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爱喝酒,酒量却不如白乐天;苏东坡爱饮茶,专门写《啜茶贴》教朋友煎茶;苏东坡还是“吃货”,专门到同州吃蒸羊羔……
读苏东坡,跨越千年,走一走他经过的路,遇见那些与他相似的人,陶渊明、张岱、黄山谷……每一篇帖中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段文章中都蕴含着生活之味。走近苏东坡,感受古代文人们的精神生活与内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个苏东坡 |
分类 | |
作者 | 王亚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苏东坡爱喝酒,酒量却不如白乐天;苏东坡爱饮茶,专门写《啜茶贴》教朋友煎茶;苏东坡还是“吃货”,专门到同州吃蒸羊羔…… 读苏东坡,跨越千年,走一走他经过的路,遇见那些与他相似的人,陶渊明、张岱、黄山谷……每一篇帖中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段文章中都蕴含着生活之味。走近苏东坡,感受古代文人们的精神生活与内核。 作者简介 王亚,湖南辣妹子。行止由风。以拿过画笔的手操刀文字,调配汤羹一般操持日子,素净又恣肆地生活。著有散文集《此岸流水彼岸花》《一些闲时》《今生最爱李清照》等。现居湖南株洲。 目录 十个苏东坡 快哉风 明月前身 在镜子里照见陶渊明 苏东坡的朋友们 未了因 至情人 东坡食单 东坡啜茶帖 东坡好酒帖 夜航船 执简记 永州的气息 事了拂衣去 序言 晨醒,不知几时,窗外 有飞蛩低鸣。天色变亮,月 便渐渐迷糊,成了一抹晕开 的牙白色。半空中倒有几撇 轻云,在深青灰如布面的底 子上,游来荡去。 天的深灰渐渐褪去了一 二分,又被敷上了一重新的 颜色,一重灰一重蓝,成了 深蓝灰,衬得云更好看了。 原本轻盈的白,如今又加了 一重,先前显得轻飘飘的云 ,忽而跟长胖了似的,干脆 停在那儿,动不了了。白胖 的停云衬得天益发趋于阒静 ,安宁得有些慈悲。 “停云,思亲友也。”这 是陶渊明诗《停云》里的序 ,他的云积了雨,霭霭阴翳 。雨来雨歇,云行云停,唯 “停”字慈悲,可承载思念。 六百多年后的一个冬天,在 儋州的苏东坡看海外停云, 也起了思念,作《停云》四 首,是隔着时空与陶渊明两 相应和。 于人的时间而言,天上 的日月星辰都是恒在的,而 人们头顶的云从来都不是同 一片。唤醒陶渊明前夜酒梦 的阳光也映上了苏东坡的窗 ,挂在苏东坡庭中疏桐上的 月也是陶渊明荷锄归时的那 一轮。天上云总悠然而来倏 然而往,如同时间的流动。 苏东坡与陶渊明隔着的六百 多年里,多少云来了又去, 就有多少时间与世事消弭无 踪。时间的流逝里,时与事 皆浮云,终得散尽。 与东坡同时期的画家郭 淳夫擅画山水寒林,画面旷 远之处,总有烟云缥缈。他 在《林泉高致》里写云:“ 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 ,秋疏薄,冬黯淡。”其实 ,云又何止“融怡”“蓊郁”“ 疏薄”“黯淡”四态,它们自 来飘忽不定、变化万端。天 空所有的变化几乎都在于云 ,仿若世人生命里的各种遭 际,连苏东坡的人生也脱不 开这飘忽。 或者说,停云更多时候 是一场迷藏,似在山重水复 间寻出路,停云之后,始得 舒卷自如。 人的行止亦如是,走走 也须停停。来来去去,总得 寻一席之地暂歇,歇好了再 停停当当前行。譬如“乌台” 一案后,苏轼“停”在了黄州 ,东坡开荒地,也筑雪堂, 停些时候才有了“谁怕”的徐 行,而后再往惠州往儋州也 心到人安。柳河东在永州一 停便是十年,以山水洗困顿 ,也将山水铺纸作文章。张 岱停在西湖做了一个冗沉的 繁华梦,梦外亦只剩他的孤 独。陶渊明最洒然,在南山 “停”下来就不走了……我“停 ”在光阴的这一端,看他们 行一程歇一程。他们与世俗 人一样,不过是在时间里停 了一回。他们又不同于世俗 人,浮云散尽,日月淹忽, 他们还在长长久久地走。 宋乾道三年,朱熹也有 一程行止,由新安往长沙访 张拭并会讲岳麓。是年冬, 二人结伴游衡岳,过槠洲浦 湾时,见山川林野风烟景物 一如诗境,便靠岸停船歇了 一夜后,又往衡山。那日停 云霭霭,天寒欲雪,衡云湘 水,于斯攸归。 后来,人们将此地命名 为“朱亭”,意为朱子停歇处 。 朱亭就在湘江畔。我在 朱亭看天上停云,也看湘江 北去,如同看苏轼、陶渊明 、张岱、朱熹们的行止。我 拉他们铺毡对坐,一同看云 停停走走,他们便在我这里 也停了一回。