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论及反智主义,《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是一部不可绕过的作品,它定义了一种不但在美国,也在现代世界政治中广泛存在的社会思潮。 在这本书中,霍夫施塔特回溯历史,从宗教、文化、商业和教育几个维度,系统梳理了美国反智主义的起源及演变。它发端于美国建国之初,在美国政治中或隐或显,渗透到社会各层面,构成了不同于美国成文的法律制度之下的另一种力量,深远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社会生态。 虽然写于1963年,但本书的分析跨越了时代也跨越了国度,为我们理解当下美国及他国一些政治乱象提供了启迪。 作者简介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1916-1970),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历史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专注于美国政治、文化史研究。他博学善文、著述丰赡,曾两次获普利策奖(其作品《改革时代》和《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分别于1956年和1964年获此殊荣)。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读 第一章 我们那个时代的反智主义 第二章 论智识的不受欢迎 第二部分 心灵的宗教 第三章 福音派精神 第四章 福音主义与信仰复兴主义者 第五章 对现代性的反抗 第三部分 民主政治 第六章 绅士的没落 第七章 改革者的命运 第八章 专家的崛起 第四部分 实用性文化 第九章 商业与智识 第十章 自立与励志技术 第十一章 主题的变奏 第五部分 民主制度下的教育 第十二章 学校与教师 第十三章 生活调整之路 第十四章 儿童与世界 第六部分 结论 第十五章 知识分子:疏离与顺从 注释 附录 美国历届总统及其任期、党派 序言 其他作者通常放在导言 中的内容,我将尝试在前两 章中完成,即阐释本书渊源 、写作目的以及关键术语。 但首先,有一件事尤当予以 明确:本人所做一切,仅仅 是将反智主义观念作为一种 观察手段,以此窥探美国社 会与文化的不同方面,深入 那些相对阴暗、不那么光鲜 亮丽的角落。本书尽管在多 处存在文献引用,却绝非一 部正式的历史著作,而更多 意义上属于一部个人作品, 其中的史实细节皆是根据本 人个人观点组织铺排。至于 主题本身的展开则甚为随心 所欲,故支离破碎之感在所 难免。 如果有人想要运用长篇 大论的文字,从底端来审视 像我们这样的社会,那么他 必须冒着伤害国民自尊的风 险,不过这种自尊也只会转 移我们的注意力,令我们忽 略了当务之急:揭开我们文 化痼疾的冰山一角。除此之 外,他也必须下定更大的决 心,敢于承担少许这样的风 险:助长那虚伪而自大的反 美主义。在当今的欧洲,这 种反美主义普遍都披着这样 一件外衣一“知情人士对美 国的批判”。美国人惯于自 夸又极度敏感,即便称不上 最有自我批判意识,至少也 算得上是世界上最为自觉、 最有忧患意识的民族。他们 永远都在关注各种事情的不 足之处,无论是关于他们的 国家道德、国家文化还是国 家目标。而正是这种不确定 感,赋予了美国知识分子某 种带有特殊利益的批判能力 。某些人会对这种自我批判 的思想断章取义,有意夸大 其词或歪曲其意,这种风险 难以规避。然而,仅仅因为 担心隔墙有耳,担心遭人滥 用,便将这种卓越进取的自 我纠错精神束之高阁,这样 的理由更是站不住脚。在这 一点上,笔者格外赞赏爱默 生的看法,他曾写道:“我 们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我们美国人素有肤浅的恶名 。那些伟大的人、伟大的民 族,他们从来不曾自吹自擂 、当众出丑,他们深谙世间 的恐怖,但他们不做现实的 逃兵。”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