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段科学学科能力模型与测评框架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形成的。该项目研究历时多年,深入探讨了中学生科学学科能力的特征及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书作者试图建构一个适合我国学生(学校教学)、面向未来的科学学科能力模型,这个具有很大的教学指导意义的:什么是科学学习与教学中最最重要能力、如何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获得、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具体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全书共有9章,前两章概述科学学科能力表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论及能力标准的建构,提供了综合与分科的视角,第四章则是学科能力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论述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能力的测评与差异,第七章和第八章是科学能力的表现性评价,最后第九章是“证据推理”的科学能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导语 本书是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段科学学科能力模型与测评框架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形成的。该项目研究历时多年,深入探讨了我国中学生科学学科能力的特征及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书从多个视角尝试建构一个适合我国初高中学生面向未来综合或分科形态的科学课程背景下的学科能力框架;结合实际阐述科学学科能力测评工具开发的原理和运用Rasch模型进行质量优化的具体思路,探讨测评数据的分析模式和科学学科能力的影响因素,旨在提出与核心素养“接轨”的改进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科学学科能力水平的具体路径。本书融科学学科能力测评的理论、方法为一体,并穿插丰富的案例,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