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精读/现代学术经典精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选择了30篇能够大致反映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进程的论文或经典著作(节选),以开放的视角和批判性的思维,对这些选文作了简要介绍和点评,希望能为读者提高学术鉴别能力和学术素养、奠定研究基础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 高建平,1955年生,江苏扬州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曾任国际美学协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著有《中国艺术的表现性动作:从书法到绘画》《画境探幽》《全球与地方:比较视野下的美学与文化》《全球化与中国艺术》《西方美学的现代历程》《美学的当代转型》《回到未来的中国美学》《美学的宽度与深度》《中国艺术:从古代走向现代》等十部中英文学术著作;主编《中华美学精神》《20世纪中国美学史》《当代文学理论(1949—2019)》《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等五部著作;翻译有《艺术即经验》《美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代》《先锋派理论》等四部国外学术著作;发表了二百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论文被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斯洛文尼亚文等多种文字。任《外国美学》集刊主编。 目录 导言:面对挑战和在应战中发展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 (高建平) 卢卡奇与《审美特性》 赫勒与《对后现代艺术的反思》 葛兰西与《狱中札记》 德拉-沃尔佩与《趣味批判》 阿甘本与《时间与历史:瞬间与连续性的批判》 布洛赫与《马克思主义和诗歌》 霍克海默与《艺术和大众文化》 阿多诺与《文化工业述要》 本雅明与《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布莱希特与《论实验戏剧》 豪格与《商品审美批判》 哈贝马斯与《现代性——未完成的工程》 马尔库塞与《论新感性》 詹姆逊与《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哈维与《时空压缩和后现代的状况》 凯尔纳与《文化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研究》 列斐伏尔与《空间》 戈德曼与《文学史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方法》 加洛蒂与《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阿尔都塞与《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马歇雷与《文学生产理论》 布迪厄与《权力场中的文学场》 朗西埃与《文学的政治》 巴迪欧与《艺术与哲学》 考德威尔与《诗的诞生》 威廉斯与《艺术与社会》 伊格尔顿与《马克思主义的崇高》 安德森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 本尼特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 齐泽克与《超越认同》 出版说明 序言 学术经典的文化使命 ——“现代学术经典精读 ”系列丛书总序 张岂之 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 写一套“现代学术经典精读” 系列丛书,邀请我写几句 话。我觉得,通过高等教 育出版社推出一些有新意 的经典读物,有助于传承 、弘扬和创新优秀的中华 文化,我乐意承担撰写序 言的工作。 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 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凝结 成为丰富的文化经典,亘 古弥新,值得后来者不断 发掘探讨。在中国思想文 化史上,有一系列类似的 著作带有研究的性质,比 如研究《老子》的《解老 》《喻老》(见于《韩非子 》),研究先秦诸子的《庄 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韩非子·显学》《吕氏 春秋·不二》《尸子·广泽》 《史记·论六家之要指》, 后来更有系统探讨学术源 流与道统的《伊洛渊源录 》《近思录》《宋元学案 》《明儒学案》等著作。 这些成果一方面在梳理中 国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脉 络,另一方面在传承和弘 扬中华学术精神,比如“和 而不同”的学术精神,在中 华学术史上作出了重大贡 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 五千多年连绵不断,最主 要的原因在于文化传承与 创新得以世代相传。这也 叫做文化的“道统”,这个“ 道统”在今天应当发扬光大 。 时至今日,学人们在学 术园地辛勤耕耘,视野更 加开阔,资料更加周详, 方法更加新颖,文字更加 平实,形式更加多样,文 风更加规范,所凝聚的学 术成果,同样也是人们传 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参考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 认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组 织编辑出版“现代学术经典 精读”系列丛书是有价值的 。 当然,这不意味着本丛 书所选著作、论文都是臻 于完美、无以复加了。实 际上,有研究经历的人都 能明白,学术研究本是一 个不断传承、推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劳永逸。在个 人或团队的努力下,前后 相继,共同促进学术的繁 荣和创新,是学术研究中 的常态,所以往往难以用 僵化的思维去考量丰富多 彩、不断发展的学术研究 本身。这启示我们,面对 现代思想学术史上的名著 名篇,我们应尽可能发挥 它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为后来者提 供参考和借鉴,使它们在 承传文化精神、创新研究 成果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 作用,这意味着不能仅仅 从研究形式或规范方面去 估价这些成果,尽管规范 和形式也是很重要的层面 。 我有这样的体会:在学 术研究方面,需要有包容 与会通的精神,这样才能 给新课题、新探讨提供可 能,使学术的薪火能够代 代相传。中国古代也很重 视这种相互辩驳的学术精 神和理念,明清之际著名 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 案》的《发凡》中明确地 指出:“有一偏之见,有相 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 ,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 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 岂是学问!” 学术研究,文化传承, 均要继往开来,不断推动 学术创新与进步。中国古 代学术著作,在梳理学术 流变的过程中,侧重学术 的继往开来,袭故弥新,“ 以复古为解放”(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穷本 溯源,辨别考证,展现了 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成 果。正是这种订正增补, 反复斟酌,使中华文化长 河滔滔不息,绵延不绝。 即使在民族遭遇重创的危 急关头,中华文化中卓著 的学术精神依然能够鼓励 世人勇挑重担,成长为民 族发展的脊梁。因为,学 术研究和文化经典承载有 不朽的文化精神,所以学 术兴替往往被视作民族精 神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 ,引导人文学科的研究生 阅读以往的经典和名著, 不仅仅在于丰富其专业知 识,而且在于在潜移默化 中使其精神受到优秀文化 精神的熏陶,这将是更加 重要的教育目标。 以上写了这么多的话, 无非是想说明在学术研究 作品的研读中,应注意凸 现其中所隐藏的文化精神 ,以此作为大学文化传承 和创新的基础。我想,对“ 现代学术经典精读”系列丛 书的宗旨和意义应有这样 的理解。 “现代学术经典精读”系 列丛书,旨在向研究生传 播文化知识和科研经验, 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鉴别能 力和学术素养,为研究生 以及青年教师从事学术研 究提供帮助。这套丛书内 容涵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 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年)》所涉文、史 、哲、艺术等学科。每卷 主编都是该学科领域学有 专长的专家,选文尽可能 突出学生必读的著名论文 (或经典著作的节选), 侧重20世纪的研究成果, 其中不少是读者较难获得 的论著。丛书编者希望所 选论著大体上能反映学科 研究的学术史体系,简要 展现学科研究的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及其成果。前 言由分卷主编撰写,主要 介绍该领域学术史概况及 论著遴选标准等,并对所 选作品进行介绍和点评。 每篇选文后附延伸阅读文 献篇目。这使该丛书具有 提纲挈领、扩展延伸的双 重功能,编选应是有特色 的。可见,高等教育出版 社编辑出版的这套系列丛 书,经过深思熟虑,又有 在人文学科方面具有丰富 教学、科研经验的专家学 者主持,不但有益于大学 人文学科的建设发展,而 且为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