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惊悦(我的前半生)(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C.S.路易斯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家自传,正如本书副标题“我的前半生”,作者自谓本书写于他出生之年——1898年,终于1930年前后。本书记录了作者对自己早年生活细致入微的回忆以及内省式的人生思考,透过他个人成长历程,呈现出独特的生命体验。 作者简介 C.S.路易斯(C.S.Lewis,1898—1963)是英国奇幻文学经典《纳尼亚传奇》的作者,更是20世纪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学者、杰出的批评家。他毕生研究文学、哲学、神学,对中古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造诣尤深,堪称英国文学研究的巨擘。相关著作有《爱的寓言》(1936)、《<失乐园>序》(1942)、《十六世纪英国文学史》(1954)、《文学批评的实验》(1961)、《被弃的意象》(1964)。路易斯的文学批评悠闲从容、学养深厚却又平易近人,兼具智者的人生洞见和稚童般的阅读热忱,体现了“牛津”文学批评传统的一面。 目录 序 第1章 人之初 第2章 集中营 第3章 蒙特布莱肯与坎贝尔 第4章 打开眼界 第5章 文艺复兴 第6章 血青族 第7章 光与影 第8章 解脱 第9章 大诺克 第10章 命运的垂青 第11章 将! 第12章 枪炮和战友 第13章 新视角 第14章 将死! 第15章 开端 附录:C.S.路易斯的最后一次访谈 序言 写作这本书,一部分 原因是有人提出让我谈谈 我是如何从无神论进入基 督教的,我要做点回应;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纠正 一两个看似已经传扬开的 错误看法。这个故事对我 自己之外的其他任何人能 有多少意义,取决于其他 人在多大程度上也体验了 我称之为“喜悦”的内心经 历。如果这一经历真是普 遍存在,那么对它做一次 尚未有过的(我这样觉得 )细致描述,也许多少会 有些用处。我有勇气写下 这一经历,是因为我注意 到,当有人提及他自认为 最独特的感受时,在场者 中往往至少有一位会说: “什么!你也这么感觉吗 ?我一直以为只有我是这 样呢。” 这本书旨在讲述我归 信的故事,并非一般的自 传,更不是圣奥古斯丁或 卢梭式的“忏悔录”。这意 味着随着故事的展开,会 越来越不像一般的自传。 在前面几章中,网撒得相 当之广,为的是当明确的 精神危机到来时,读者可 以理解,我的童年和青少 年时期将我塑造成了怎样 一个人。“铺垫”一旦完整 ,我就严格围绕主旨来写 ,省略了那个阶段所有( 无论按照一般传记标准有 多么重要)看似不相关的 内容。我觉得也不会有太 多缺憾,我读过的所有自 传都是描写早年的部分远 比其他部分更有趣。 这个故事恐怕主观到 无以复加,是我以前从未 写过的一类作品,也很可 能不会再写第二本了。第 一章我就采用极端主观的 写法,这样一来,那些无 法忍受此类故事的读者便 能一眼认出自己读的是什 么,随即把书合上,不必 再多浪费一分钟了。 C.S.路易斯 导语 本书是中文修订版,增加了“C.S.路易斯的最后一次访谈”作为全书附录,可以让读者更多了解路易斯的创作经历和心路历程。 刘易斯在书中广征博引,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经典如数家珍;刘易斯典型的英式幽默则会读者的阅读倍添欢乐,惊喜连连。 精彩页 第1章 人之初 我出生在贝尔法斯特,那是1898年的冬天。我父亲是位律师,我母亲是牧师的女儿。我父母只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相差三岁,我是老二。两种截然不同的禀性在我和哥哥体内交汇。父亲是他家族中走出的第一位专业人士。他的祖父是威尔士农民;他的父亲从小工干起,白手起家,后来移民到爱尔兰,最后成为“迈西维尼&路易斯”公司的合伙人,这个公司承接“锅炉制造、机械工程以及钢铁船舶制造”。我母亲娘家姓汉密尔顿,祖上好几辈人都是牧师、律师、水手,在她之后出生的也是如此;而她的母亲那一边,沃伦家族的血统,可以一直追溯到一位长眠于巴特尔修道院的诺曼骑士。我身后这两个家族的气质性情也与他们的出身血统一样大相径庭。我父亲这边的人是真正的威尔士人,感情用事,激情四溢,且出口成章,动辄或血脉偾张,或柔情似水;他们经常捧腹大笑,也不时热泪盈眶,缺乏感受幸福的天赋。汉密尔顿家族则冷静得多。他们的大脑审慎批判,尤善冷眼旁观,而且他们具有感受幸福的高度天赋——他们直奔幸福而去,就如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者直奔列车上的最佳位置而去。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意识到我父母之间这种强烈的反差,一面是令人愉悦宁静的母爱,一面是父亲跌宕起伏的情感活动,这使得我体内生长出某种对情感的不信任或者反感,早在我能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之前,我就觉得情感令人不舒服,令人尴尬,甚至是危险的。 按当时当地的标准来看,我父母都是爱读书的人,或者是“聪明”人。我母亲年轻时是个大有前途的数学能手,拿到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的学士学位,她在去世前已经给我打下了法语和拉丁语的基础。她读起好的小说来如饥似渴,我继承的那些梅瑞狄斯和托尔斯泰的书应该都是她买的。我父亲的品位很不一样。他喜欢演讲术,年轻时曾经在英国的政治论坛上做过演讲,要是当时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他定会走上从政的道路。除非他那近乎堂吉诃德式的荣誉感令他失控,父亲很可能真的会从政成功,因为他身上具备的众多天分一度是国会议员所必备的——优雅得体的举止,会产生共振的嗓音,头脑敏捷,出口成章,还有超群的记忆力。特罗洛普的政治小说深得他的欢心,我现在觉得,追踪菲尼亚斯·芬的事业对他来说是满足他本人欲望的一种方式——过过干瘾。他喜欢诗歌,但这些诗要么辞藻华丽,要么哀婉动人,要么既辞藻华丽又哀婉动人,《奥赛罗》应该是他最喜欢的莎士比亚戏剧。几乎所有的幽默作家他都由衷热爱,从狄更斯到W.W.雅各布斯,而且他本人就是我听过的故事讲得最好的人,几乎无可匹敌,所谓最好是指在他那一类型中是最好的,这一类型的讲故事者会把所有的角色挨个儿演一遍,又做鬼脸又打手势,手舞足蹈,一刻不停。他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和我的一两个叔叔在房间里关上一小时,交换“俏皮话”(在我们家也不知道为什么管轶闻趣事叫“俏皮话”)。有一类文学作品是我父母全都不喜欢的,而那恰恰是我一旦可以为自己挑书便发誓效忠的。他俩谁也没有倾听过从精灵国传来的号角声。我家没有一本济慈或者雪莱的书,倒是有一本柯勒律治的书,但据我所知从来没翻开过。如果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我的父母完全无须负责。我父亲倒确实喜欢丁尼生,但他喜欢的是《悼念集》和《洛克斯利大厅》里的丁尼生。我从未听他提起过《食莲人》或者《亚瑟王之死》。至于我的母亲,我听说她对诗歌毫无感觉。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