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缘在之思(张祥龙先生纪念文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张祥龙哲学思想评述的文集。
张祥龙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在现象学和中国哲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对现象学的研究极富新见,在汉语学界乃至国际现象学界都卓然自立。他在比较哲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卓越的探索,为深化哲学理解和各文明哲学之间对话,带来了诸多启发,开创了包括印度哲学在内的东西方哲学比较的新思路。他同时也是一位当代视野下认同儒家文化的思想者、儒家传统价值的践行者。他通过现象学等西方哲学视角,展开对儒学的解读和阐释,在当代学林独树一帜,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儒学思想当代建构的重要代表人物。“儒家文化保护区”的提出,更是得到文化界瞩目。
本文集由张祥龙的弟子中山大学教授朱刚主编,在众多学者的评述文章中撷英拾萃,集结成书。文集的特点是注重张祥龙作为一位实践派的思想者,通过结合张祥龙的生平事迹与学术历程的发展,来对他的思想进行评述。学者们通过各自记述与张祥龙的思想交往,回忆他对自己及学术界产生的影响,从一位人物折射出近几十年来中国哲学界的面貌。
目录
第一部分 亲亲之思——来自家人的怀念
和祥龙在一起的岁月 张德嘉
父亲和我 张泰苏
第二部分 缘中共在——来自师友的纪念
当代中国哲学天空的一颗巨星——我心目中的祥龙教授 张翼星
回忆我和张祥龙先生学术交往的开端 罗嘉昌
祥龙兄走了! 陈家琪
不寻常的“纯粹”———哀悼张祥龙离去周年有感 杜小真
在张祥龙追思会上的发言(附一则) 邓晓芒
融汇中西印,创新哲学观——张祥龙学术思想真谛新探 王东
祥龙之道 赵敦华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悼祥龙 尚新建、杜丽燕
在张祥龙追思会上的发言 冀建中
深切缅怀张祥龙老师 傅有德
如水祥龙 李晨阳
缅怀张祥龙(一) 牟博
缅怀张祥龙(二) 牟博
“孑然弗伦,洗然无尘”——处士张祥龙七七四十九日追思 倪梁康
张祥龙老师走了 单之蔷
纪念张祥龙教授 格奥尔格·斯汀格
拈香一瓣忆人师 傅永军
在张祥龙教授追思会上的发言 韩水法
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 梁治平
悼祥龙 江怡
怀念祥龙老师 李超杰
我所认识的张祥龙老师 龙晶
纯粹而且天真的哲人 孙周兴
忆张祥龙先生下乡 赵法生
因缘——纪念张祥龙老师 陈小文
一个开放的儒家,有信的儒家——悼念张祥龙先生 黄裕生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追忆与张祥龙教授的两面 应奇
诚者自成,而道自道——纪念张祥龙先生 孙向晨
绕道而远,历远弥近——纪念张祥龙老师 陈德中
“缘在”与记忆 仰海峰
最后一位君子——敬悼张祥龙兄 白彤东
真儒祥龙——缅怀哲学家张祥龙先生 冯哲
怀念张祥龙老师 冯哲
缘在赤子心——纪念张祥龙教授 陈建洪
依缘而生:依张祥龙老师意缘之意生 温海明
缘在知几——张祥龙老师的哲人之思 吴飞
一个人的会饮———纪念张祥龙先生 王立刚
我与祥龙先生二三事 孟强
永远的缘在——纪念张祥龙老师 王俊
“气”“象”有深意——怀念张祥龙老师 张任之
一直在我的灵魂里:悼念祥龙先生 林光华
回忆张祥龙老师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一次讲座 祝帅
悼念张祥龙先生 毛朝晖
边缘记忆:缅怀张祥龙老师 程炜
张祥龙先生是我心目中的“求道者” 邹晓东
悼念张祥龙先生,记与先生的一次缘分 李竞恒
记“现象学导论读书会”——谨以此文纪念张祥龙老师 李佩
第三部分 师恩永在——来自弟子的纪念
回忆张祥龙老师 郑辟瑞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张祥龙先生杂忆 王志宏
如岗如川——亲炙恩师张祥龙先生的感念 李旭
怀念吾师,他引导我们寻求真理 朱刚
何以报得三春晖——点滴记忆中的恩师 张晓华
老师,我们会继续和您一起,“探索美好的事情” 赵炎
与恩师之二三事 朱松峰
“先生移我情矣”——追忆恩师张祥龙先生 蔡祥元
沧海月明桴不归——追忆祥龙师 李峻
纪念恩师张祥龙教授 王珏
