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2019年,艺术家王璜生将氧气瓶作为新的艺术创作起点,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从平面到装置,到影像,到综合性现场,到跨越界别场域的作品,并最终形成包含了绘画、装置、影像、行为、声音艺术等整体性呈现的“王璜生:呼?/?吸”展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他的创作不仅有着社会现实意义,也成为了共构集体记忆的手段。 本书从王璜生与“呼吸”相关的艺术创作中提取了?21?个关键词,发掘它在中外历史文化中的引申含义,串联起相关展览及作品图片,以及创作自述和艺术评论,深入分析解读了该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思维过程、技法手段、风格特点及价值意义等。全书以全球化的视野展开论述,既展示了在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刻,王璜生对当代艺术创作的重新思考和认识,也以作品为线索,紧扣生命主题,唤起读者在人类共同体意识下的对自我、对社会的深度关注和思考。 目录 序 呼吸的过去与未来 关键词 1. 肺 Lung 02. 氧气瓶 Oxygen Tank/Cylinder 03. 氧气 Oxygen 作品/展览 《呼 / 吸》创作的缘起〈042〉、《养气图》〈045〉 呼吸与记忆 关键词 04. 节奏 / 击打 Beat 05. 记忆 Memory 06. 免疫 Immunity 作品/展览 《呼 / 吸》(范迪安,短评) 〈106〉、《呼 / 吸—— 呼吸击打》(泰丰 · 贝尔金, 短评) 〈108〉、《呼吸 / 肢体 2020》(袁绍飞,短评) 〈140〉、“王璜生:呼 / 吸” \t(个展,龙美术馆,上海)〈176〉 评论 危机时代的美学与思想表达(顾铮) 呼吸与自由 关键词 07. 伤寒玛丽 Typhoid Mary 08. 隔离 Quarantine 09. 远程办公 Remote Work 作品/展览 《墙》系列〈288〉、《疫期日记》系列〈298〉、《防疫小物件》系列〈328〉、 《箴象》系列〈342〉 评论 生生不息与处处危机:拟制“例外状态”的王璜生(杜慧珍) 呼吸与危机 关键词 10. 呼吸机 Ventilator 11. 睡眠 Sleep 12. 瘟疫 Plague 作品/展览 《风之痕》系列〈404〉、《白梦》(顾铮,短评) 〈438〉、“透明胶”系列〈454〉、 《痕象》系列〈464〉、“王璜生:呼 / 吸”(个展,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德国) 〈472〉 评论 与继承相悖:王璜生的悖论艺术实践(泰丰 · 贝尔金) 呼吸与社会 关键词 13. 口罩 Mask 14. 生物公民权 Biological Citizenship 15. 霾 Smog/Haze 作品/展览 《呼 / 吸 2》(上海时装周) 〈540〉、《呼 / 吸 2》入选“和动力——2020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568〉、《呼 / 吸档案 2020》入选“和动力——2020 首届济南 国际双年展”〈580〉 评论 生命、警讯与语言变革 ——“ 王璜生: 呼 / 吸”展的多重意象(沈森) 呼吸与恐惧 关键词 16. 恐惧 Fear 17. 边界 Boundary 18. 疫苗 Vaccine 作品/展览 《会谈》〈670〉、《界》〈680〉、《界》 的展场拍摄视频〈702〉 评论 王璜生:破灭诗意的线条(温泽尔 · 雅格布) 呼吸与战争 关键词 19. 照护 Care 20. 冲突 Conflict 21. 战争 War 作品/展览 《缠》〈752〉、《缠 2》(迪特 ·荣特, 短评)〈755〉、《缠》视频〈758〉、 《缠》(苏州博物馆) 〈764〉、《缠 2》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780〉、《缠 2》(龙美术馆,上海) 〈798〉、《缠 2》(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 〈816〉、 “王璜生:氣象 · 公元 2022”(个展, 33 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 (艾海, 短评) 〈826〉、《 爆2023》〈848〉、《 爆》〈868〉、 《爆 2023》视频〈873〉 评论 王璜生:做活着的艺术(迪特 ·荣特) 后记 关键词索引 序言 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是对语言的考察和探究。与传统的词典不同,《关键词 :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带着一种质疑和探寻的态度,探 讨了特定语系中某些词语的意义,以及这些词语背后隐 含的习俗与制度。这一百余个看上去毫不相关的词语, 串联成了一部精彩且考究的社会文化历史 。这部《关 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并非某一学科的术语汇编, 而是研究了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当我们所处的 社会语境发生变化之时,语言是如何被塑造、被改变、 被重新定义的。而反过来想,这些微妙变动的语言,又 进一步改变了使用语言的我们和我们的生活。 本书是一本关于“呼吸”的“词典”,从王璜生与 “呼吸”相关的创作中提取了 21 个关键词。它们是理 解王璜生艺术的工具,也是通过艺术形式理解“呼吸” 这一庞大概念的桥梁,并某种程度上展示了王璜生在社 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刻,艺术思考变化、进展的过程。 在某些关键词中,本书会发掘它在历史上的引申 含义 ,以及在新冠疫情时期,这一词语的含义如何被改变了 、拓宽了,而这种变化,也终将影响到我们如何“呼吸 ”。 “呼吸”是人类的第一个自主动作,更是一个很大 的命题,它的意义也非比寻常。在气动学时代,呼吸与 思想、意义的生成息息相关。它代表着节拍、规定了停 顿,也限制着语言的长度。呼吸是一切的基础,是生命 本身的转喻,是修辞学的极点,也是医学审查的对象。 呼吸孕育了历史、文化,甚至人类本身存在的 意义。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呼吸的体验非常个人,关于它的隐 喻却非常发达。这种偏差构筑出了一种明显的认知上的 不匹配:这种不匹配不仅体现在对于“知识”的掌握上 ——谁有权力接近、构建知识,也体现在我们如何理解 这些“知识”上——该如何阐释、传播知识。呼吸被嵌 入到一种权力的关系之中。这种鸿沟需要一种跨学科的 方法来弥合,王璜生在这里使用的,就是其中一种方法 。 定义“呼吸”是困难的。除了生理上的必要性,人 类的一呼一吸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王璜生对“呼 吸”的艺术探讨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意识到“呼吸” 概念的复杂性,以及他在长期的思考中,逐渐发展出来 的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呼吸”的语法。在长期的“呼 吸”艺术实践中,他也将个人的对于呼吸的感受纳入到 集体语境之中,把呼吸美学拓展到了社会介入的角度。 “呼吸”也就不再只是一种微妙的本能,而被他赋予了 更微妙、复杂、揪心的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 虽然他的作品有着“一语成谶的意义”,但他在创作过 程中极少指向某个特殊的社会事件。王璜生的“呼吸” 创作本身很少涉及生理本身,而是引申至更广阔、更现 实,有时是更形而上的探讨当中。 所以,本书中,考古式的回到关键词的源头,并不 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在。阿甘本 在《什么是装置》一文中写到,“术语乃思想的诗意时 刻” 。我们试图用那些完全异质性的东西,用那些有 形的和无形的、已知的和未知的、能指的和所指的那些 关键词组成一种阐释。呼吸本身是一套网络。 如果用 关键词作为元素,交织出一张术语的大网,那么呼吸的 概念似乎就在网中。 《大希庇阿斯篇》中,当柏拉图被问到什么是“美 ” 的时候,他的回答是,美是难的。定义它很难,但 是问题是,它是可以被定义的。这也给了我们不断努力 的可能。“呼吸”也是难的。但是在这样一种此消彼长 的游戏中,我们可以试图研究“呼吸”。 徐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