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德国培养出全球50%的诺奖得主,教养的秘诀是什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跟随作者亲临德国教育现场,颠覆传统教育的认知,为孩子开启赢在未来的契机! 德国教育不只教孩子读书,更教孩子生活。本书作者生动描述了她陪伴孩子在中国台湾、英国、德国三个国家共六所幼儿园,以及两所小学学习、成长的故事。她带领我们跳脱身处的环境,进入德国教育现场,详细介绍了颠覆传统认知的教育理念,如“玩才是孩子的主修课”“德国小学一年级没有成绩单”等,充分诠释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真谛,让我们获得受益终身的启发。 作者简介 沈佳慧,生于台湾新竹,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曾任环宇电台新闻记者、播报及环宇电台旅游节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专职写作。 喜欢旅行,是个将旅行与生活结合的旅人。生完孩子后才开始写作,无论在哪里,皆乐于与孩子一同成长,探索新事物。2004年起,旅居欧洲近六年,懂中英德日四国语言,在旅欧期间,近距离观察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教育现况,在体验、思考、认知中从容面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让孩子在生活教育中发现更多,学到更多。 目录 Chapter 1 我们全家都是空中飞人 手中握着飞往苏格兰的机票,开始旅欧新生活 小K的苏格兰幼儿园历险 带着苏格兰腔调到德累斯顿 一切就从国际学校重新开始 找寻新学校 进入德国幼儿园 Chapter 2 没有边界的教室 森林里的毕业典礼 小K的入学通知,入学前都会收到的红单 没有成绩单的小学一年级 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生活能力 “玩”就是德国小学生的主修课 小K的留级同学 德式教养的自律训练 不必自习的读书之夜 德国全年无休的公立安亲班 每个人都要具备“说故事的能力” 训练孩子体能的课外活动 中国台湾妈妈的母语教学课 德国小孩的福利 有一技之长比读大学重要 四季音乐会 Chapter 3 玩,才是主修课 你没看错,德国的小孩晚上7点就睡觉 最受德国小孩欢迎的传统节日 带3岁的小K逛博物馆 拥有一个“空白”的暑假 乌尔劳不从小开始 德国小孩的儿童节目 训练小狗陪孩子读书——狗狗计划 孩子的适应力是培养出来的 中国台湾与德国的教育大不相同 Chapter 4 关于德式教育,所有父母都想知道的Q&A 22个关于德国教养问题的Q&A,让你的孩子迈向更好的人生 后记——勇闯天涯第一站,尝试单飞的小K 序言 德国教育不只教孩子读 书,更教孩子生活 小K今年大学毕业,我很 开心在他毕业的这一年,《 没有边界的教室》的畅销增 订版可以付梓出版。 德国教育不仅影响了小K 的成长与学习方式,而且促 使我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和 观念不断进步。 正如出版本书的初衷, 我想要将德国教育中好的教 养方式,介绍给所有有育儿 困惑的父母,让所有的孩子 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将 来成为有用的人。 在德国生活的4年,我和 小K有很大的收获。除了更 加了解德国的教育方式,我 还见证并且学习德国教育中 所强调的生活教育的态度。 在东方教育中,主要以 成绩为导向,忽略培养孩子 的生活技能,因此许多学习 成绩好的孩子,不会做饭和 洗衣服,不会解决生活中遇 到的各种问题。除了读书, 似乎不用做其他一切事务, 因为担心孩子吃苦或做不好 的父母,早已帮孩子做好了 。 德国教育者认为,这样 的教养方式会剥夺孩子学习 的机会及降低孩子学习的积 极性,等孩子长大了,父母 再怪罪孩子这也不会、那也 不行,对孩子大失所望,让 孩子陷入挫败感,这不是我 们想要的结果,但想要改变 已经很难了。所以,德国教 育非常注重生活教育。 那么,德国教育者眼中 的生活教育是什么样的呢? 所谓生活教育,就是除 了教授知识,还能引导孩子 学习观察生活中的人、事、 物,这些都是老师教导孩子 的素材。