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矿政(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精)/新经济史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温春来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国家的维系,有赖于资源的汲取。资源汲取的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传统中国国土广袤辽阔,地域差异千姿百态,在当时落后的交通、简陋的技术手段与信息能力的制约下,统治者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汲取资源呢?本书从重要性、稀缺性、交易费用、社会效果、国家的议价能力与多主体性等若干影响国家资源汲取模式的变量入手,结合开矿成本随时间递增的特点,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讨论清王朝的矿产资源汲取情形,在揭示清代矿政之模式及其内在缺陷的同时,论述了彼时国家治理的若干重要原则与面向。以上述经验事实为基础,本书进一步联系明清王朝对食盐、丝绸、瓷器、马匹等重要物资的汲取模式,结合15~18世纪国家转型的大背景,通过对“中央全面决定机制”“猜忌型决策”“行政造‘息’”“事例原则”等概念的阐发,揭示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作者简介
温春来,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南民族史、明清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主要著作有《从“异域”到“旧疆”:宋至清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与认同》《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主编)等。
目录
导言 国家的资源汲取模式
第一章 国家推动下的矿业兴起
第一节 逐渐走向开放的矿业政策
第二节 云南铜矿业的兴起
第三节 贵州铅矿业的兴起
第二章 资本问题及其解决
第一节 以民办矿业为主体
第二节 薄弱的民间资本
第三节 官方的资金借贷
第四节 道路的修筑、维护与运输风险
第三章 清代矿业税费政策
第一节 矿税的征收客体
第二节 矿业税费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矿税中的银
第四章 官方收益的产生机制与数量分析
第一节 京师与各省钱局铸息
第二节 滇铜铜息
第三节 黔铅铅息
第四节 矿税与矿业总收益
第五章 成本递增与矿业衰落
第一节 生产成本的递增
第二节 官方收益的递减
第三节 最后平衡点
第六章 成本约束与各方博弈
第一节 矿厂监管体系
第二节 中央集权的难题
第三节 定额与变通:清代矿厂的性质
第四节 “事例”定税:清代矿业税费政策的实践机制
第五节 财权中央集中体制的破坏与矿业衰落
结语 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一 15~18世纪国家转型
二 贡赋体制运作的两个变量
三 行政造“息”
四 中央全面决定机制
五 猜忌型决策
六 事例原则
附录一 滇铜取代洋铜的过程
附录二 冶炉与矿硐之关系
征引文献
后记
序言
“新经济史”
黄国信 温春来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
丛书,最终以“新经济史”命
名,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也
是一个有意识的选择。以“
新”来命名历史学或者历史
学相关学科,实在缺乏表现
力;更糟糕的是,“新经济
史”本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
中以数量分析而著名的经济
史流派。这两个因素,足见
以“新经济史”来命名一套丛
书,绝非明智之举。但我们
最终仍然行此下策,是希望
能赋予这一概念某种新义。
我们所谓的“新经济史”,是
结合经济史中的历史学派与
计量学派的学术理路,以中
国社会经济史传统为学术传
承,以历史上经济、政治、
社会、文化等密切联系的各
要素的整体组合为思考依据
,从历史过程的内在逻辑出
发,以阐释学术意义上的中
国传统经济体系为旨归,力
图据此与相关社会科学展开
对话,推动基于中国历史经
验的经济史解释模式学术理
路的形成与发展。
学界通常所说的“新经济
史”,兴起于1950年代的美
国,是计量方法与历史主义
方法竞争的结果。受德国经
济学历史学派的影响,
1880年代以后,历史主义
一直是美国经济史研究的主
流方法,研究者并不以新古
典经济理论为指导,而是强
调历史文献和历史数据统计
,意图从描述史料和统计数
据中形成理论。然而,
1950年代开始,经济学在
美国全面数学化。在一般均
衡原理得到数学的严格证明
后,1957年在美国经济史
协会的专题学术会议上,有
学者正式提出,同样可以用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历史
上的因果关系,这成为美国
新经济史的宣言,计量方法
开始挑战历史主义方法,并
逐步成为美国经济史研究的
主流。
在此背景下,1964年,
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Fogel)出版了《铁路与
美国经济增长:计量经济史
论文集》一书,成为美国新
经济史的代表作品。该书以
新古典理论为指导,意在基
于计量,精确地对铁路与美
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予以新解
。此前,著名发展经济学家
沃尔特·罗斯托(Walt
W.Rostow)认为,铁路是
美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动力,
铁路降低了运输成本,扩大
了国内市场,并且带动了煤
、铁和现代工业的成长。这
一观点得到经济史学界的广
泛认可,成为经典论述。不
过,福格尔认为,这一论述
缺少足够的数理支持,只能
视为一种假说。因此,在缺
乏直接数据的情况下,福格
尔极有创意地采用了反事实
推定法,他推算如果没有铁
路,美国的经济增长会受到
多大影响。为此,他设定了
一系列指标,并用线性规划
模型,据已有数据创造数据
,计算出1890年铁路带来
的货物运输的社会节约是
5.6亿美元,仅为当年GDP
的4.7%,铁路建设对钢铁
、机械、木材等产品的购买
量为3211万美元,仅占制
造业总额的3.94%。综合两
个数据后,他觉得罗斯托关
于铁路是美国经济起飞重要
动力的结论,是有问题的。
福格尔新论一出,引起
了美国经济史学界的强烈关
注,支持者众,批评者亦不
少。但他把由直觉推论得到
的结论,置于科学主义的计
量分析之下,具有极大魅力
。由此开始,以计量为主要
方法、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
论指导的“新经济史”在美国
蓬勃兴起。1968年,道格
拉斯·诺斯
(DouglassC.North)的
《1600~1850年海洋运输
生产率变化的原因》发表。
该文用每吨货物的平均海洋
运输成本来衡量海洋运输生
产率,认为1600年至1850
年轮船代替帆船之前,货物
的平均运输成本下降,海洋
运输生产率提高。而造成这
一变化的原因,不在众口一
词的海洋运输技术进步,而
在海洋运输的安全性加强和
市场经济规模扩大。而后者
的动力,来自制度的变革。
诺斯的研究,把新经济史的
计量分析演化成经济学史上
的新制度学派,制度从经济
分析中的常量,一跃成为内
生变量,“新经济史”由此进
入一个新阶段。
实际上,比“新经济史”
在美国的兴起稍早,在法国
,计量方法也在历史研究中
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国年鉴
学派大约从1930年代起,
逐步将计量方法引入历史研
究。他们首先利用计量开展
价格史研究,并逐步将其发
展为“系列史”。所谓系列史
,就是将一组同质的事实材
料,尤其是数字材料,排成
一个序列,以分析其在特定
时间范围内的变化,既包括
价格、税收等经济史数据,
也包括宗教文书、建筑等同
质数据。在系列史中,过程
成为研究对象,时间的同质
性被消解。由此,最终发展
出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历史非连续性
论断。此后,年鉴学派又将
计量方法引入心态史研究,
推动历史学的计量化,比美
国“新经济史”走得更远。
……
第二,坚持整体思维的
基本原则,但不避讳模型思
维。鉴于计量经济史研究数
理模型存在设定的常量和外
生变量多而内生变量少,并
且无法处理变量的突变等缺
陷,我们希望坚持整体思维
,从一堆复杂的历史现象里
,尽可能地观察到更多的变
量,进而从历史的内在逻辑
出发,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确定哪些是变量而哪些是
常量,哪些应该深入展开,
以及变量会不会突然跳转、
常量与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