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上下)(精)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安介生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安介生教授充分利用历史政区地理的研究基础与成果,尽可能地展示民族地区政区建置的特点及其演变的曲折过程,再参考这些地区的户籍人口统计资料,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民族的分布状况。
作者简介
安介生,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与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研究》辑刊编委、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入选教育部2005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入选复旦大学“光华人文基金青年杰出学者计划”。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中国移民史、中国古代史与地方史等研究,撰写及主编的学术著作有《山西移民史》《历史民族地理(上、下册)》《表里山河:山西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等10余部,并在国内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导论
一、历史民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性质
二、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三、发展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学的意义与价值
四、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五、中国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地域范围与内容划分
六、《中国历史民族地理》研究思路、主要特色、基本资料及方法论问题
第一章 先秦民族地理
绪论
第一节 “万邦时代”——中国早期国家、民族的渊源与分布格局
一、“万邦”——先秦时期关于国家演变的通行观念
二、“万邦时代”的邦国数量与地域界定
三、“万邦时代”政体性质之探讨
四、古代学者关于“万邦时代”及古国之研究
五、“万邦时代”的结束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国”的出现与华夏系邦国源流及分布
一、华夏族系邦国的源流(上古“五帝”及夏商时期)
二、西周大分封及春秋时期华夏族系邦国的分布
第三节 “四夷”“戎狄”族系邦国的源流及分布
一、虞夏之时“戎夷”系方国
二、商朝时“戎夷”系方国
三、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蛮夷”系邦国的分布状况
第四节 早期民族地理理论与民族分布的自然地理背景
一、从“四裔”看中国古代民族识别之标志
二、“华夷五方格局论”之历史渊源与蜕变
三、先秦时期民族分布格局的地理背景分析
第二章 秦汉三国民族地理
绪论 秦汉三国时期疆域建设、民族认知与分布格局
一、秦汉三国时期疆域建设成就及影响
二、秦汉三国时期民族认知与分布格局
第一节 秦汉至三国时期匈奴分布区的演变及相关问题
一、秦至西汉匈奴分布区的演变及相关问题
二、东汉至三国时期匈奴的南迁与匈奴分布区的南拓
第二节 秦汉至三国时期南方越族、“西南夷”及“蛮”分布区的演变
一、秦汉至三国百越地区的政权与民族迁徙
二、两汉时期西南及中南地区民族分布与变迁
第三节 两汉时期西域地区的民族分布与政权状况
一、中原至西域交通的开辟与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西域的地理范围与西域诸国的数量
三、西域内部地理分区与民族人口分布状况
四、西域诸政权习俗与种类之归纳
第四节 东汉至三国时期西部氐、羌聚居区之特征分析
一、氐人发源地与早期迁徙状况
二、羌人的早期分布及其内迁运动
第五节 秦汉至三国时期东北地区的民族构成与分布
一、早期中原移民与朝鲜半岛上的古代国家建设
二、两汉至三国时期的朝鲜政区建置与“东夷诸国”的分布
三、乌桓的发源地与内迁
四、鲜卑的早期分布地与内迁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民族地理
绪论 两晋南北朝时期疆域建设、民族认知与分布格局
一、民族地理之“大变局”与大调整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认知与归类
三、研究理路与民族地理格局的选取
第一节 西晋至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分布与变迁
一、匈奴族系政权的疆域与民族构成
二、氐羌族系政权的疆域与民族构成
三、鲜卑族系政权的疆域与变迁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民族的分布与迁徙
一、西南地区民族分布与民族政权
二、氐族仇池政权的疆域变迁与民族构成
三、南朝境内少数民族的分布与迁徙
第三节 北朝时期的民族迁移运动
一、向代都(平城)地区的民族迁徙
二、迁都洛阳
三、六镇人士的迁徙
第四节 北朝时期“稽胡”的分布与迁徙
一、北魏前期“山胡”在并州地区的活动及其分布
二、北朝后期“稽胡”的迁徙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西北及西域地区的民族分布与变迁
一、吐谷浑与西部羌族聚居区内的部族集团
二、高昌的疆域与民族构成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与西域地区交通及西域各政权概况
第六节 南北朝时期漠北与东北地区的民族分布
一、漠北地区的民族构成与分布
二、东北地区的民族构成与分布
第四章 隋唐民族地理
绪论 隋唐五代时期疆域建设、民族认知与分布格局
一、隋唐五代疆域建设成就与民族认知
二、隋唐五代时期民族地理研究成就
第一节 塞北民族区的形成与变迁(突厥与回约聚居区)
一、隋唐五代时期突厥的分布与迁徙
二、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置与薛延陀、回纥及铁勒族群的分布和迁徙
第二节 西部及西域民族区的构成与分布
一、西部及西域地区的民族分布与羁縻府州建置
二、藏族早期历史与吐蕃的疆域政区
