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加拿大华文报刊文学研究(以大汉公报为中心)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姚惠兰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著作是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近代加拿大华文报刊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的结项成果,主要以近代加拿大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大汉公报》为中心,对报刊文学资料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考察近代加拿大华文文学的真实状况和发展趋势。近代加拿大华文文学源于中加文化的碰撞、交流,从中能够窥见中华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与影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近代加拿大华文报刊文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渐趋严苛的移民政策:从自由入境到限制入境
第二节 加拿大华埠侨团、文教发展情况
第三节 华文报刊兴盛之前的加华文学:两类不同的文学镜像
第二章 《大汉公报》的创办、运作及发行
第一节 从《华英日报》到《大汉日报》《大汉公报》
第二节 《大汉公报》办刊宗旨、运作及发行范围
第三节 《大汉公报》历任主笔及其他成员(1910—1919)
第三章 《大汉公报》文学资料研究
第一节 《大汉公报》头版论说、时评
第二节 《大汉公报》文艺副刊研究
第三节 《大汉公报》其他版面文艺资料研究
第四章 《海外嘤鸣草》《避庵诗存》——《大汉公报》文学资料延伸研究
第一节 《海外嘤鸣草》:《大汉公报》文艺副刊的部分摘编
第二节 《避庵诗存》:加国华人共襄出版盛举的结晶
第五章 近代加拿大华文报刊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报刊笔战与近代加拿大华文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转载与自创:加拿大华文报刊文学的演变
结语
参考书目
序言
作为近代海外华文文学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
大华文文学的发展虽受到一些关注,但相关研究尚不够
深入。作为华文文学的主要载体——华文报刊,跟同时
期中国报刊一样,承担了文学产生、发展与传播的主要
任务。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其种类远不如中国以及美国
华文报刊丰富,但也有其自身特色。
近代美国加州和加拿大卑诗省是北美华人聚集最多
的两个地区。美国加州三藩市被称为金山大埠,是北美
最大的华埠,加拿大卑诗省的温哥华埠位列第二。这两
个州、省亦是两个国家华文报刊最为兴盛的地区,兹将
二者作一比较。据加拿大统计局公布数据,1921年,侨
居加拿大的华人为39587人,其中卑诗省为23533人,占
59.4%,主要居住于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与此同时,
1920年美国加州共有28812人,其中大部分又集中于三
藩市(旧金山)和洛杉矶市。1919年之前,卑诗省共有
6种华文报创刊,其中2种存续时间达50年以上,即创刊
于维多利亚的《新民国报》和创办于温哥华的《大汉公
报》;美国加州三藩市有26种华文报,存续时间达50年
以上的有3种,即《中西日报》《世界日报》《少年中
国晨报》,美国加州洛杉矶市有3种华文报,即《华美
新报》《宪政报》,存续时间都在三年左右。从数量而
言,美国加州华文报要远超加拿大卑诗省,但就报纸的
生命力及影响力而言,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
海内外革命报纸往往同气相求,桴鼓相应,笔战中
互为应援。如温哥华《华英日报》停刊后,美国金山大
埠的《美洲少年报》曾载时评《哀华英日报之亡》,称
“华英日报者,非海外报界之一铁中铮铮者乎?”为其
破亡愤愤不平。北美华文报存在着何种程度的交流、合
作抑或竞争,对加拿大华文文学或者北美华文文学的整
体发展带来何种影响?本书虽作了一些探索,但远远不
够。
笔战给加拿大华文报刊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不仅
间接导致《日新报》《华英报》的相继停刊,也对其后
《大汉公报》《新民国报》的栏目设置、原创文学刊载
带来重要影响。这些报纸都有政治背景,随着政党力量
的消长变化,报人立场也发生转变;随着人才的流动、
交融与新的对抗,报人之间的关系与文学交游研究也很
有意义。
余观海不仅是《大汉公报》与《新民国日报》笔战
的主将,也是《大汉公报》前身《华英日报》与保皇派
刊物《日新报》大战的得力干将。当时崔通约担任《华
英日报》主笔,二人身处同一战壕,他们彼此之间的关
系如何,有无交往?冯自由、崔通约等当时的报人,在
回忆录中为何对余观海未置一词?彼时《日新报》的笔
战主将为黄孔昭、何卓竞、梁文兴等,黄、何二人后来
依旧活跃,并转投致公堂门下,黄孔昭经常在《大汉公
报》上发表作品。余观海在后来的笔战中,因署名问题
,被《新民国报》张冠李戴,误认为黄孔昭,又引发新
一轮笔战。余观海后续作过解释,并赞许了黄孔昭的才
华、为人,还以诗相赠;但其与何卓竞似无交集。何卓
竞1915年担任温哥华领事书记,1916年转赴美国,1922
年病逝。在《大汉公报》的报道中,何卓竞经常排演白
话新剧,但未见其发表文学作品,他是否有其他署名?
《日新报》另一主将梁文兴后来去哪里了?
华文报刊的主笔及其他成员对于华文文学的发展起
着关键性的作用。本书对近代《大汉公报》历任主笔的
生平情况进行了大致梳理,但关于该报编辑部其他成员
的研究仍存在很多空间。如宋卓勋担任温哥华埠培英阅
书报社社长,其资历或者身份背景应该是很突出的。因
为当初有传言说颜志炎之所以答应担任《大汉公报》主
笔一职,就是想抢着担任培英阅书报社社长,颜志炎对
此还进行了辟谣。但由此可知该职位之分量。然而囿于
目前所见史料,无从了解宋卓勋更多情况。选青作为一
位在原创剧本方面很有成就的作者,后来发展情况如何
,何时离开该报?余观海乃致公堂成员,创造力惊人,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家。他与《大汉公报》关系如此紧
密,自始至终为何并未正式加入该报编辑部,而只是做
外埠访员、投稿者?他曾入加拿大监狱,原因是什么?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作家,因为署名过简,生平无
从考证,影响了对当地华文文学发展的客观、整体评价
。如署名为“斌父”的作者,1917年在《大汉公报》上
发表惩淫小说《鸦凤同歼》(连载9期)、哀艳小说《
落溷奇花》(连载8期)以及板眼、粤讴各1篇。又以“
斌”“父”分署名的形式发表了16篇板眼,《大汉公报
》1920年之前共登载18篇板眼,这位作者就占了17篇;
还以“父”署名发表小说《流来妇》等。由此可见,这
是一位擅长通俗文学的原创作家。可惜的是,根据现有
资料只能推断其为粤人,余者不详。
近代海外华文报刊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国内文学及报
刊联系紧密。如《大汉公报》刊登的重要剧评《加属梨
园恨》就明确说明受国内北京、上海剧评创作繁荣之影
响,进而效仿之。海外之行也给作家的创作带来一些变
化和影响,如林仲坚《避庵诗存》留存了大量海外诗。
这些作家旧学深厚,但英语水平
导语
1.本书深入挖掘《大汉公报》的文学史料,展现加拿大华文报刊文学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大汉公报》的全面研究,揭示加拿大华文文学的兴起与演变,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3.聚焦《海外嘤鸣草》、《避庵诗集》等重要作品,深入剖析加拿大华人文学交游及重要作家作品,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学画卷。
4.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学阐释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地理学等,对以《大汉公报》为代表的华文报刊文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细致梳理与分析,探寻加拿大华文文学的普遍规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