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治国必先治吏,治民必先治官,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规律。吏治监察在一个国家中,极为重要,关系国家治乱兴衰,是治国必须优先考虑的大事。韩非子明确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观点。明朝大学士张居正提出:“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康熙皇帝说:“从来民生不遂,由于吏治不清。长吏贤则百姓自安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许多吏治监察事迹。从中可以看到,大凡治盛之世的贤明君主或雄武之君都特别注重吏治监察,如汉武帝狠抓吏治监察而有汉武盛世,汉宣帝狠抓吏治监察而有汉室中兴,唐太宗狠抓吏治监察而有“贞观之治”。本书将《资治通鉴》中所载的吏治监察事迹分为治盛之世的吏治监察、衰亡之世的吏治监察、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吏治监察制度、关于吏治监察的言论,并加以阐述。同时还就如何抓好吏治监察提出了任官惟贤才、举荐者承担连带责任、极端重视地方长官的选拔、选用少言质朴敦厚清廉者为官、官员要有一定的任期、考核必须综核名实等十六条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