张祥龙先生思想侧记 朱锦良
忆恩师 张赛赛
追忆张祥龙老师 祁伟
纪念恩师张祥龙先生 许文超
怀念张祥龙先生 张晋一
怀念张祥龙老师 刘飞飞
附录
附录一、师母张德嘉在张祥龙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赵成文整理)
附录二、张祥龙先生哲嗣张泰苏在张祥龙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赵成文整理)
附录三、张祥龙先生追思会亲友发言概要(赵成文、周艳辉、李峻整理)
附录四、至情至性——张祥龙先生古典书院座谈记录(窦建英整理)
附录五、来自各界的挽联挽诗
附录六、张祥龙先生简明年表(李峻整理)
编后记 朱刚
导语
本文集会聚了当代中国与张祥龙先生有思想交往的众多哲学学者与知识界人士,追忆张祥龙——这位思想的引领者是如何以自己的一生影响了当代哲学界的发展。
感人至深的真切记述,交织成一幅繁星闪烁的思想图景。
后记
2022年6月8日,恩师张
祥龙先生不幸辞世。先生辞
世后,师母和恩师公子泰苏
痛彻心扉,其生前亲朋好友
、门生弟子无不哀痛不已,
甚至很多受先生之品行与思
想感召的素昧平生者,亦深
感悲恸。情动于衷而不能已
,很多人写了怀念和纪念先
生的文章。这些文章或回忆
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或
礼赞先生的为人为学与哲思
,或感念先生对自己的引导
、教化,不一而足。先生曾
把海德格尔的Dasein译为“
缘在”。这些文字正是先生“
缘在”的见证,见证了先生
的世间生命虽然离我们而去
,但其缘发的生命又如何缘
缘无尽……
为了这些见证性的文字
不致散佚,也为了不辜负大
家对先生的深情怀念,师母
嘱我将这些文字收集起来,
汇编成册。
这里且将收录、编辑过
程中的相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本文集为纪念性文
集,且受篇幅所限,故所收
录者限于与先生生前有实际
的生活、学术、思想交往的
亲朋故旧和门生弟子的回忆
纪念和评价性文字。先生辞
世后,网上也涌现出许多与
先生虽无缘相识但受过先生
影响的朋友写的悼念文字,
我们深为感动,但因篇幅有
限而不能一一尽收,尚祈谅
解!
二、本文集主体由三部
分构成:第一部分“亲亲之
思——来自家人的怀念”,
收录师母德嘉女士和先生公
子泰苏的怀念文章;第二部
分“缘中共在——来自师友
的纪念”,收录先生的老师
、同事和友人的回忆纪念文
字;第三部分“师恩永在—
—来自弟子的纪念”收录恩
师弟子们以及两篇再传弟子
的纪念文章。
三、先生思想学问虽出
入古今东西,但终以儒家为
归宿。为体恤先生精神,文
集第二部分来自师友的纪念
文章我们以齿为序;少数同
一年龄的作者,因不便查询
具体出生日期,我们以姓氏
拼音首字母为序。第三部分
来自弟子们的纪念文章,我
们以入师门先后为序;同一
年人门者,博士为先,硕士
次之。
四、2022年7月27日,北
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与北
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
室为先生举办了追思会。师
母和泰苏在追思会上的发言
我们根据录音整理出全文分
别作为附录一、附录二收录
于文集后。其他代表的发言
我们以概要的形式作为附录
三附于文后。其中部分发言
者后来提供了完整的发言稿
,我们也将它们作为单独的
纪念文章收录在本纪念文集
正文部分,但为了体现此次
追思会发言情况的整体面貌
,我们仍在附录三中呈现了
他们的发言概要。
五、2021年11月20日下
午,先生在上海青浦古典书
院与柯小刚、李旭及古典书
院师生等举行了一场座谈。
在这场座谈中先生回忆了他
年轻时如何通过自学以治学
的经历,以及对古今中西相
关思想的会通缘构,内容丰
富,从中可见先生的治学历
程与思想风格。柯小刚提供
了这次座谈的文字整理稿(
由窦建英整理),我们亦作
为附录收录于此(详见附录
四)。
六、先生辞世后,许多
亲友或单位写了大量情深意
长的挽联或挽诗。我们也不
忍见之散佚,亦收集汇总作
为本文集附录五。由于许多
挽联是以单位或集体名义撰
写,不便以齿为序,我们遂
以个人姓名、单位名称或集
体中排名在前者姓名的拼音
首字母为序。
七、先生弟子李峻整理
了先生简明年表,我们收为
附录六,以见先生生平大略

八、本文集所收录纪念
文字(包括追思会发言概要
、挽联、挽诗)的绝大部分
已得到作者或发言者的认可
与授权,其中部分以集体名
义撰写的挽联或悼文我们未
一一联系作者,也有个别挽
联,因未能找到作者联系方
式而无法与作者联系,凡此
均请谅解!
