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真文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冰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的真文字》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带有自传性的散文集。他在文中回顾了自己数十年的艺术成长史,对于中西艺术的思考与反思,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对于个体的影响。本书分为两部分,分别记述了徐冰的成长经历与个人艺术探索之旅。他根植于民族性、放眼全世界的艺术源泉,以及围绕十个重要作品展开的自我阐释。从塞北山区到纽约,徐冰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当代艺术探索的非凡画卷。书中还披露了大量珍贵图片,便于我们更细致地了解这位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
作者简介
徐冰,当代艺术家,1955年2月8日生于重庆,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90年移居美国纽约,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纽约。1999年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15年被美国授予“AIE艺术勋章”。作品展出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并被广泛收藏。成名作《天书》,代表作《鬼打墙》《计划》《凤凰》《地书》及影像作品《汉字的性格》《蜻蜓之眼》。
目录
再版序 艺术进入了最不清楚的时代
自序 一个艺术家的文字观
上辑 艺术随笔
愚昧作为一种养料
复数与印痕之路
分析与体验
东村7街52号地下室
这叫“深入生活”
TO:雅克·德里达先生
9·11,从今天起,世界变了
齐白石的工匠之思与民间智慧
懂得古元
画面的遗憾已减到最小,可以放手了
东方纸的美意
点石成金的特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关于现代艺术及教育的一封信
心有灵犀
下辑 关于作品
《天书》
《动物系列》
《英文方块字》
《魔毯》
《文字写生系列》
《烟草计划》
《木林森》
《背后的故事》
《芥子园山水卷》
《地书》
序言
艺术进入了最不清楚
的时代
这本书名为《我的真
文字》,意在与我艺术作
品中的那些“伪文字”区别
开。我的不少艺术创作借
助了“文字”,可它们与通
常文字的作用正相反;给
沟通制造障碍,通过不沟
通达到沟通。我总说文字
本身可分为两部分;作为
语言工具的部分和不能用
于言说的外表部分,这好
比点心与点心盒的关系,
功能部分是点心,是用来
吃的,如同文字作为工具
是被滥用的,而点心盒却
更有文化内容与尊严。
这是我第一本用文字
的正常功能写的书,收录
了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
来谈艺术的文字。那时不
知深浅,做艺术有体会就
谈呗。这些年来越做、越
谈,似乎越抓不住艺术是
怎么回事了。人类用各种
物料塑造了艺术,但它们
一旦离开人类之手,借助
“人文空气”的养料,即变
为有自主生命的奇葩之物
(世界出现了新东西),
它们性格倔强,变化无常
,难被定义。艺术的这种
“任性”是文明进步需要的
,又是不能被其他方式取
代的,所以才有艺术这件
事。艺术是人主观创造的
,但它又是客观的,它能
到达的地方,是人类语言
分析能力无力到达的,这
地方不属于“思想”的范畴
,在思想范畴内的都是对
艺术的分析,还不是艺术
本身。
这属于一本谈艺术的
书,难免掉进“谈艺术”的
误区,好在我对此常有警
觉。几个世纪以来,艺术
家从手艺人的原生地位,
提升到艺术家的地位,人
们开始把艺术归为“文化”
,文化是至高无上的,自
然要有思想的说法。理论
家开始为艺术附加说法,
可这并不符合艺术的原始
秉性,有时说得越多,越
把人们与艺术的距离推得
更远。结果是观众自卑心
理在增长,“我怎么就看
不出这些深刻思想”。时
间一长,艺术特别是当代
艺术,则成了一个被“崇
拜”的领域。人们相信虽
然只是一堆物料,但被归
为“艺术”就价值连城,因
为它背后有我看不见的东
两。对艺术的解说有布道
的作用,弄不好就给人带
入与艺术关系的怪圈中,
习惯于借助文字阐释才能
进入“艺术”。
加之艺术走到今天,
又遇上虚拟现实技术,艺
术的“光晕”部分与NFT、
元宇宙不谋而合,靠众人
相信的加持,艺术物料的
部分也不需要了。因为信
仰是由意志对“光晕”的追
求引导的,是否定“物质”
的,其能量是由信仰的聚
集量决定的。今天,艺术
进入了它是什么最不清楚
的时代。
本书出版后,书中的
有些文章、观点被网络大
量摘编刊发,这让我不好
意思,感觉这人有点想法
就反复说。特别是离开了
原属上下文的只言片语,
变得简单又不到位。这也
许是我的文字还不够简约
、精要。不管怎样,这些
旧文定有偏颇之处。可要
做修正,也不现实,因为
文字与文字之间已经是一
个有机的链条,某一处的
改动,就像弧线模型中某
个点位的移动,周边的点
位都要随之变动,甚至全
篇都要重来。现在的这些
文字只能作为一个人的一
个阶段思想和认识水平的
记录看。思想修补将是终
身的事。
本书第一版收入北岛
主编的“视野丛书”,面世
后得到不少读者喜欢。现
在有幸再版,这对我是一
种鼓励。感谢编辑们对本
书再版做的努力。此刻也
感谢读者,你能把这本书
拿在手里。
徐冰
2022年4月2日
导语
从“文字”出发,去全世界;从成长自述到探索之旅,艺术家徐冰的首部个人艺术史!