第三节 隋唐时期南方及西南地区的民族分布
一、隋代南方民族种类与分布状况
二、唐朝南方地区的民族构成与羁縻政区的设置
三、南诏的疆域、政区建置与民族分布
第四节 东北地区的民族分布与渤海政权的疆域建设
一、唐代东北地区民族分布与羁縻政区设置
二、安东都护府与渤海政权
第五章 辽宋金夏民族地理
绪论 辽宋金夏时期的疆域建设、民族认知与分布格局
一、辽时期疆域、政区建设与民族认知
二、两宋
序言
1955年,先师谭其骧先
生受命“重编改绘杨守敬《
历代舆地图》”。然而工作
进行未几,他即发现按此做
法已不符合时代需要。原因
之一就是,《历代舆地图》
所绘限于历代中原王朝或正
史所及,无法显示历史时期
中国的全部疆域,不足以反
映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历
史的过程。此后,以范文澜
、吴晗为首的“重编改绘《
杨图》”委员会研究决定,
不再限于“重编改绘杨守敬
《历代舆地图》”,新编一
部自原始社会至清时期的、
包括历史时期中国全部疆域
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经过内部出版和全面修
订,至 1988 年出全的《中
国历史地图集》(1—8册)
已经包括历史上由少数民族
建立的政权和边疆地区的政
权,而未建立过政权的民族
,只能在地图上用名称显示
其所处大致方位或范围。由
于史料缺乏,有些甚至完全
空白,而即使被列入的这些
政权,其疆域四至往往也无
法画得精确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历史地图集》自 1983年开
始编绘,编委会即决定设立
“民族图组”,在编委翁独健
先生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
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一批学者
承担,最终编成26 幅显示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分布和迁
徙的地图,编入该图集的第
一册,于2012 年出版。在
图稿付印前,编委会曾经要
求每幅地图作者署名一般不
超过3 人。但是,“民族图
组”是唯一的例外,这些地
图上的作者署名都是8—9
人。作为编辑室主任,我曾
经与作者协调,得知由于每
位作者的研究领域都集中在
一个或相关的若干个民族,
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显示所有
少数民族的分布和迁徙,只
能采用集体合作的办法。由
于当时还没有一部全面性的
历史民族地理著作可作参考
,要保证这些地图的质量,
舍此别无他途。
直到20世纪末,尽管中
国已经不乏权威的民族学、
人类学、民族史、历史人文
地理论著,尽管这些论著中
也涉及部分历史民族地理的
内容,但是,还没有出版一
部比较系统的历史民族地理
著作。这固然与人文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长期不受重视
甚至一度被批判取消有关,
但主要原因还是研究的难度

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对
象是历史时期的民族和相关
的要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它们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演
变的规律。这些要素在近代
以前的状况基本已经无法通
过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来了
解,只能依靠直接或间接的
文献记载。而中国境内绝大
多数古老民族一直没有自己
的文字,或者在有限的文字
记载中并无多少可信的史料
。汉文史料虽多,但是集中
在曾经入主中原或建立过政
权的民族。留存下来的资料
或者集中在某些人物、事件
,其他往往只有片言只语;
或者出于传闻臆断;或者自
相矛盾,甚至完全空白。
但是,无论从构建中国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出发
,还是为了适应学术进步和
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历史
民族地理这一学科分支都是
不可或缺的。1999 年12月
,教育部首批全国重点研究
基地之——复旦大学历史地
理研究中心成立后,即确定
了撰写《中国历史地理学》
系统著作的目标,申报并成
功列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资助的重点项目。其中,《
历史民族地理》即由安介生
教授承担,经过多年努力,
顺利通过验收鉴定,于
2007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作为第一本中国历史
民族地理专著,此书备受历
史地理学界和相关学术界的
关注,在获得一致好评的同
时,也收到了一些批评和建
议。为此,介生教授又进行
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形成
了今天这部逾百万字的新版
《中国历史民族地理》,项
目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
图书出版规划,并获得国家
出版基金资助,即将由齐鲁
书社出版。
介生教授之所以能够完
成这一艰巨任务,关键在于
他最终找到了穿越险阻的途
径,使历史民族地理研究最
大的难题迎刃而解。
一般认为,与研究当代
民族地理相比,研究历史民
族地理主要困难有三:一是
部族归属难定,二是迁徙过
程不清,三是分布范围不明
。其实,其中最重要的是第
三项,如果第三项不能解决
,其余两项或可暂且搁置,
或可留待今后。史料中出现
过的部族名称的确很难与今
天通用的民族名称挂钩,或
者按今天的标准分门别类。
实际上,今天的民族识别与
划分的标准,本身就存在争
议。而从古代某一个或若干
部族演变为今天某一民族的
过程往往相当复杂,是多次
分化和融合的结果,简单采
用今天某一通用民族名称,
既无把握,也不科学。倒不
如直接使用当时的部族名称
,在有确切证据或有充分把
握的情况下适当注明。迁徙
的过程虽然重要,但是每次
迁徙的结果无不序
反映于分布之上。只要
把某一部族在不同年代的分
布地点和范围查清了,即使
对其间的迁徙过程一无所知
,也能根据宏观的、微观的
历史地理状况和历史背景做
出大致的推测。
介生教授认为,以地域
为范围来对各个民族进行归
类研究,是最为科学而合理
的切入路径。而归类的依据
,则是通过历代疆域建设与
民族地区政区建置的梳理与
分析,尽可能充分展现中国
古代民族发展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