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冰心日记研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嵘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目前国内学者出版的第一部研究《冰心日记》的著作。作者梳理了日记中关于国际交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史料,通过日记勾勒出冰心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学生活,分析总结了冰心日记的文体风格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观念。作为研究《冰心日记》的创新性成果,本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日记体文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嵘,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2016—2017 年,参与了冰心日记的整理与注释工作。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上编 《冰心日记》中的史料
绪论
第一章 关于国际交流状况的史料
第一节 国外访问日记的内容概况
第二节 日记中有关国际会议的史料
第三节 日记中有关国际关系的史料
第二章 关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史料
第一节 日记中有关农业建设的史料
第二节 日记中有关手工业建设的史料
第三节 日记中有关重工业建设的史料
第三章 关于国内文化建设的史料
第一节 日记中有关文化交流活动的史料
第二节 日记中有关文化考察活动的史料
第四章 关于冰心个人生活的史料
第一节 日记中有关冰心身体状况的史料
第二节 日记中有关冰心文学创作的史料
第三节 日记中有关冰心参加社会生活的史料
第四节 日记中有关冰心阅读生活的史料
结语
下编 冰心与同时代作家日记的互文研究
绪论
第一章 作家日记概况
第一节 作家日记的出版情况
第二节 作家的日记态度
第三节 作家日记研究现状
第二章 日记的文体风格
第一节 文白相夹的语言特点
第二节 叙议结合的体例特点
第三节 真实与隐晦相结合的表达特点
第四节 集体主语与朴素平实的风格特点
第三章 日记中的家庭生活
第一节 作家与父母辈的关系
第二节 作家与同辈的关系
第三节 作家与晚辈的关系
第四章 日记中的劳动生活
第一节 日记中的劳动人民形象
第二节 日记中的劳动人民生活
第三节 日记中的劳动观念
第五章 日记中的文学生活
第一节 作家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 作家的文学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冰心(1900—1999)是
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终身笔
耕不辍的文学大家。青年冰
心以“爱的哲学”和“冰心体”
的文体风格闻名于世。①她
早年的小说《两个家庭》《
超人》、散文《笑》《寄小
读者》《往事》、诗歌《繁
星》《春水》,是中国新文
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郁
达夫1936年引用雪莱吟咏
云雀的诗句:“是初生的欢
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
的星辰……”,认为这“一字
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
批评之上,我想是最适当也
没有的事情”。三四十年代
,冰心小说《相片》《我们
太太的客厅》以及以“男士”
为笔名创作的系列小说“关
于女人”,六十年代,冰心
的散文《樱花赞》《一只木
屐》等,皆真挚优美典雅,
是那个年代的空谷幽兰。晚
年冰心又以“童年杂忆”“关
于男人”等系列回忆性散文
和《我请求》《无士则如何
》等杂感,完成了一次风格
上的转型。
冰心一生70多年的文学
创作,有两个方面是不变的
,一个是主题以爱为中心,
另一个是字里行间总表现着
作者人格的高洁无染。也有
两个方面是变化的,一个是
文体方面,早期和中期多为
抒情散文,晚年则以杂感和
回忆录为主;另一个是语言
风格,早期和中期散文偏于
清丽典雅,有着“鸭梨儿”的
“清脆”,①晚年则洗练通脱
,时有锋芒显露。冰心创作
中这些变与不变的因素,也
交织映现在她那些作为私人
写作的当代日记中。
冰心经典作品的研究,
历经百年,已经比较充分;
而关于冰心日记、书信的整
理和研究,则还处在初始阶
段。刘嵘博士继冰心文学馆
原馆长王炳根先生之后对冰
心日记展开了细致深入的研
究,这本《<冰心日记>研
究》专著,和王炳根论文及
其长篇传记《玫瑰的盛开与
凋谢一冰心与吴文藻》的相
关章节,共同填补了冰心日
记研究领域的空白,也打开
了冰心生平研究、冰心私人
言说与公开作品互证研究的
广阔空间,同时还从一个角
度丰富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
精神世界的研究。
关于冰心日记,还请读
者看本书的详细阐释,我则
简要概述一下我所理解的冰
心文学创作特色,为本书的
阅读提供一个铺垫,也以此
向从事冰心日记研究的青年
才俊致敬。
一 万全之爱与乐夫天命
冰心的“爱的哲学”有形
而上思考与现实人生关怀两
个层面。
时光永恒、人生有限,
人常常难免为生命的短暂感
到无奈和惶恐。在对生命作
形而上思考的时候,青年冰
心以“万全之爱”来抵御终极
的虚无。在散文《“无限之
生”的界线》中,冰心借人
物之口表明死亡不过是生命
“越过了‘无限之生的界线’”
罢了。想象中,死去的宛因
②对活着的冰心说:“我同
你依旧是一样的活着,不过
你是在界线的这一边,我是
在界线的那一边,精神上依
旧是结合的。不但我和你是
结合的,我们和宇宙间的万
物,也是结合的。”青年冰
心在有差别的生命中看到了
生死之间、万物之间的内在
统一性,由此超越死亡给生
命带来的恐惧,甚至赋予死
亡以一层宁静的诗意美,并
且在思辨中给孤独的个体生
命带来宇宙大家庭的融融暖
意。在《往事(一)之二十
》中,青年冰心想象中的死
亡是“葬在海波深处”,“在
神灵上下,鱼龙竞逐,珊瑚
玉树交枝回绕的渊底,垂目
长眠”,“从此穆然,超然”
。在这空灵无迹的浪漫想象
中,死亡意境有着生的灵动
,却没有尘世的芜杂,从而
实现了生命在凡间难以企及
的超然、静穆。
晚年冰心,不再构建死
是生之延续的浪漫图景,而
是坦然接受生命必然会终结
的真相,在生死问题上展现
出旷达、幽默的智慧。88岁
时,冰心在病痛的困扰中,
想起老子《道德经》中的句
子:“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展示出对躯壳不执念的通脱
态度。(《病榻呓语》)她
受孔子“骂”原壤“老而不死
是为贼”的启发,请人刻了
一枚“是为贼”的闲章,嘲弄
自己的长寿。(《一颗没人
肯刻的图章》)到91岁高龄
,她依然既保持着生活的热
忱,又了无牵挂地坦然直面
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她说
:“我自己从来没觉得‘老’,
一天又一天忙忙碌碌地过去
,但我毕竟是九十多岁的人
了,说不定哪一天就忽然死
去。至圣先师孔子说过:‘
自古皆有死’,我现在是毫
无牵挂地学陶渊明那样‘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疑’。”(《我从来没觉得老
》)
……
结语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
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
,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
点缀得香花迷漫,使穿枝拂
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
痛苦,有泪可掉,也不是悲
凉。”(《寄小读者·通讯十
九》)冰心在散文中展示出
的圣洁的济世爱心,曾经温
暖了无数在人生跋涉中感到
孤寂的男女,引导人性往善
良友爱的方向发展。1931
年沈从文曾说:“冰心女士
的作品,以一种奇迹的模样
出现,生着翅膀,飞到青年
男女的心上去,成为无数欢
乐的恩物。”①冰心的爱的
文学,仍然是21世纪人类不
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冰心文学创作的经典性
,奠定了冰心日记研究的意
义前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