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色彩与物性--传统石色在东方绘画中的立场与审美重构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张乐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色彩及产生色彩的原料在绘画史上的功能、价值和意义等,属于绘画媒介研究范畴。本书是作者试图构建“艺术材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以石色材料为研究中心,以东方绘画转型背景为研究基础,以中国和日本在关键历史时期的绘画为研究重点,探讨近代以来传统石色在东方绘画中的性质变迁、角色立场及在审美重构中的作用及影响等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张乐,女,艺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站博士后。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其美术作品多次入选重量、国际展览,她坚持民族美术方向的深入研究,主持、参与并完成文旅部、教育部等8项科研课题,其中一项获优秀奖。发表著述3部、CPCI、C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其中,专著《中日美术关联性研究》获陕西省第四届文艺评奖,论文获2017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史与现状”首届青年理论奖、2019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目录 写在前面 引言 关于石色材料研究的不同声音 关于传统石色色彩研究的维度 第一章 问题的缘起与表象 第二章 矛盾中的展开 第一节 石色材料的机密 一、“信手拈来”与颜料危机 二、“不变色”与行业噱头 三、“条痕色”“比重”与“非调和色系统” 第二节 石色材料绘画到底是什么画种? 一、对早期日本画的评价 二、命名及矛盾点的分化 三、东方语言的特性 小结 第三章 “东方理想”的再确认 第一节 中国绘画的早期觉悟 第二节 日本绘画的变革意识 第三节 冈仓天心的理想 第四节 芬诺洛萨的“idea”与近代日本画“身份”的界定 小结 第四章 石色材料的“角色”转换 第一节 从媒介转化到风格拓展 一、从“drawing”到“painting” 二、从水墨画到色彩绘画 第二节 石色材料的“角色”转换 一、西方美学架构中“材料语言”对单纯“色彩语言”的僭替 二、从“超日本画宣言”展到“日本画宣言” 三、从“一维”到“多维”的审美观察 小结 第五章 “物性”的发现 第一节 不同语境下的“物性”称谓 一、作为“物质”的艺术品《艺术与物性》 二、李禹焕“物论”与“物派” 三、“质觉论” 第二节 日本美术化学对石色材料的“物性”救赎 一、“不变色”与“色材三角形” 二、从“透明”到“多彩” 三、石料还原与大地的温度 第三节 中国美术对石色材料的“物性”苏醒 一、当代中国画家的石色材料语言表现与“物性”认识 二、新格局中的综合材料绘画艺术 三、中国的新课程方案 四、各类展览对石色材料绘画的认知 小结 第六章 流动的美术与流动美学观 第一节 是否需要“二元分化论”? 第二节 中日石色材料绘画现状 第三节 流动的美术与流动的美术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序言 天然矿物色早期在世界 的共通性使用,成为人类艺 术遗存中珍贵且重要的组成 部分。随着化学工业的崛起 ,天然矿物色变得稀缺,新 画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尤其在东方绘画的发展空 间中,石色材料联结了东方 绘画的形貌,同时,这一共 性基因也焕发了民族艺术文 化的枝端生态。不能不说, 近代新型石色画材的产生, 促进了绘画形态多元丰富的 变貌。那么,“传统石色”在 近代以来的发展中实现了怎 样的角色与立场?于此,在 东方绘画样貌的交融及本体 化与彼此交错的时空中产生 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书试图以“石色”材料 为中心,以东方绘画转型背 景为基础,援引其幕后演变 的不同意识形态,探究石色 材料本身的特质,寻求石色 材料在当代艺术价值重构中 的有益担当。 本书之所以以“石色”为 中心来进行问题的探讨,是 因为在天然石色材料的来源 、不变色性质、“条痕色”标 准等诸多层面,都指向了一 个从原始意义积淀而来的系 统,那就是因为石色材料本 身物质的比重问题,形成了 与“可调和”化学颜料截然不 同的“非调和色系统”。石色 材料本身的性质引发了由此 参与的绘画形态与称谓的纷 争。其内部及外部的矛盾焦 点,其实是东方各国对审美 的不同判断与诉求。也是从 近代以来就掺杂并纠结其中 的本书试图论述的“东方化” 及“西方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 具有先行态度的西方审 美与西方当代美学构建中, 作品中的“材料”成为被研究 的关键;在绘画领域的当代 艺术作品中,“材料语言”正 在逐渐僭替单纯的色彩语言 的表义。而在东方的审美视 域中,“石色”是具有品格的 物质。近代研发的石色颜料 本身凸显的“物质性”与“人 文性”,实现了化学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正面回应。 石色材料绘画的变貌催 生了“可触性视觉”效果的出 现。这种观察形式是“非东 非西”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 于东方的新的时代审美样式 。这种多样化的共存成为不 可逆转的艺术样式之一。“ 重彩”“岩彩”与“综合材料” 等学科都呈现出了更多的包 容与可能性。从“一维到多 维”审美的变化已把原有的 东方与西方的涵盖标准指向 了更加多元与丰富的方向。 中国美术对材料“物性” 的理解与实践以及美学教育 的大格局中,我们看到积极 具有建设性的一面,并保持 了与全人类对待未来世界的 核心姿态的一致性。在中国 文化的语境中,当把天然画 材放到未来生态的大环境中 去考量时,我们发现“器”与 “道”的关系已浑然一体。中 国天然的石色系统从一开始 生发就葆有天地之气,它似 乎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坚定 地站立了许久,与艺术家的 手从未稍离。那么,在今天 当代艺术精神内核的关照下 ,在人类对美不停顿的追求 中,从中国传入,为东瀛岛 国所发展,又在中国复兴的 石色系统可能已完成了一次 从古代跨越到现代,又从当 代联结到未来的两个层面的 新定位。 在中华民族重提“文化自 信”这一主题的同时,石色 材料绘画所关联的传统艺术 样式与未来方向即是与此主 题的不断关联与重合。笔者 深信东方的艺术样式是最具 文化视觉素养的样式之一。 石色材料会继续出演更加重 要的角色与立场,东方绘画 艺术的对话会在大时代的裹 挟下,建构一个新审美、新 文化的地平。 本书带着笔者对发祥于 中国艺术源流之后的艺术审 美的热忱及一些不成熟的思 考,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 与同道的指正。 张乐 时新长安·香山红叶借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