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地上的阳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德振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文字,多维度地描写和叙述了近几年来中国城市与乡村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充分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面貌,弘扬正能量,讴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成就;各篇文章短小精悍,隽永,深刻、富于哲理,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尤其是书中诸篇文章大部分已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读者》、《意林》、“学习强国”等报刊和平台采用、刊登,拥有大量读者,正能量满满,反应非常热烈。此次结集出版,顺应市场需要,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和读者口味,相信一定能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的。 作者简介 杨德振 笔名:阳光。 1965年6月出生,湖北省麻城市人。1982年10月参军。历任战士、文书、保密员、军队企业总经理秘书、公关部经理、旅行社总经理、广告公司总经理、广东省中海实业公司副总经理兼办公室主任、《旅业报》社社长、亚洲国际大酒店招商组副组长等职。中共党员。广州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修班结业;2005年在中央党校短期进修;后又进修美国城市大学MBA工商管理课程,获工商硕士学位、经济师。 目录 第一辑 思想履痕 包容与包庇 比法与活法 比较与计较 承受与享受 吃苦与吃亏 仇富与嫌贫 挫折与转折 代驾与代价 得意与失意 方便与不便 扶智与扶志 格局与结局 故事与事故 关照与观照 过量与过载 激情与常情 奖杯与伤悲 骄气与娇气 惧内与内惧 开脱与开拓 看透和悟透 口福与口祸 理想与幻想 厉害与利害 利人与累人 面子和里子 谋事与谋人 年味与人情味 气量与器量 “钱图”与前途 轻信与轻言 情敌与敌情 圈子与场子 人品与产品 上场与下场 失信与礼信 失忆与失意 视角与口角 他律与自律 汤勺与后脑勺 忘恩与报恩 为难与难为 文化与文明 无悔与后悔 闲人与贤人 馅饼与陷阱 乡亲与乡情 小看与看小 幸福与不幸 需求和渴求 一万与万一 阴谋与阳谋 阴影与背影 有限与无限 娱乐与愚乐 忠诚与灵活 自立与“自力” 作业与作孽 第二辑 心海导航 成长与成熟 调养与涵养 多疑与多思 分神与会神 困惑与诱惑 说服与征服 希望与失望 希望与欲望 小事与小心 虚心与虚伪 眼盲与心盲 有意与无意 第三辑 岁月印记 报恩是一种本能 伏天里的“寒冬” 关山难阻战友情 精神的脉动 “挠人”的宠物 生命的根基 师表的向度 时髦的代价 痛苦的“邂逅” 蔚蓝色的记忆与憧憬 小院趣事 孝心里的泪光 致命的提醒 第四辑 文学片羽 “三体”与“三形” 快乐的化学成分 难嚼的月饼(小小说) 瞬间撕裂的人性 瞬间开挂的人性 微信的禁忌 幸福的烦恼 幸福的积攒 羞涩是最美的风采 学会补齐精神的“短板” 勇于改写“湿鞋”俗谚 祖国的背影 什么才是你的(代后记) 序言 雕琢时光 杨德振 日月如梭,岁月蹉跎, 慵懒的日子带走了激情和年 龄的秘密,留下了零零碎碎 的时光记忆;曾经光洁的额 头铺满了时光镌刻的皱纹, 曾经的满头黑发在不知不觉 中布满了银白色的痕迹,曾 经轻盈跳动的青春身影已成 为别人眼中踉跄的背影…… 岁月不居,好在人心依然年 轻;每个人都可以用一颗坚 强和澎湃激昂的心来抵御时 光的侵蚀和世事的无常,继 续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砥 砺前行。 无论贫富,无论顺逆, 无论否泰,日子始终是要靠 自己过下去,任何人都帮不 上这个忙,也无法代替自己 深耕岁月、厮守日子。