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负暄续话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中行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负日之暄,人莫知者”,晒太阳闲话,追思京华故人往事。“负暄三书”是经典的人文随笔系列,《负暄续话》为第二本。张中行先生回忆数十年前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师友,以及其他一些琐事。上至章太炎、辜鸿铭、胡适、周作人这样的学界泰斗,下至沙滩周边贩夫走卒,也有写到无名的僧侣异士。老一辈学人各有性情风骨,博识通雅,细碎的小事极有趣味,这本书的用意便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河北省香河县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先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主要著作有:《负喧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横议集》《说书集》《说梦草》《散简集存》等。
目录
辜鸿铭
张庆桐
梁漱溟
张东荪
叶圣陶
俞平伯
孙楷第
赵荫棠
两位美学家
再谈苦雨斋(并序)
诗人南星
李朝瑞
张寿曾
祖父张伦
杨舅爷
怪物老爷
汪大娘
柳如是
顾二娘
北大图书馆
府院留痕
我的琉璃厂今昔
隆福寺
农事试验场
药王庙
起火老店
由太湖石说起
彗星
风雨
物价
老字号
直言
关于贤妻
食无求饱
犊车驴背
集句
记忆
机遇
身后名
自嘲
自祭文之类
献丑
脸谱
真龙假龙
代笔
挥泪对藏书
一本译著的失而复得
前见古人
闲话古今
难得胡涂
由吴起起的东拉西扯
安苦为道
梦的杂想
蓬山远近
无题
后记
导语
张中行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三人又与邓广铭并称“未名四老”。
“他是中国古典文人的典范”:与季羡林、金克木、启功、周汝昌等大师平生风义兼师友,影响刘心武、扬之水、孙郁、叶兆言等后辈学人作家。
文笔冲淡,行云流水,当世的《世说新语》,“觉醒年代”:民国时期以北大为中心的学人往事。
后记
几年以前,我忙里偷闲
,写了几十篇记旧知见的文
章,集为《负喧琐话》。
1986年出版以后,有些相
识的,有些不相识的,大概
也是有时候难于消磨长日吧
,说看了并没有感到厌烦,
其中有几位并且说,如果写
续话,他还想看看。这意外
的奖掖使我忘其所以,去年
秋天,面前有纸笔,想不好
选个什么题材再涂涂抹抹的
时候,忽然想到二十年前在
朱洪武故乡看彗星的事,觉
得有意思,唯恐交臂失之,
就拿起笔写,写完一看,又
是琐话一类,于是一不做,
二不休,决定不负奖掖诸公
的盛意,写续话。由去年九
月起,到今年五月止,断断
绫续,写了五十多篇,算算
字数,已经超过琐话不少,
该打住了。涂抹的用意,当
然是萧规曹随,但也有需要
向读者交代一下的,所以加
写这篇后记。
先说说书之前,即书名
。有不少人不知道“负喧”是
什么意思,问我。我说,这
仍是书呆子言必称尧舜的陋
习,来自《列子》,《杨朱
》篇云:“宋国有田夫,常
衣组廣,仅以过冬,暨春东
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
有广夏(大屋)隗室,绵纩
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
之煊(同喧),人莫知者,
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原
意是嘲笑宋国的乡下佬,没
有供暖的房子和羽绒衣服,
只能靠晒太阳取吸。后来断
章取义,成为寒士的一种享
受,如韦应物诗,“负喧衡
门下”,金圣叹冒充施耐庵
的诗,“负曝奇温胜若裘”,
都是。我用负喧为书名,断
章之外还加点新义,是不只
“寒”,而且“闲”,因为不闲
,今事还自顾不暇,又哪里
能想到旧事。这样,有闲,
想想旧事,而且是在晒太阳
感到暖烘烘的情况下,就大
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
他冬夏与春秋”了。但是也
有不以我的得意忘形为然的
,说书名不明朗,会影响销
路。建议有上、中二策。上
策是改书名。怎么改呢?名
者,实之宾也,内容乱杂,
求名实相副,总得用《杂纂
》杂事秘辛》之类,也好不
了多少。中策是加个副题,
比如“奇书”,“一看就发财
,不看不发财”之类,也不
可行,因为是妄语,犯了佛
门大戒。幸而出版社有雅量
