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折现概念和理论发展轨迹,通过分析时间偏好、风险偏好与不确定结果对折现期限结构的影响,统一短期、中期和长期跨期决策依据,建立以一般折现模型为核心的跨期决策框架,并梳理与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的技术代表——指数折现——相悖的各类异象及争议。中篇阐述和讨论各类非指数折现模型,包括个人领域被广泛采用的双曲折现模型,通过讨论折现可加与双曲折现关系,从理论上回答经济管理领域对双曲折现的质疑。将不可分散非系统风险引入长期限多阶段资产配置价值评估,提出包含非系统风险定价的广义折现率模型。下篇探究非指数折现时间一致决策问题与决策方法、有限期限和不确定性期限下经典投资消费决策问题的时间一致策略。 本书致力为对折现问题与跨期决策依据感兴趣的研究者和公众提供一个基本概况和理论脉络,适合经济管理学科不确定性决策相关领域学生、研究者、业界管理者与政府决策层人员参考与阅读。 作者简介 陈收,男,广东龙川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系统工程》主编,《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编委。湖南大学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基金项目4项,部省项目5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80余篇。荣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上篇 探源 第1章 折现问题与演变 1.1 折现问题概述 1.2 效用折现 1.3 社会消费折现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数字金融背景的思考——折现理论未来之路 第2章 折现基础理论 2.1 影响跨期风险决策因素 2.2 期望效用模型 2.3 折现效用模型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期决策框架 3.1 一般折现模型 3.2 时间偏好、隐性折现率与时间折现率 3.3 资本回报率、无风险利率与社会折现率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数字金融背景的思考——一般折现框架与时偕行 第4章 指数折现异象与争议 4.1 微观行为决策异象 4.2 长期限评估偏差 4.3 机理分析 本章小结 中篇 剖析 第5章 双曲折现模型 5.1 双曲折现概述 5.2 递减个人折现率 5.3 递减社会折现率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数字金融背景的思考——内生性现期偏好 第6章 折现可加性问题 6.1 折现可加性概述 6.2 解释视角 6.3 折现可加性与投资决策时间一致性 本章小结 第7章 风险调整折现模型 7.1 风险调整基准 7.2 风险厌恶货币折现 7.3 支付具有不确定性折现期限结构 7.4 政企合作项目风险调整折现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数字金融背景的思考——多阶段风险积聚效应 第8章 广义折现率模型 8.1 问题背景 8.2 广义折现率模型概述 8.3 长期限风险项目广义折现 8.4 碳减排问题 本章小结 下篇 谋策 第9章 非指数折现投资消费决策框架 9.1 时间不一致决策现象与界定 9.2 离散时间不一致投资消费决策模型及时间不一致决策分析 9.3 连续时间不一致投资消费决策模型及时间不一致决策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数字金融背景的思考——新选择集的跨期决策 第10章 有限期限投资消费策略 10.1 模型设定 10.2 成熟型决策者的HJB方程 10.3 CRRA效用函数下的投资消费策略 10.4 动态比较行为 10.5 数值计算 本章小结 第11章 不确定性期限下的投资消费策略 11.1 模型设定 11.2 时间不一致性 11.3 均衡策略 11.4 动态行为分析 11.5 数值结果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附录I 附录J 附录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