从塞北山沟到纽约MOMA,从《天书》到《地书》,用“文字”探索,连接中国艺术与世界精神的桥梁之书。
“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
书评(媒体评论)
讨论或者评价徐冰,
一定要注意,他是一个大
胆的反叛者,是一个在现
代艺术领域里造反,掀桌
子、掀屋顶的人。他的这
个反叛,不但对中国当代
艺术,而且对世界当代艺
术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重
新探索、摸索21世纪艺术
的新走向(不只是中国,
也涵盖世界),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
——李陀(著名评论
家)
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
文化界线,将东西方文化
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
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
艺术家。
——Okwui Enwezor(
策展人、首届威尔士国际
视觉艺术奖评委会主席)
徐冰的个人经历称得
上贯穿东西,但他在精神
上始终离中国传统文化更
近。
——《纽约时报》
精彩页
愚昧作为一种养料
谈我的七十年代,只能谈我愚昧的历史。比起“无名”、《今天》和“星星”这帮人,我真是觉悟得太晚了。事实上,我在心里对这些人一直怀着一种很深的敬意。因为一谈到学画的历史,我总习惯把那时期的我与这些人做比较,越发不明白,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不开窍。北岛、克平他们在美术馆外张贴自制刊物时,我完全沉浸在美院教室里画石膏的兴奋中。现在想来,不可思议的是,我那时只是一个行动上关注新事件的人:从北大三角地、北海公园的“星星美展”和文化宫的四月影会,到人艺小剧场,我都亲历过,但只是一个观看者。“四五”运动,别人在天安门广场抄诗、宣讲,我却在人堆里画速写,我以为这是艺术家应该做的事。比如黄镇。参加长征,我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可他在长征途中画了大量写生,记录了长征的过程,我就觉得这人了不起,他活得比别人多了一种角色。我对这些事件以旁观身份的“在场”,就像我对待那时美院的讲座一样,每个都不漏掉。
记得有一次,我去“观看”《今天》在八一湖搞的诗歌朗诵会。我挤在讨论的人群中,离被围堵的“青年领袖”越来越近。由于当时不认识他们,记不清到底是谁了,好像长得有点像黄锐,他看到我,目光停在我身上,戛然停止宏论。我尴尬,低头看自己,原来自己戴着中央美院的校徽。入美院不久,教务处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堆校徽,绿底白字,景泰蓝磨制,在那时真是稀罕的宝物。我们在校内戴一戴,大部分人出校门就摘掉。我意识到那天出门时忘了摘,于是马上退出去,摘掉校徽,又去看其他人堆里在谈什么。
这个对视的瞬间,可以说是那时两类学画青年——有机会获得正统训练的与在野画家之间的相互默许。我既得意于自己成为美院的学生,在崇高的画室里研习欧洲经典石膏像,又羡慕那些《青春之歌》式的“青年领袖”。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也会在“革命”之余,找来石膏像画一画,也曾试着获得进入学院的机会。应该说这两条路线(觉悟和愚昧)在当时都具有积极的内容。
现在看来,我走的基本是一条愚昧路线,这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个个都如此。这是一个北大子弟的圈子,这些孩子老实本分情有可原,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是家里没问题的:不是走资派,就是反动学术权威,要不就是父母家人在反右时就“自绝于人民”的,有些人上一辈是地主、资本家什么的,或者就是有海外关系的“特务”。所以,我的同学中不是缺爹的就是缺妈的,或者就是姐姐成了精神病的。(在那个年代,家里老大是姐姐的,成精神病的特多,真怪了!也许是姐姐懂事早压力大的原因。)这些同学后来出国的多,我在异国街头遇到过四个老同学:纽约三个,曼彻斯特一个。这四人中,有两个是爸爸自杀的,另两个的大姐至今还在精神病院。(谢天谢地,我家人的神经基因比较健全,挺过来了。)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