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由内而外的教养/西格尔全脑教养系列
分类
作者 (美)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策尔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丹尼尔·西格尔和学前教育专家玛丽·哈策尔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对我们教养方式的影响。他们梳理了人际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阐释了亲子关系如何直接作用于儿童大脑的发展,并为家长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步骤,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教养出坚韧不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作者简介
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Siegel),国际知名畅销书作家、获奖教育家、儿童精神病学家。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现在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的临床教授、正念觉知研究中心的主任。同时,他创办了第七感研究所,并担任执行主任。第七感研究所的目的是在个人、家庭、组织和社群之间提升洞察力、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丹尼尔·西格尔的著作颇丰,主题涵盖脑科学、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其中包括国际畅销书《全脑教养法》《第七感》等。他也是诺顿专业书系——人际神经生物学系列的创始主编,该书系包括《疗愈创伤》《情绪的力量》《创伤和身体》。
他曾在世界各地做过许多次演讲,并为专业人士开办研讨班,深受欢迎。
目录
作者寄语
中文版序 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前言 认识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01 如何塑造自我 记忆方式
科学聚焦
02 如何教孩子感知现实 故事力
科学聚焦
03 如何体会 情绪的力量
科学聚焦
04 如何沟通 建立联结
科学聚焦
05 如何获得安全感 孩子的依恋模式
科学聚焦
06 如何解读生活 成人的依恋模式
科学聚焦
07 如何控制情绪 可控状态和失控状态
科学聚焦
08 如何破裂,又如何修复 亲子关系
科学聚焦
09 如何发展思维 第七感
科学聚焦
后记 别让儿时经历妨碍你做好父母
致谢
序言
我们非常开心地向大
家介绍《由内而外的教养
》这本书。最初整合提出
“由内而外”这一教养理念
时,我们受到了当时科学
研究成果的影响,即通过
观察看护人如何看待自己
的童年经历,能够最好地
预测他的孩子是否有安全
的依恋关系。我们想把这
一重要的科学发现转化为
实际应用,让全世界的父
母直接从中受益。在过去
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研
究了上万名来自不同文化
、社会和经济背景的家长
以及他们的孩子,其研究
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由内
而外”这一重要教养原则
的科学性——理解自己的
生活是父母能给予孩子和
自己的最好礼物。
影响孩子成为什么样
的青少年乃至成人的因素
有很多,安全的依恋关系
只是其中一种。尽管安全
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发展孩
子的心理复原能力和提高
幸福感,然而仍有诸多其
他因素会影响孩子能够拥
有怎样的人生,譬如基因
、同伴、学校及社会经历
等。即便如此,依恋关系
是我们作为父母可以直接
影响孩子的一个因素,其
原因在于”由内而外”这一
重要理念——真正重要的
不是你的童年经历了什么
,而是你对于这些经历如
何影响了你的生活的思考
。有了这一有力的科学发
现,我们便创建了一个循
序渐进的方法供父母和其
他看护人使用,从而优化
亲子关系,同时可优化他
们与其他成年人的关系。
这是一个三赢局面:你的
孩子会茁壮成长,你会有
更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你
与自己的关系也会不断改
善,产生更高水平的自我
同情。
因为人的发展是持续
终生的,所以不管你处于
哪个年龄段,进行由内而
外的探索都是大有裨益的
。自本书出版以来,我们
收到了无数人的热烈反馈
,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有
,甚至有八九十岁的高龄
老人。孩子与你的依恋关
系影响他们从早年直至终
生的发展。因此,为了帮
助他们,不管你从何时开
始反思自己的生活都为时
未晚,不论他们是蹒跚小
儿、青春少年还是成年人
。这是一个受科学启发而
提出的实用策略,能够为
你提供得力的辅助。想要
理解自己的生活并不总是
容易的,因此我们将许多
教养的实用建议和事实性
知识整合到这一方法中来
帮助大家。有这么多来自
全球各地的人告诉我们这
是他们“最爱”的书,表明
由内而外的探索之旅是值
得为之付出努力的。你和
你的孩子都将茁壮成长,
这不就是我们将情感能量
和宝贵时间倾注于生命长
河之中所追求的主要目的
吗?享受阅读之乐吧!期
待收到你的反馈。
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
策尔
导语
融合脑科学、心理学与网络科学的先锋人物西格尔,与儿童发展专家哈策尔联手打造,为天下父母揭秘前所未闻的脑科学知识,破解种种育儿难题。
