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玄言诗批评史研究
分类
作者 李斯斌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历代批评。两晋至南朝强调了玄言诗“韵灵旨清”的特点以及体则《诗》《骚》的诗学批评走向。唐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侧重于嵇阮、郭璞游仙诗、《兰亭序》《兰亭诗集》和陶渊明历代批评变化,总结玄言诗诗学特征。下编重视玄言诗产生的文化背景,强调宗教一维对于当时玄言诗创作影响,提出玄言诗“神趣”追求与中国传统诗学“理趣”追求的差异,挖掘六朝诗学独特的一面。
作者简介
李斯斌,男,汉族,1979年生。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后,北京大学美育与美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在《宗教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美术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前人研究成果
二、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郭璞游仙诗的定位
四、全书结构及观点
上编
第一章 两晋至南朝:审美自觉与宗《诗》的分野
一、“韵灵旨清”的审美转向
二、体则《诗》《骚》
第二章 唐至清:格高而趣异的确立
一、晋诗的历代评价
二、阮籍、嵇康批评
三、郭璞游仙诗批评
四、东晋僧诗批评
五、《兰亭序》《兰亭诗集》批评
六、陶渊明批评
七、玄言诗概念的流变
第三章 民国时期:新文学史观下的批评
一、民国时期“玄言诗”概念使用
二、民国时期玄言诗研究主要成绩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玄言诗概念演变
一、80年代以前玄言诗概念使用
二、80年代以后玄言诗概念发展
下编
第五章 清谈与玄言诗
一、清谈有“玄理”“任放”之别
二、清谈的文学化
第六章 两晋佛道传播、接受与玄言诗风转变
一、道教的上层化传播
二、道教传播与文人接受的诗歌创作影响
三、佛教的上层化传播
四、佛教上层化与文人接受的创作影响
第七章 玄言诗宗教性文学特征
一、颂,诗之美者
二、中国宗教的诗性智慧体验
三、玄言诗的理想人格
四、身体意识视野下的游仙诗与玄理诗
五、“神趣”与“理趣”之别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六朝是中国古代政治上
一个动荡分裂、地方政权纷
起更迭的时期。但这一时期
在文化、艺术上却有着惊人
的成就,在今天留存的六朝
文化艺术作品中都能得到印
证。这一时期,儒学失去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
心地位,佛教、道教纷纷开
始上层化发展,清淡与玄学
的盛行,外来文化与中土文
化的交流,南北文化的融合
,文学艺术呈现出了不同于
汉代的另一番面貌。今天能
看到的六朝诗学著作颇多,
见证了这一“审美自觉”时代
的辉煌。玄言诗作为六朝诗
学的重要文化特征,它的历
史产生缘由,它的风格特点
以及后世对于它的评价,都
是值得我们去探讨、挖掘的
。对这一历史时期诗学的深
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
解这一时期玄言诗风背后的
人文思想,丰富中国诗学的
内涵及其维度。
一、前人研究成果
我国的玄言诗研究,自
20世纪80年代以后便兴盛
不衰,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
果。当下玄言诗研究中,已
经把“玄言诗”一词定位于两
晋时期一种特殊的诗歌风格
。对于玄言诗研究出版的专
著有:鲁有贵《东晋诗歌论
稿》(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陈顺智《东晋玄
言诗派研究》(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3)、张廷银《
魏晋玄言诗研究》(台北文
史哲出版社,2003;商务
印书馆,2008)、胡大雷
《玄言诗研究》(中华书局
,2007)、王澍《魏晋玄
学与玄言诗研究》(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7)、
王澍《魏晋玄言诗注析》(
群言出版社,2011)、杨
合林《玄言诗研究》(上海
古籍出版社,2011)、何
光顺《玄响寻踪:魏晋玄言
诗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何国平《山水
诗前史:从《古诗十九首》
到玄言诗审美经验的变迁》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黄伟伦《六朝玄言诗史
论》(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2013)、蔡彦峰《玄学与
魏晋南朝诗学研究》(人民
文学出版社,2013)等。
此外,涉及玄言诗研究
的专著则更是繁多,举要如
下:邓仕梁《两晋诗论》(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2)、孔繁《魏晋玄学
和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7)、王钟陵《
中国中古诗歌史》(江苏教
育出版社,1988)、葛晓
音《八代诗史》(陕西人民
出版社,1989)、罗宗强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
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陈顺智《魏晋玄
学与六朝文学》(武汉大学
出版社,1993)、张海明
《玄妙之境》(东北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7)、张国
荣《玄学与诗学》(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4)、
王澧华《两晋诗风》(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5),此
外还有张节末、李鹏飞《中
古诗学史》(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3)等。
对于玄言诗研究的专篇
论文则更是不胜枚举。早年
有王钟陵《玄言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
第5期)、葛晓音《东晋玄
学自然观向山水审美观的转
化》(《中国社会科学》
1992年第1期)、卢盛江《
玄言诗二题》(《北方论丛
》1994年第4期)。近年来
,有张廷银、胡大雷等人的
论文较为突出。自2001年
始,陆续有硕士、博士研究
论文,截至2022年国内已
有25篇之多。这些论著、论
文的玄言诗研究主要集中于
玄言诗风的衍变,玄言诗与
游仙诗、佛理诗、山水诗的
关系以及影响,玄学、佛学
、道教对于玄言诗、玄言诗
人的影响,玄言诗的起源、
类型、内涵定义,典型玄言
诗人诗集、诗歌的分析或注
释,中国玄言诗与西方玄学
诗的比较等问题研究。
当下对于玄言诗研究的
综述有:徐国荣《大陆近二
十年玄言诗流变研究之检讨
》(《暨南学报》2000年
第5期),张廷银《新时期
魏晋玄言诗研究述略》(《
文献》2001年第3期),辛
文、黄志浩《魏晋玄言诗研
究综述》(《江南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另外,
黄霖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
》(东方出版中心,2006
)中第六章有对于玄言诗近
百年的研究成果梳理,余恕
诚主编《中国诗学研究》(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第五章有20世纪魏晋南北朝
诗歌研究概述亦可借鉴。
但遗憾的是,在当下众
多的研究成果之中,对于玄
言诗两晋至现代时期的批评
资料却一直没有人加以整理
分析。这明显对于玄言诗研
究来说是为盲点。玄言诗批
评史是为当下玄言诗研究亟
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
其四,新中国成立后的
玄言诗批评。
笔者以“玄言诗上限下限
”“玄言诗与游仙诗、玄理诗
关系”“体悟玄理”三个角度
理清新中国成立以后玄言诗
定义的研究成果。结合历代
批评分析,笔者提出玄言诗
的定义除“体悟玄理”这一核
心之外,还应看作是“一种
具有宗教性表达的人生体悟
的诗歌”。
其次是综合研究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从玄言诗的
外部环境与内在表达分析其
宗教性表达的特点。
其一,清谈与玄言诗表
现。对最切近两晋的文献归
纳中发现只存在《老》《易
》和《老》《庄》连用,没
有《庄》《易》并说之例。
材料分析表明,《老》《易
》重微言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1: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