本书大约能算 佐证。苏轼是主客,停得最 久,其余则权当他邀约的来 客。他们仍旧是天上云,而 我匍匐在地。 我看停云时,也起思念 。 记得祖父在世时,最爱 哼《空城计》,第一句是“ 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他唱的时候,并非像京剧 演员一样,将这一句算作铺 垫,重点在后面的苦心孤诣 。他唱的重点就在散淡上面 ,喝了点酒会更不一样,眯 缝着眼,轻轻缓缓地击节, 脑袋随着韵律曲宛摇晃。祖 父的哼唱里有停云之闲,是 真散淡呀。 那日,天上也有白胖的 云,慈悲地停了半晌。 导语 本书以游历笔记+散文故事的形式,感受古代文人如苏东坡、张岱的生活情趣,拉进与历史人物的距离感。 作者文笔优美雅致,引经据典,吃茶、饮酒、美食、游历,从各方面描写出一个乐观有趣的立体的苏东坡形象。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苏东坡”,他是一个人,也是一种生活。苏东坡的生活承接了从前,也浸润着后世。 精彩页 绝响 建中靖国元年六月,东坡归常州。 他头戴小冠,衣披半臂,坐在小船中,运河两岸,万千人缓缓跟随。东坡回头对舟中人笑:“莫看杀轼否?那日,暑气尤甚。 廿余年前,他也在常州,也坐船头,经渡口时,高呼:“舣舟,舣舟!” 而这回,他已经喊不动,载他的小舟也停不下来了。东坡颓然老去,生命堪堪到了尽头。 两个月前,东坡正过金陵,在江上邂逅八年未见的杜孟坚,感帐不已,便作《江上帖》。江上所书漫不经心,一派萧散。笔触里已见垂暮老态,气息时有断续,再不复当年峥嵘气。忽忽如垂老琴师奏《广陵散》,几带起,儿拨刺,不疾不离,缓缓弹。细细审之,从容虽犹在,止息间已气力不逮。本该有的慷慨淋漓矛戈纵横,已然蹉跎至穷途,幸得最后一声收束仍旧痛快。譬如,东坡在常州运河上冲岸边与舟中人的那一笑。 皆为绝响,《广陵散》和《江上帖》。 过江后,东坡上真州金山寺,见李公眠所画东坡像,自题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是绝响。 人书俱老 永州柳子庙中有《荔子碑》,因起首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记文辞出自韩昌黎,碑文颂柳河东,书者为苏东坡,故称“三绝碑”。 永州淹蹇十年,柳河东作“渔父吟”、“羁鸿哀”、山水记。也幸而永州十年,让他得以与这些山水相晤,以山水洗困顿,将山水铺纸作文章。永州之后,柳河东成了柳柳州。四年后,种柳柳江边的柳柳州殁于柳州,便有了韩昌黎的《柳州罗池庙碑》。两百多年后的元符三年,苏东坡自儋州还,迁调廉州。廉州就是“合浦珠还”之合浦。 在合浦的苏东坡为柳柳州写下“荔子丹兮蕉黄……” 荔丹蕉黄,中流风汨,白驹入庙,桂树团团,猿吟鹤飞,百姓祈福寿、驱厉鬼,风调雨顺。。。。。《荔子碑》笔法看似拙朴浑沉,力道却不输,点画之间,锋棱宛然,透出骨子里的凝重。一气读下来,退之诗、东坡字,皆神完气足。东坡年轻时行笔里蔓逸了机巧,老了后便形质不显了。东坡此时,人书俱老。 “人书俱老”实则是老而未老。譬如,秋日的风漫过芭蕉叶,企图彻底将那大片的叶催成霜色,它独独肯老一点叶的边缘。芭蕉下,溪水漫过溪石。溪石比溪水老,一茬一茬的水漫过来,它还在那里。石上也生出青苔,与头顶的芭蕉绿天呼应着,不须秋风来,水一歇它便萎黄了,也老不过芭蕉。倒是一旁的老屋前,一个半老的人,握一个茶缸,坐在一把老竹椅上,深深啜一口茶,泰然看门前水流西去,辰光渐老,他仍旧老而未老。 在合浦的东坡早将人生跌宕历遍,也年已半老。而今来看《荔子碑》,竟无半分不洽,正是老而未老的坦然。浑似一夜暴雨过后,清风肃然,云气散去,星河满天。东坡过合浦途中亦曾遇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困厄于大海中。 是日六月晦,无月,而终得云开雨霁,只见天水相接,星光点点。 东坡用《记过合浦》记下了那夜的星辉,末了道一句:“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必济”是笃定,亦是圆融。想来,柳河东左迁永、柳亦如是,天不见弃,何敢自弃?君不见,柳河东的文章在永州,政绩在柳州。 我读《荔子碑》,在永州柳子庙,中殿门楹上镌有四个大字——“都是文章”。永州还有怀素的芭蕉,绿天蕉影,荫满中庭。蕉可作字,为天授之笺。河东文、昌黎记、东坡书,也是天授。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