在接到师母嘱托后,我
深感责任重大,遂与启祥师
兄反复商量选文原则、编纂
体例等问题,并征求才茂师
兄、成文师兄、祥元、李旭
、文菁、李峻等同门意见。
编纂过程中,文菁前期收集
了绝大部分文章,为后期的
编纂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成文、祥元、李旭、王珏
、宫睿、文菁等同门协助联
系了相关作者,请他们定稿
和授权。成文还整理了师母
和泰苏在老师追思会上的全
部发言内容,并与周艳辉、
李峻一道整理了其他代表的
发言概要。最后李峻编撰了
老师的简明年表。所以文集
编纂工作虽由我统筹,但实
际上是诸位同门一道合作才
得以完成。文集编好后,也
请师母和泰苏加以审定。
文集的编辑与出版离不
开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
持,这里要对北京大学出版
社,尤其是编辑出版了张老
师多部著作的王立刚先生和
本书责编李澍女士,表示由
衷的感谢:如果没有他们的
理解、支持与辛劳,特别是
李澍女士对文集的细心编校
与对文字的必要修订,本文
集将无法顺利面世!
由于时间仓促,兼编者
水平所限,本文集必有不少
疏漏之处,尚祈诸位作者、
读者尤其是师母和泰苏谅解
精彩页
祥龙离开已经半年,我现在在美国儿子家里。这次赴美与往次不同,离开家关紧大门时,心里一阵刺痛和不舍,感觉把他一个人丢下了。抵达耶鲁泰苏的家中已经将近傍晚,他的两个孩子还没放学回家。听到接他们的汽车开进车库,我就站在房门口等着;砰的一声厨房后门打开,一阵急促的脚步奔上楼,雯雯在前,弟弟跟在后面,看见我两人猛地停下,眼神露着紧张和不安,我叫了他们的名字,孩子们扑过来,紧紧搂住我。他们知道:爷爷没有了,对奶奶这是天大的事。
离开北京之前,去万安公墓看祥龙。钥匙打开小小的铁门,精美的骨灰盒正面插着他的照片,纤尘不染。我失声哭泣,不停地只说着一句话:这里这么冷,怎么办?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
曾有人说回忆都是感性的,带着幻想的,这不无道理。走到终点的恩爱夫妻,一辈子就像一场旅行,过程中无论有多少困难、波折,留下的都是美好难忘的记忆。最近还有学生说,当年师母最不喜欢别人说张老师帅。不记得有人跟我说过他帅了,但对祥龙50多岁时仍然被看成是30多岁的形象,那些年我的确一直“耿耿于怀”,可这些只是我们家庭生活的花边而已,要写我们的日子,想写该写的实在太多,特别遗憾自己不善写作,如果拥有这种能力该有多么幸福。眼下,我只能尽量把最珍贵的一部分记下来。
我们是1977年春夏之交,经一个共同的朋友介绍而开始通信的。祥龙在北京,我在内蒙古。那时候一般人之间写信的习惯是姓名后面要加上“同志”或是“同学”之类的后缀,信尾签名的上面用“此致”表示礼貌。我们很快去掉了后缀,然后又去掉了姓;“此致”也换成了“祝好”。这不是因为熟悉而是因为相互有了好感。不久,样龙就去天津见了我的父母,妈妈来信说对他的印象很好,他看起来老实,是读书人的样子。通了几个月的信,各自心里应该都感觉到了那种相互的吸引,可见了面还是会有生疏的感觉。第一次去他家的第二天,祥龙爸爸妈妈带我去紫竹院公园散步,走走坐坐问了我许多问题,也讲了样龙很多事情,告诉我他特别的老实厚道。那次散步让我喜欢上两位良善、通达的老人,相处觉得非常安心。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一个北京的家庭接受一个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并不寻常。祥龙在日记里写着:“就这么半天时间,他们便视德嘉为知己。”年轻时,自己希望找一个“有思想”的人,我见到他后就一直期待着看到他的这一面。祥龙本就不善言谈,加上刚见面的拘谨,没有立即向我展现出他的“思想”;直到他第一次带我去爬山,路上讲了他的很多经历、爱好和精神追求,那些都令我感动不已,深陷其中。我们的恋爱是从这个时候真正开始的。祥龙去世后,翻看他留下的几十本日记,1972年开始,一直写到离世,整整50年,里面既有他年轻时的困惑和思考,也有他从师贺麟先生后的开悟和兴奋,还有他学习并教授哲学过程中的不断追求,他的思想从未停止过。
P3-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