我深刻地记得,小 K从上德国幼儿园开始,每 天都有一段时间老师带着孩 子到户外散步(除非天气恶 劣,否则是风雨无阻的,足 球比赛更是如此)。每天半 小时到一小时的散步过程中 ,经过的商店、树林、公园 ,看到的动物、植物……都 是老师的“教学书”,老师的 自然教育,教孩子学会各种 生活常识和技能。 不仅是学校老师,父母 也用同样的模式潜移默化地 教导孩子。父母会随时从各 个生活事件中引导孩子学习 礼仪规范以及自我管理的能 力,只要是孩子可以自己做 的,父母绝不代劳,只从旁 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做得 不好,父母便会示范给他看 ,让孩子再做一次(比如系 鞋带、穿衣服、整理玩具或 餐盘等)。 而当孩子犯错时,父母 和老师都会从中引导孩子, 告诉孩子犯错的原因,改正 错误而不是只会责骂。 德式教育最大的不同, 即在于身体力行,让孩子亲 身体验,学习自我判断。无 论是生活还是学业,或者是 兴趣培养,都是如此,这是 父母为孩子将来的独立做的 长远准备。孩子总有一天要 独自展翅飞翔,父母唯有从 小培养孩子丰满的羽翼,将 来才能飞得更高。 德国教育不仅是为了让 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 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挑战自我 。当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方 向,父母或老师会全力地支 持和培养,其他事情只要孩 子尽力做即可。他们不要求 孩子全能,只要完成作业就 可以,不求成绩是否名列前 茅,书包文具要孩子自己整 理,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哪 些是自己分内的事。 我也学习德国人的教育 方式,小K从上小学开始, 我不检查他的作业,因为老 师会纠正。我只要看他是否 完成作业,是否遇到困难。 如果我也遇到困难(当时在 德国,我的德语不是很好) ,我会和小K一起寻找解决 方法。 如果小K的成绩不好,我 会先问原因,然后希望他下 学期取得进步,而不会过度 干预。当小K有任何需要我 帮助的,他自然会来找我帮 忙。 小K申请就读美国大学, 无论是学什么专业,还是读 哪所学校,我几乎从没有干 涉过他的选择。孩子需要我 们提出意见的时候,我们会 提出一些比较好的建议,但 最后还是由小K自己决定。 我从德国教育中深深地 学习和领悟到:孩子有自己 的人生,只要他掌握正确的 方向,自己觉得好,就是最 好的选择!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不 同阶段,父母要随时调整与 孩子相处的方法与态度,更 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才 能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此外,更重要的是,父母要 多肯定孩子的优点,用赏识 的眼光、理性的态度看待孩 子的成长,才能让孩子自信 地成长,活出属于他们自己 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的未来有无限可 能。只要父母用心地浇灌和 呵护,一定的时间之后,种 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展现出最美的姿态。 2023年5月 于波士顿 导语 你认识那些生活中被塞满一长串课程、训练、课外活动的孩子吗?如果你让他们到美丽恬静的地方度假几天,他们将会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享受自我,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时间学习独处,这会让他们难以面对成年后的生活。 父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为他们报名了满满的才艺课程和补习班,这让孩子缺少了童年的欢乐。德国父母不会一味地要求孩子成绩名列前茅,也不会刻意要求孩子学习他不想学的才艺。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只能协助他们寻找方向,没有权利勉强孩子。