,说赔点钱,关系不大,所
以左思右想,还是取下策,
仍旧贯了。
再说说书之内,即内容
。本来是想也仍旧贯的,也
许受了开放之声频频传来的
影响吧,常常是说着说着就
走了嘴。我自己观照,这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琐话》大致是以外寓内,写
人,写地,写事,由字里行
间透露一点点思绪和情绪。
《续话》不完全那样,有些
篇像是外减少,内增多,甚
至喧宾夺了主。另一方面,
因为《琐话》大致是以外寓
内,所以思绪和情绪的显露
,也大致是怨而不怒,哀而
不伤。《续话》在这方面就
常常出了圈,思绪和情绪直
接出面,有时甚至像是动了
肝火。当然,还希望本源不
离开悲天悯人之怀。不过就
文论文,温柔敦厚的诗教,
总是退步了。说起来,这也
是想写而不再写的一个小来
由,因为想到,这已是道一
变,至于鲁,再不收场,将
成为鲁一变,至于齐,那就
糟了。这退步会有些影响,
影响之一是,以前来篱下听
琐话,也许多半能带着微笑
回去,听续话,大概不行了
吧?如果竟是这样,我只好
在这里向仍有雅兴来篱下听
的诸公道歉。
启功先生是表示仍想看
看《续话》的诸公之一。他
是有大名的人,我说看不能
白看,要写序捧场,于是他
写了序。我谨在此表示深深
的谢意。又,《琐话》重印
,周汝昌先生写一篇长跋,
早已出马捧场,我借这篇后
记的一点地盘,也表示深深
的谢意。
1989年夏日 作者于北京
燕园
精彩页
少半由于余生也晚,多半由于余来也晚,辜鸿铭虽然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我却没见过他。吴伯箫来北京比我早,上师范大学,却见过辜鸿铭。那是听他讲演。上台讲的两个人。先是辜鸿铭,题目是Chinaman,用英文讲。后是顾维钩,上台说:“辜老先生讲中国人,用英文;我不讲中国人,用中文。”这是我们在凤阳干校,一同掏粪积肥,身忙心闲,扯旧事时候告诉我的。我没见过,还想写,是因为,一,有些见面之外的因缘;二,他是有名的怪人,对于怪人,我总是有偏爱,原因之一是物以稀为贵,之二是,怪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来于真,或说痴,如果有上帝,这痴必是上帝的情之所钟,我们常人怎么能不刮目相看呢?
辜鸿铭(1857-1930),名汤生,推想是用《大学》“汤之盘铭”语,取字鸿铭,一直以字行,别号有慵人,还有汉滨读易者,晚年署读易老人。籍贯有些乱,追根,粗是福建或闽南;细就所传不同,有说同安的,有说厦门的,还有说晋江的。不追根就没有问题,生于马来亚的槟榔屿,父亲是那里的华侨。一说母亲是西方人。十岁左右随英国布朗夫妇到英国,先后在英国、德国读书,其后还到过法、意、奥等国。肚子里装了不少西方的书和知识。更出色的是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几种语文,尤其英文,写成文章,连英国人也点头称叹,以为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味儿,可以比英国的文章大家加来尔、阿诺德等。获得十几个学位,其中一个本土的是宜统皇帝赐的文科进士,也许就是因此而入了《清史稿》。二十几岁回国,巧遇著《马氏文通》的马建忠,得闻东方的书和知识,如所传禅宗六祖慧能之得闻《金刚经》,以为无上妙义尽在其中,于是改读中国旧籍。很快心就降服了,并由内而外,形貌也随着变,蓄发梳辫,戴红顶瓜皮小帽,穿绸长袍缎马褂、双梁鞋,张口子日、诗云,间或也流利地Yes,No,好辩,好骂人,成为十足的怪物。受到张之洞的器重,二十年,先在两广总督署,后在湖广总督署,都入幕府为幕僚。清末到外务部任职,由员外郎升郎中,再升左丞。清朝退位,政体改为共和,他衣冠不异昔时,表示效忠清室,尤其皇帝。也许以为人国学充四门博士之类不算变节吧,蔡元培校长请他到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等,他接受了。这,至少由他看,是割鸡用牛刀,心情的冷漠是可想而知的。其后还到日本讲过学,时间不很长,回国,总算迈过古稀的门槛,戴着瓜皮小帽及其下的发辫,去见上帝了。
我最初知道有这么个怪人,记得是在通县上师范学校时期,看《芥川龙之介集》,其中《中国游记》有一节记作者在北京访问辜鸿铭的事。作者问辜有高才实学,为什么不问世事,辜英语说得急而快,作者领会跟不上,辜蘸唾液在桌上连写一串“老”字。其后我就注意有关这位怪人的材料。道听途说的不少,靠得住的是以下两种。一是他自己说他是东西南北之人,因为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另一是特别受到外国人的尊重,有“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