养育健康、乐观的孩子,首先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童年,为孩子创造更幸福的童年环境。
每章文后精选脑科学知识与正文内容互为补充,为寻求专业知识的读者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书中的教养方式提供科学支撑。
后记
别让儿时经历妨碍你
做好父母
养育孩子为我们提供
了一次终身学习的机会。
孩子的存在将我们置于一
种关系之中,鼓励我们加
深和他人以及自己的联结
。我们想尽己所能地做好
父母。尽管并不一定希望
孩子拥有和我们一样的童
年,但我们注定要重复过
去。通过理解自己的童年
经历,我们能够学会将自
身经验与日常生活中和孩
子的互动联系起来。放下
过去的包袱,我们的生活
就会充满全新的期待和自
觉。
我们过去未妥善处理
的问题会阻碍我们和孩子
建立愉快而安全的依赖关
系。安全感是孩子健康成
长的基础。研究发现,当
与他人处于和谐的情感联
结中时,个人对他人的依
赖就会往安全的方向发展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
望能够尽早为孩子提供这
种安全感。随着我们和孩
子对于偶然交流、反应灵
活性、破裂和修复、情感
联结和反思性对话等互动
的日益增加,孩子的安全
感也在日益增加。
教好孩子,并不意味
着父母要完美无缺。为人
父母赐予了我们机会,让
我们理解过去的经历,重
新解读自己。孩子并不是
这个过程中唯一的受益者
:将过去的经验整合为连
贯的生活历程,我们自身
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
而充满活力。
在孩子对我们的依赖
性方面,生活故事的连贯
性能够帮助我们学会如何
加强孩子和我们的亲密程
度,最令人惊奇的发现莫
过于此。我们并不是注定
要重复过去的模式,因为
我们可以在成年之后通过
理解过去的经历来培养安
全感。如此一来,我们当
中那些在早期生活中有过
不愉快经历的人就能够理
解过去对现在的影响,认
识到它对于我们和孩子的
互动所起到的塑造作用。
理解自身的生活经历使得
我们与孩子的联结加深,
使我们的生活愉悦而和谐

对生活的连贯性起着
核心作用的恐怕要数整合
了。细心、活在当下、尊
重和宽容,这些都能够帮
助我们加深自我认识。我
们所说的“整合”,指的是
将当下与时间的流逝联系
起来的过程。当我们通过
思想和行为来理解生活历
程时,整合还涉及情绪与
感受的联系。
由于情绪是个整合过
程,我们如何平衡和分担
情绪就反映了我们整合自
身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的方
式。当我们能够更好地把
握自己的情绪时,就表明
我们为了解他人的内心做
好了准备。正是通过分享
心情,我们才创造出了有
意义的联系。在整合的过
程中,思维内部获得连贯
性,从而能够培养出更强
盛的活力、更深刻的联结
和更深远的意义。
在可控状态下,我们
会停下来思考各种反应,
并从一系列可能性中进行
选择。情商是灵活性的同
义词。当我们的思维进入
失控状态时,我们的整合
能力就会停滞,从而进入
低进程模式:膝跳反应控
制了我们的行为。我们过
去未解决的问题依旧悬而
未决。我们陷入了困境。
每个人都有未妥善处
理的问题阻碍着自己前进
的道路。在各种各样的情
况下,我们都有可能陷入
失控状态。如果放任骄傲
或者羞耻阻碍我们认清事
实,我们就会丧失第七感
,无法从过去的牢笼中解
放出来。
第七感来自一种整合
模式,能够让我们看清自
己和他人的想法。有了第
七感,我们就能够集中关
注思维元素——观点、情
绪、感受、认知、记忆、
信念、态度和意图。这些
元素共同构成了我们内心
主观世界的核心部分。
连贯生活的关键在于
各种经验的整合。对身体
感受、情绪和生活经历进
行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它
能够加强自我认识,通过
过去和现在的联结,使得
我们与自身以及和孩子建
立联结感,成为生活的主
宰。
情绪调节使我们和孩
子以及和自身直接联结。
这种调整是人与人之间的
一种整合模式。调整的核
心是非语言信号的分享,
包括语气、眼神接触、面
部表情、手势、时间控制
和反应强度。关注孩子给
出的这些信号与关注自身
的感受同样重要。身体感
受是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观
念的重要基础。情绪交流
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
快乐,并且加强他们这种
积极的状态。这种情绪的
共享还能够帮助我们减轻
孩子的痛苦和烦恼。此外
,情绪交流将我们和他人
更加完整地联结在一起。
作为本书的作者,我
们非常喜欢为上面所说的
这些心理活动寻找合适的
表达。我们运用了在生活
、工作和学习中所收集到
的东西。创造连贯性是生
活的任务,其最深层的形
式就是精力、信息和思维
的整合。我们穿梭于思维
的时空,通过深入地了解
自己,将过去、现在和将
来联结在一起。尽管语言
无法完整地表达这样的过
程,但是简言之,我们是
相互联结的。我们跨越时
空将分散的思维联结起来
。生活经历与我们之间的
紧密联结将持续一生。
连贯性是一生的事业
。自我认识的整合是永无
止境的挑战。学会成长和
改变,是我们将挑战化为
发现之旅的来源,也是获
得连贯性的前提。我们希
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打开
思维的大门,让你看到新
的可能,加深你与孩子之
问的联系,陪伴你走向更
加完美、连贯的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很有启发性,
书中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教
育方式,能够帮助父母与
孩子进行有益的情感交流
。在教育子女的同时,也
要努力完善自己。我和妻
子是七个孩子的父母,这
本书一直都是我们的睡前
必读书。
——斯蒂芬·斯皮尔伯
格 好莱坞电影导演
对那些致力于成为好
父母的人来说,这真是一
本好书。
《由内而外的教养》