岁月 不饶过任何人,但任何人都 可以在岁月里纵情尽心地去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爱自 己爱的人;用心去雕刻人生 的时光,铺设和延伸生命的 里程,让日子变得丰盈而饱 满,绵长而多彩。 在我的第七本著作《阳 光轻吟》出版后,曾有一些 朋友跟我开玩笑:“你该好 好休息和享受一下啦!别太 勤奋写作,把自己绷得太紧 了。”我告诉朋友,做自己 喜欢做的事,一点都不累, 每天“码”点字,“垒砌”成一 块“心田”,然后让思想和精 神在里面徜徉、洗礼、浸润 、交融、磨砺,最终发出微 光,闪闪烁烁,既能映照己 心,又能观照别人,这是指 尖上流淌的快乐。虽然这种 付出是艰辛的,但也是甘甜 的、馨香的,我乐在其中。 就像一个人品尝喜欢的美食 一样,能够享受到一种舌尖 上畅快淋漓的感觉,不知不 觉地沉醉其中。所以在 2018年《阳光轻吟》一书 出版后,我依然利用夜晚和 双休日以每两天一篇原创文 章的速度,毫不懈怠地积极 创作。几年下来,写了五六 十万字的文章,积累了可以 连续出版三四本书的手稿。 在勤奋写作的同时,我 还积极向报刊投稿,每年下 来有100多篇文章见诸各报 刊:《读者》《意林》《思 维与智慧》《南方日报》《 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 报刊多次刊登我的散文和随 笔作品;中国新闻传媒网、 新华社文艺在线、《人民日 报》人民论坛、光明网、搜 狐、网易、今日头条、腾讯 、一点资讯等也大量转发了 我的文章,读者群体广泛, 各种转发和留言较多。我自 认为,当潦草的钢笔字变成 了四四方方的方块字时,这 种文字上平整而素雅的美感 令人赏心悦目;其“吞吐大 荒”的快感不亚于十月怀胎 的母亲,作品一旦顺利“分 娩”,顿觉轻松许多。当看 到自家各个“孩子”跃上全国 各报刊版面,被人反复“拥 抱”和“亲昵”的时候,心中 欣喜更是油然而生。现在我 每天几乎都有文章被转载, 有的文章达七八次之多,让 人充满惊喜和憧憬,就像在 中华大地上处处撒满了温暖 的阳光。 《大地上的阳光》这本 书诸篇文章的创作时间主要 集中在2017至2018年间。 各篇文章没有宏大叙事,只 有微观表达,我只想通过日 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思 所想,梳理和挖掘出做人做 事的温度、厚度、深度,厘 清人性的本质与现象,探求 人心的内在美,纾解人们的 焦躁与恐慌;还希望能够契 合和熨帖心灵,引起人们的 心灵共振。 徜徉在时光里,每个人 都会留下不一样的痕迹。我 以朴实的文字和无限的热情 ,精心雕刻着每一段时光, 让时光在笔下凝固,成为历 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成为 人们心灵深处一瓣馨香。如 此,我也就知足了,堪慰平 生,终不负韶华与时代! 最后,特别要说的是, 衷心地感谢各位读者一路同 行!祝大家身体安康!心顺 物应!家庭幸福! 谨以此文代序。 2022年9月28日于广州 导语 《大地上的阳光》诸篇文章的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至2018年间。各篇文章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微观表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思所想,梳理和挖掘出做人做事的温度、厚度、深度,厘清人性的本质与现象,探求人心的内在美,纾解人们的焦躁与恐慌。 后记 什么才是你的 与一个五十多岁的朋友 聊天,既有开心的时候,也 有别扭、郁闷、尴尬的时候 。每次聊天,他总会不断“ 炫富”,说“最近又购置了一 个铺位”“近期又去看了某个 小区的别墅”“前几天买了一 块十几万元的手表”“上周在 书画拍卖会拍到一幅价值不 菲的名家字画”等等;每每 听后,总让我耳朵生茧,心 里生烦。 我不是一个仇富的人。 心想:你就不能谈谈金钱与 物质以外的话题吗?怎么一 开口就是“又得到了什么”“ 添置了什么”!为什么总是“ 以物为喜”!相处久了,听 得烦了,我便直截了当地“ 回敬”了他一句话:“你知道 什么才真正是你的吗?”