只有让孩子从小拥有自由的空间,孩子才能懂得如何自己做决定,将来才能够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 后记 勇闯天涯第一站,尝试 单飞的小K 原本夜里12点多起飞的 飞机,直到凌晨4点多才终 于起飞。第一次独自旅行的 两个孩子,遇到了一次震撼 教育,他们在香港,必须注 意起飞时间、自己登机,必 须随时留意飞行过程中的安 全提示。这些问题,他们跟 着我们旅行的时候,都是我 们处理,现在则要两个孩子 学着自己随机应变,这真是 一个很好的训练,也是上天 历练他们的机会。 梦想起飞,报名参加德 国的青少年夏令营 从小一直都被我们带着 四处移居的小K,第一次尝 试单飞就是和另一位同学一 起飞到德国参加语言和足球 的夏令营。 大约在夏令营开始的半 年前,我们就做小K暑假前 往德国,继续学习德文的计 划。 这是个很不错的语言夏 令营,为期3周,课程的安 排并不紧凑,每天早上有语 言课程,下午则是踢足球, 或者其他的课外活动。这是 我极为喜欢、小K也极为习 惯的上课方式,相较于把孩 子的时间安排得过于充实的 教育方式,我更喜欢德式教 育,留给孩子更多自主学习 的时间,这样孩子能够感受 异地生活,以及与不同国家 孩子往来的学习方式。 在德国的青少年夏令营 中,营队给孩子设定的规定 看似严格,其实孩子拥有很 多自由。除了团体活动和上 课时间外,孩子可以与朋友 随时互动与相处,建立彼此 的友谊和讨论共同话题。使 用网络有严格的规定,仅在 特定的公共区域和教室里才 可以使用,在双人间的学生 宿舍中是没有网络的,这大 大降低孩子依赖网络的时间 ,让孩子用更多的时间来体 验生活、学习以及与他人互 动。 我们当初选择这样的夏 令营,是希望小K可以利用 漫长的暑假学习德文,又不 至于把暑假过得跟平常上学 一样,既能增进语言能力, 又能认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 的同学,我认为这是一件很 棒的事(多希望我们和小K 一样的年纪时,也有这样的 经历)。于是,当我们在网 上获得这样的信息,正好小 K的同学也想一起前往,事 不宜迟,于是我们便开始计 划。 从订机票开始,我便和 小K讨论。 原本Eugene的爸妈建议 ,让他们直飞到目的地莱比 锡,然后付费请学校派人来 接机。可是这两个小孩决定 ,自己从法兰克福进入德国 ,再自行搭车到学校,挑战 自己的应变能力。每年暑假 ,小K跟着我们回德国,无 论是夏令营、访友或者旅行 ,都从法兰克福的机场进出 ,所以这样的路线对他来说 并不困难,因此我为他们制 订了一条熟悉的路线,这样 让他们自己出发,不至于太 缺乏安全感。 因天气航班延误,是意 外的教育机会 凡事总是计划赶不上变 化。 出发的那一天,两个小 孩预计坐晚上8点的飞机, 从中正机场出发,到香港转 机,再飞到法兰克福。 我认为香港机场和法兰 克福机场,小K很熟悉,没 有问题。到了机场,航空公 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香港天气不好,你们要不要 提早一班到香港?这样一定 不会错过飞往法兰克福的飞 机。现在早一班还有座位。 ” 好吧,换了航班,提早 一个小时到香港。但香港仍 是雷雨不断,晚间的长程飞 机只能延迟、再延迟。 当我得知他们在香港的 飞机延误,感到有些紧张, 与他们用短信联系:“你们 不要搭错飞机就好了,已经 买的德国火车票如果错过时 间,就重新买票,安全第一 。”毕竟第一次自己出门, 所有的事都得学会自己处理 。 “OK,我知道。”小K回答 。 原本夜里12点多起飞的 飞机,直到凌晨4点多才终 于起飞。第一次独自旅行的 两个孩子,遇到了一次震撼 教育,他们在香港,必须注 意起飞时间、自己登机,必 须随时留意飞行过程中的安 全提示。这些问题,他们跟 着我们旅行的时候,都是我 们处理,现在则要两个孩子 学着自己随机应变,这真是 一个很好的训练,也是上天 历练他们的机会。 经过了10多个小时的飞 行,两个小孩下飞机后遇到 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到德 国国铁火车站,重新买票。 原本在网络上预订的是早鸟 票,因为飞机延迟抵达,已 经错过时间,因此必须以原 价重新买票。 目的地是莱比锡,远在 离法兰克福3个小时的车程 之外,于是他们两人拉着行 李,顺利地买到了票,找到 了正确的站台,搭上前往学 校的火车。 根据事先的查询,以及 学校提供的资料,学校坐落 在城市外围。从香港出发之 前,我告诉小K,抵达莱比 锡之后,如果时间太晚,就 直接乘出租车到学校报到。 结果第一次勇闯天涯的两个 大男孩,拖着大行李,买了 车票,搭上电车,边走边问 路,找到了学校。他们没有 使用我的“乘出租车”备用方 案。 