触动人心,引导所有探索
心灵的人超越表象,去理
解人际关系中最特别、最
珍贵的关系——父母与孩
子的关系。
——米歇尔·菲佛 好
莱坞影视演员、制片人
我十分欣赏这本书,
尤其认可书中强调的父母
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
交流以及完善自我认知对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父母
们肯定会对这本书产生浓
厚的兴趣并从中受益。
——阿兰·斯若夫 医
学博士,明尼苏达大学儿
童成长研究中心教授
西格尔和哈策尔将复
杂、深奥的脑科学知识和
心理学知识转化为简单、
有效的养育方法,对所有
父母以及渴望成为父母的
人来说,这是一本真正的
必读书。
——玛丽莲·伯努瓦
美国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
会前会长
精彩页
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们以往的经历会影响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未妥善处理的过去也许会埋下隐患,影响我们与孩子的关系。这些隐患带来的问题很容易引发我们与孩子的矛盾。而当矛盾发生时,我们通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情绪激动、看法偏激,并且不经思考就采取行动。这种不恰当的心理会削弱我们理智思考和适时反应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按照自己理想中的父母角色来表现,反而常常在事后问自己:为何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性格中最恶劣的一面?过去的经历会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也会影响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方式,而我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把自己的情感包袱带入父母角色中会影响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悬而未决的旧事和没有妥善处理的创伤包含着太多过去,它们代表了我们早年的生活,虽然有时难以面对,但对我们有着非凡的意义。如果没有正确地认识并处理这些事情,它们就会对我们当下的生活产生影响。
举例来说,如果你的母亲经常因为厌烦你的哭闹而不声不响地离开家,你对母亲的信任感就会很难建立,尤其在面对分离的时候,你会感到不安和多疑。母亲没跟你说一声就径自出门,你会一直寻找她,会因她的离去而感到不快。如果照看你的大人严厉禁止你哭闹,情况就会变得更糟。不只因为你感到大人背叛、遗弃了你,还因为你会觉得没有大人真正倾听你,重视你的感受,给你应有的理解和关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舒缓情感压力。
如果小时候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相同的情况就可能引起你一系列的情感反应。它可能会唤醒你记忆深处的被遗弃感,因此当离开自己的孩子时,你就会感到不适。孩子觉察到这种不适,便容易感到不安。这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也让你更加焦躁。就这样,多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反应折射出的正是你的童年经历。当然,如果你没有认真地反思,没有深入地了解自己,上述反应就可能只是被看成常见的、由与孩子分离而引发的不适。要真正处理好过去发生的事情,认识自己才是关键。
未妥善处理的早年经历
未妥善处理的早年经历经常影响我们对待子女的方式,在彼此之间引起不必要的烦扰和矛盾。下面讲的就是玛丽幼年和成年后的经历。作为母亲,玛丽发现自己有很多童年没有妥善处理的事情后来都影响了她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夺走了本应美好的记忆。买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玛丽害怕看到孩子们把鞋穿坏,因为这意味着她得带他们去买新鞋。孩子们喜欢穿新鞋,最初的时候,他们也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期待买鞋这件事。这本来可以成为一次快乐的出行,因为挑选新鞋是孩子们相当喜欢的事情,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玛丽嘴上总是鼓励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鞋,但当他们真的选中某双鞋时,她就开始挑剔这双鞋的颜色、价格、尺寸,想方设法地把它贬得一文不值。孩子们挑鞋的兴奋劲儿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妥协的态度——“随便你吧,妈妈,我怎样都好”。玛丽拿起两双鞋,反复对比斟酌很久之后,他们才买了鞋离开商店。最后,玛丽和孩子们都筋疲力尽。孩子们得到新鞋的兴奋之情完全被买鞋后的疲惫取代了。
玛丽并不想这么做,但同样的事情却反复发生。她经常在离开鞋店后向孩子们道歉,并且总是在做思想斗争。“放下鞋子吧,”玛丽自责不已,“这太愚蠢了。”她不明白自己为何一再重复连自己都痛恨不已、迫切想要改变的行为。
一天,在又一次经历沮丧的买鞋之旅后,6岁的儿子一脸失望地问她:“你小时候讨厌买新鞋吗?”玛丽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回答:“是。”她想起小时候每次都充满挫败感的买鞋经历。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