 雪莉著)等作品讲述了河北 大地之上荡气回肠的革命历 史故事;李春雷的《钢铁是 这样炼成的》以邯钢作为书 写对象,全面展示其从诞生 至壮大的激动人心的辉煌历 程;王立新的《多瑙河的春 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 交响曲》在“一带一路”背景 下讲述了河钢集团成功收购 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并 扭亏为盈的故事;关仁山的 《太行沃土》全景式地展示 了河北省阜平县在脱贫攻坚 战中所走过的艰难而荣耀的 道路;等等。在革命和建设 的伟大历程中,燕赵大地之 上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共 产党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 雄故事和崇高的精神在河北 文学中得到了传扬,无畏无 惧的抗战精神、“赴京赶考” 的西柏坡精神、艰苦创业的 塞罕坝精神、敢于创新的改 革开放精神等,这些闪耀于 燕赵大地之上的中国共产党 的伟大精神在河北文学中得 以生动记录和形象再现。因 此从某种意义而言,河北新 文学的历史也是一部形象化 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北人民 开创伟大事业的征程史和精 神记录史。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 ,就为中国新文学引入了马 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以理 论倡导、政策推进和写作实 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与中国文艺实践、中国传 统文化的有效结合,从而生 成一种全新的、富有生命力 的文学形态——中国共产党 文学。中国共产党文学为中 国新文学注人了浓烈的马克 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色彩,其写作原则、写作 风格等随着时间的积淀渐渐 演变为中国新文学某种常识 或者某种审美思维方式,并 在现实的文学生活中起到一 定规范性的作用,进而形成 了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中 国共产党文学传统倡导人民 是文艺的主体,主张民族精 神和民族艺术形式的弘扬, 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注重文 学的革命性、现实性和动员 性,提升了新文学的社会功 能和影响力。河北文学与中 国共产党文学传统具有天然 的亲缘关系,从20世纪20 年代的“左翼”文学、三四十 年代的根据地文学、“十七 年”的红色经典文学,直至 新时代以来反映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时 代重大主题的现实主义写作 ,河北文学中一直蕴含着浓 郁的中国共产党文学传统因 子,或者可以说在中国共产 党文学传统的绵延传承中, 河北文学已经成为其重要的 支流之一。 总之,从“五四”时期至 今,河北文学与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精神和艺术主张之 间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呼应, 本书旨在借助社会历史批评 方法梳理这种呼应性的具体 表现。本书共包括四章:第 一章从理论范畴探究中国共 产党文学传统的三个显著特 征、发展过程、独特的历史 贡献,以及河北文学与中国 共产党文学传统的亲缘性; 第二章从纵深的历史角度, 梳理了不同时期河北文学如 何呼应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时 代使命;第三章从不同的精 神层面,梳理了河北文学是 如何形象地演绎了燕赵大地 之上辉煌的中国共产党精神 ;第四章从个案角度,以河 北文坛三位代表作家孙犁、 贾大山和铁凝的小说为研究 对象,探究河北文学如何在 传承中践行中国共产党的艺 术主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