对 方满脸狐疑,一头雾水,甚 至有点吃惊,不知我的话是 何意,半天噎在那里不吭声 ,聊天顿时陷入彼此尴尬的 沉默之中。 我一直觉得,向朋友和 熟人适当分享自己成功的喜 悦是可以的,但切勿过度的 炫耀和宣扬,更不要喋喋不 休、聒噪不断。要知道,不 是所有人对物质的拥有到了 痴迷的地步,也不是所有人 都会艳羡别人巨大的财富, 产生无限兴趣的;一些洞察 世情、超然物外的人甚至觉 得,人活在世上,衣食无忧 便是最大的幸福、最好的时 光,没有必要处心积虑、绞 尽脑汁囤积巨大的财富、拥 有金山银海,这些不过是“ 身外之物”。所以,爱炫富 的人得看人说话,不要“对 牛弹琴”,也不要“词不达意 ”,让聊天变成俗气乏味的“ 显摆”。 “什么才是你的?”事后 ,我也为自己这句怼人的话 思考了半天。这不是嫉妒之 语,也非诅咒之词,我只是 提醒那个朋友不要把物质之 得看得过分倚重,为小得而 忘大德大修,甚至得意而忘 形;而没有一点物质之外的 “东西”。这个“东西”就包括 :情趣、爱好、善意、爱心 、慈悲、孝道、气节、操守 、忠贞等等。 一个人如果仅仅以拥有 物质上的富足或盈余为志向 的话,就难免活在患得患失 、以利为先的世界里不能自 拔,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定 式,就会在行为上一切以利 益为驱动力,周顾精神与思 想上的清爽与干净,罔顾伦 理道德上的高尚与可贵,枉 顾爱情、亲情、友情上的纯 洁与珍贵,就会在现实生活 中干出种种重利轻义、损人 利己、薄情寡义、忘恩负义 、为富不仁的事情来,成为 一个钻进“钱眼”、铜臭十足 的人。 回过头来再深深琢磨一 下:“什么才是你的?”这还 真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 想想看,即使你现在坐拥十 套房子,五十年、一百年之 后,还是你的吗?即使你现 在拥有数千万存款,五十年 、一百年之后,还是你的吗 ?即使你现在身处高位,大 权在握,呼风唤雨,钟鸣鼎 食,再过五年、十年,这些 权力还是你的吗?即使你现 在公司生意兴隆、日进斗金 ,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些 财富还属于你的吗?诸如此 类推演,这些有形、有数量 可衡算的外在物质形式,作 为生活基础可派上用场,但 作为一个人存世的成功凭据 和传世的制胜法宝,可是靠 不住的,也长远不了的。相 反,一个人的美德、品质、 善心、名望、慈悲、奉献等 无形的“东西”才是你终生可 以拥有和依傍的最大资本, 才是你不用炫耀的最大成功 。不深请这一点,就难免在 俗世中以逐利和拥有有形的 物质为最大的志向,甚至认 为是“最大的成功”了,或是 感觉“最大一笔遗产”了。殊 不知,那不过是一厢情愿的 美好噱头和过眼云烟而已。 一个人在衣食不愁的前 提下,应该把志与趣放在精 神与思想层面上,放在美德 的塑造、品质的淬火、善心 的凸现、名望的打磨、素养 的修炼、爱心的付出、情趣 的培养上,而非小富即安、 大富即骄、一味追求物质的 厚重与繁多上。如此这样, 才称得上真正“是你的”—— 永远持有的、不变质、不掉 价的珍贵财富。 谨以此文代《大地上的 阳光》这本新书的结束语。 谢谢各位读者!并祝阅读愉 快!身心康泰!欢迎指正和 交流! 杨德振 二○二二年九月十五日 于广州 精彩页 包容与包庇 2019年元旦放假那天,我去广州一大型商场购物,见一处乱哄哄,众多人围观。我带着好奇挤进去,只见两名穿着商场制服的保安人员拽住一对母子,母亲大概三十四五岁的样子,穿着时髦,打扮得体;儿子大概七八岁的样子,胖胖乎乎,紧紧跟在妈妈后面,拽住妈妈的衣襟,露出紧张、害怕和胆怯的模样。我问周围人群,咋回事?有人说:“小孩偷了商场好多东西,被发现了。”保安人员从小孩的外套口袋、里衣口袋搜出高档护肤品、笔、笔芯、贴画等东西。其妈妈惶惑地跟保安人员不停解释和道歉:“对不起啊!小孩子不懂事,请你们包容一下,高抬贵手……”两个保安人员面色凝重,不苟言笑,回答:“我们包容不了,派出所的民警马上就到了,你叫他们去包容吧!”接着两名民警气喘吁吁地赶到,把母子带进了商场办公室。 事后怎么处理这件事,我不得而知,法律肯定有一个公正的界定和处理结果,无须赘述。我想说的是,其母亲这种思维和言行,这哪里是叫包容啊?