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全球科技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核心快速发展,并不断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总论》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旨在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学科发展的规律和态势,发现宏观视角下前沿领域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分析我国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大跨度的历史视角中阐述国家战略需求与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下篇是对本丛书其他37个分册的摘要的汇总。 本书为相关领域战略与管理专家、科技工作者、企业研发人员及高校师生提供了研究指引,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也是社会公众了解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现状及趋势的重要读本。 目录 总序 前言 摘要 Abstract 上篇 第一章 从自然知识分类到近代科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欧洲古代到中世纪的自然知识分类 第二节 中国古代知识分类系统中的自然知识 第三节 近代科学学科体系在欧洲的建立及其外传 第四节 近代科学学科发展的驱动力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学科在中国的演进及其推动力 第一节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1582~1911年) 第二节 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在中国的建立(1912~194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学科体系逐渐建立及探索(1949年至今)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国家需求驱动下的科学前沿演进 第一节 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现代科学演进与国家需求 第二节 各国政府系统化支持科学前沿探索 第三节 美国联邦政府对学科及前沿领域探索的系统推动 第四节 通过整合市场和社会资源推动科学研发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技术驱动与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的演进 第一节 技术发展对学科及前沿领域的促进作用——以显微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为例 第二节 关键共性技术对多学科的使能作用——以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例 第三节 大科学装置对学科知识演进的带动效应 第四节 技术产生的内在逻辑与学科发展的内在技术需求——以病原微生物学科领域为例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学科及前沿领域演进的未来趋势 第一节 科学的组织化趋势 第二节 学科交叉与学科融合 第三节 科学方法的整合与发展 第四节 科学与社会的融通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中国学科发展总体概况 第二节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的驱动因素 第三节 中国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的形势与对策 第一节 新时代的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 第二节 我国学科与前沿领域发展的重点方向 第三节 对策建议 文章参考文献 下篇 第八章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中国数学2035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中国物理学2035发展战略 第三节 中国天文学2035发展战略 第四节 中国力学2035发展战略 第五节 中国化学2035发展战略 第六节 中国纳米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七节 中国生物学2035发展战略 第八节 中国农业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九节 中国地球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节 中国资源与环境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一节 中国空间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二节 中国海洋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三节 中国工程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四节 中国材料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五节 中国能源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六节 中国信息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七节 中国管理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八节 中国医学2035发展战略 第九章 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中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2035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中国量子物质与应用2035发展战略 第三节 中国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2035发展战略 第四节 中国合成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五节 中国精准医学2035发展战略 第六节 中国生物信息学2035发展战略 第七节 中国分子细胞科学与技术2035发展战略 第八节 中国再生生物医学2035发展战略 第九节 中国生物安全2035发展战略 第十节 中国合成生物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一节 中国基因治疗2035发展战略 第十二节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三节 中国定位、导航与定时2035发展战略 第十四节 中国深地科学2035发展战略 第十五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2035发展战略 第十六节 中国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2035发展战略 第十七节 中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2035发展战略 第十八节 中国高超声速航空发动机2035发展战略 第十九节 中国先进材料2035发展战略 关键词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