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正式更名为“宁夏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共收到有效稿件704件,其中小说151件,诗歌134件,散文245件,其他174件(文类不明确括议论文、随笔、文艺等)。较之以往,这些参赛作品个性风格突出、思想视野开阔、表现手法娴熟,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作品明显增多。无论是在稿件的质量上、数量上,还是在社会关注度上,都有极大地提升,充分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力与创作风貌。显然,这对于丰富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内涵,深化新时代的文学教育,培养更多的青年才俊,繁荣社会文化事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然,从大赛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其一,部分参赛者的语文较差,如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段落分行混乱、错别字连篇等现象严重;其二,作品题材范围相对较窄,大多数都是围绕着爱情、青春、乡恋、故土这几类来展开,缺少更大范围地开拓。这至少可以说明,参赛者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还缺乏深层的关怀与体察,更多的人依然局限于封闭、单调的“象牙塔”之内;其三,大部分作品内容粗浅,情感苍白,吟风颂月者多,无病呻吟者多,故弄玄虚者多,东拼西凑者多。因此,作品多处于“悬空”状态,没有根基。这说明,参赛者普遍缺乏深入感悟生活的能力(“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没有形成的观察视角和内心体验,作品缺乏思想性与感染力;其四,作品形式相对比较陈旧,语言也缺乏新意和表现力。以诗歌为例,形式上多是舞台朗诵体,或者是分行散文体,或者是网络变形体(无体),大多比较随意,还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缺乏对当代诗歌发展的整体认知;语言上缺乏诗性,较为平淡、单调、呆板、生硬。这说明,参赛者普遍“文学性”素养不足,想象力与创造力较为贫乏,而且不扎实(阅读面比较窄,阅读量比较小),写作也远远不够。这都意味着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