而找学校的过程,让他 们事后觉得很有成就感!因 为下了电车之后还得步行约 15分钟才到学校,因此他们 一边问路一边找路,虽然多 花了些时间,但最终还是找 到了。 这些过程或许对大人来 说并不难,但对于第一次独 自离家,就遇上飞机延误的 孩子们来说是很大的震撼教 育。其实我真的很担心他们 在香港错过飞机。事实证明 ,我想多了。他 精彩页 手中握着飞往苏格兰的机票,开始旅欧新生活 等到真正住在欧洲之后,我慢慢发现“相爱容易相处难”,在欧洲生活,和想象中是完全不同的,至少浪漫的成分大大减少了。真实地面对欧洲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与旅行或短暂居留,是完全不同的。 苏格兰,我们来了 2004年仲夏,丈夫辞去了从事近10年的科技公司工作,我们决定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 这早已不是我们列在梦想清单里待完成的事。我们喜欢欧洲,每年都到欧洲旅行,小孩出生后,也带着他在欧洲各地穿梭。 原本以为,移居欧洲一定是老去后的事,等我们赚到足够的钱,等我们把孩子养大以后。我从没想过会辞去原本的工作,丢下家乡的一切,大老远地跑到欧洲居住。虽然这样的决定有些措手不及,连自己都觉得太快,但这不正是我们的决定吗?虽然感到有点梦幻,但既然决定了,就往前走吧! 当我们手中握着飞往苏格兰的机票,真的不敢相信自己就要离开,到另一个地方去生活。 在过往的几年,每一年去欧洲度假我们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但是这一次要长期居住,除了如愿以偿的欢欣雀跃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担忧。 我们的儿子小K(Kevin),在7个月大之后就加入了我们飞行旅游欧洲的行列,因此他从小就习惯被我们当成“行李”,在任何地方开始他的新生活。对他来说,欧洲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另一个家。 比起旅游,生活不浪漫 曾经有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到苏格兰居住?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我的丈夫申请了一所学校,要到苏格兰上学,我们全家自然跟着去。其实比较私人的理由就是,我们想去体验一下居住在欧洲的生活。大家都说欧洲太美了,我们每年都去欧洲旅行,却未曾削减再次前往的兴趣,因此萌生了“如果可以居住在欧洲该有多好”的念头。 但是等到真正住在欧洲之后,我慢慢发现“相爱容易相处难”,在欧洲生活,和想象中是完全不同的,至少浪漫的成分大大减少了。真实地面对欧洲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与旅行或短暂居留,是完全不同的。没有真正体验过,很难了解其难度。 在长居苏格兰之前,我们曾经到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Edinburgh)居住并游学了一段时间。 原本以为三四个月的时间很快,一转眼就过去了,没想到却感觉度日如年。大部分的时间我都花在往返超市和做三餐上;我们所租的短期公寓没有网络,电视只有3个台可供选择,而且画面还不太清楚;昂贵的物价让我们顾忌消费而陷入“哪儿也去不了”的窘境,因为一出门就感觉“花钱如流水”。 因此,丈夫出门上学后,我和小K几乎都待在家里,一起消磨许多无聊的时光。由于我们只停留3个月,无法带太多的行李,手边也没有书可以看,这样无聊地度过了一个多月后,我决定送孩子去上学,即使只上一个月也好。 于是我开始打听幼儿园。 小K的西方教育启蒙路 因为人生地不熟,我不知该从哪里着手,我们所认识的朋友,99%都不是中国人。于是我采用“土法炼钢”的方式,一家一家地找、一家一家地看,在我们租赁的公寓附近找。在我寻寻觅觅许久之后,终于发现距离我们居住的公寓大约5分钟车程处,有一所公立幼儿园,于是我急忙带儿子去参观,并且询问入学的可能性。 学校的秘书小姐是个典型的苏格兰人,20多岁,穿着传统,具有苏格兰人的友善,对我这位英文说得乱七八糟、词不达意的家长十分礼貌。她为我介绍并且带领我实地参观了学校,之后便带我到园长办公室,与园长讨论小K上学的可能性。 “请问你们是在爱丁堡工作吗?”园长问我。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