分明就是包庇袒护犯错的儿子,这怎么得了!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包庇容错下去,将来岂不是把孩子送上不归之路吗?我深感震惊和忧虑,决定马上动笔,写一篇文章,厘清包容与包庇间的差别,让人们认清混淆两者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什么叫“包容”?包容就是对外界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宽容、宽恕的态度,不以自己的习性、观念、标准和审美情趣要求别人与自己一致而能接纳、接受的一种处世态度。它是一个人基本涵养的一种体现,也是可贵品质中的一项重要修炼内容。古人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中“有容乃大”就包含着胸襟宽阔、能够包容别人的个性缺陷和处世不足的意思。这样就不会与人产生纠纷与是非来,就能为自己创造一个比较安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站在自我视角上的考量,就是说包容了别人,就是不要让别人的性格“短板”和人性劣根影响和干扰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心态,以利于自己生活和处事方面的向上向好发展。 但是“包容”不是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涉及个人人格尊严底线和法律法规底线的时候,再用“包容”来息事宁人或大包大揽,那可就越线了,成了“包庇”。“包容”与“包庇”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上面那个事例中的母亲,就是混同了包容与包庇的概念,以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恳求,对小孩这种行为不及时纠正,进行正面引导、教育的话,将来必会后悔莫及,这绝不是什么“别人包容不包容”的事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配合民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而不是一味袒护、辩解、请求包容……如果是这样,这种不分是非和善恶地溺爱,将来必会使孩子胆子越来越大,在错误或违法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以至于养疽成患,后患无穷。 “包庇”多指袒护、掩护之意。在我国,“包庇”还被写入法律条款中,如果犯有“包庇罪”,轻的可以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见这两个字的性质有多严重,字眼多么有分量。而它竟与“包容”仅仅隔着一层薄纸,辨别不清、识别不当,就很容易与“纵容”“包庇”混为一谈,对人生的重大伤害显而易见。如果不充分认识其潜在危害和恶劣后果,使幸福之舟顷刻间抛锚触礁的可能性大增,徒生变数和事故,不得不防才是啊!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古时一个因过度包容儿子的母亲的悲剧:儿子从小被宠爱、溺爱,无论对错,母亲一概以包容之心宽待,结果儿子小错铸成大错,被绳之以法。其父亲刚好是监斩官,但法不容情,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大义灭亲。临刑前,父亲问儿子有什么遗愿。儿子只说临刑前再吃母亲一口奶。母亲此时还不思悔改,依旧顺从答应了。接下来,这个忤逆之子竞咬掉了自己母亲的乳头……这个故事令世人醍醐灌顶,振聋发聩:无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包容之心用到正确的方向上,而不是瞎包容、瞎宽恕,否则助纣为虐,让“包容”成了“包庇”的丑陋附庸和罪恶同伙,于自己的人生添加祸因与祸端,真是太不明智了! 2019年1月4日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