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秋风长啸(杜甫传上部游侠杜甫)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彭志强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纪念杜甫(712-770)诞辰1310周年而创作的长篇非虚构小说《秋风长啸:杜甫传》的上部《游侠杜甫》。作者以小说的架构、散文的特质、诗意的语言,刻画他所理解的、别样的杜甫形象,还原其跌宕的人生。本书可为杜甫研究界和文学界提供一个崭新的探索性文本。 作者简介 彭志强(1977-),男,四川南充人,“70后”诗人,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第16届、17届、18届、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评委。2001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01年7月参加新闻工作后停止文学创作,2014年9月提笔复出写诗,2015年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 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四川文学》《青年作家》等百余家刊物。著有诗集《金沙物语》(四川人民出版社)、《草堂物语》(长江文艺出版杜),2000行杜甫诗传《秋风破》。曾被《现代艺术》评选为“2015年度十大作家”,诗作获《星星》诗刊2015年度当代爱情诗大赛优秀奖、《四川日报》2015年度诗歌奖。 2015年5月18日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金沙物语》诗会,由成都电视台(CDTV-5)直播,《光明日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都市快报》《华商报》《大河报》《长江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全国36家媒体关注报道,2016午4月创办并主编微信公众号《诗歌集结号》,依托报纸平台策划评选“头条诗人”活动。组织策划过阿来、梁平、李少君、凸凹、向以鲜等30多场诗会。 现定居于成都,供职于《成都商报》,担任成都商报社文化新闻部主任。 目录 序言·还原杜甫生活历史时空的卓越追求 自序·秋风引 第一章笔架山 第二章仁风里 第三章奉先寺 第四章咏凤凰 第五章翰墨场 第六章郇瑕游 第七章吴越行 第八章齐鲁望 第九章婚与丧 第十章 跋·朝圣记 序言 半年以前,彭志强先生 送我他写的《秋风长啸:杜 甫传(上部)——游侠杜甫 》一书(样书),我对他脚 踏实地追踪杜甫行迹的精神 很是感动。我即将八十六岁 ,自知老朽,近年来国内友 人以新著求序的我都诚惶诚 恐推辞了。这半年,自己和 家人也两次住院,平时更是 门诊不断,但看过这本书, 我觉得有些话要说。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想到这, 就提笔草成这篇拙文。 读完这本书后,志强先 生刻苦钻研、求实求真的写 作态度和将全副心力与情感 深广投入的拼搏精神使我极 为震撼。王嗣爽(杜诗注本 《杜臆》作者)体悟到杜甫 对生活对诗歌是“并力一向 ,以全副精神注之”;我现 在体会到,彭志强研究杜甫 ,十多年刻苦努力,也完全 可以说是“并力一向,以全 副精神注之”矣! 杜甫文化精神在一定意 义上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精华的浓缩和凝聚,也可 以说是今天中国人如何做人 、立身、处世仍应关注的重 点。前人说(司)马迁作史 ,半出遨游;杜甫吟诗,全 由阅历。“存在决定意识”, 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真理 性认知。要能真正深广地理 解杜甫意识,前提是要更深 广地认知杜甫的存在。志强 先生这本著述的根本追求, 就是想通过生动还原杜甫生 活的具体历史时空来理解杜 甫的思想精神,这是使我感 到欢欣鼓舞的原因。以下说 几点浅见,表明我这样想的 道理。 一、真正认清了杜甫精 神的伟大本质 本书序言《秋风引》说 :“朱熹因此把他与诸葛亮 、颜真卿、韩愈、范仲淹排 在一起,说他们是历史上的 五君子,称赞他们都有一颗 伟大的心灵,在道德和人格 上面都有非常伟大的建树。 ”朱熹的原话见于他写的《 王梅溪文集序》,此不再引 。我这里要说的是,朱熹说 这话的根源来自孔子,这点 更重要。《论语·宪问》云 :,该不会的基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 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 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 ,尧舜其犹病诸?” 孔子说明了什么才是君 子。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价 值观,是儒家为治国理政而 培养人才的最高目标。朱熹 称杜甫为君子的理由就是这 个,杜甫一生也就是这样要 求自己的。“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默思失业徒, 因念远戍卒”,杜甫《自京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是 最好的说明。这是深刻理解 杜甫的核心要点。 二、新时代下“读万卷书 ”与“行万里路”的辩证统一 志强先生驾车追踪杜甫 的足跡,车中放着冯至先生 的《杜甫传》和四卷本的《 杜诗全集今注》。他在本书 跋文《朝圣记》中清楚说明 :“我更想以洛州的巩县为 新的起点,从杜甫诞生窑出 发,按照公元七一二年至七 七○年这个时间秩序,一步 一步去丈量杜甫一生走过的 足迹,一段路一段路去感知 因为杜甫诗歌而肥沃的土地 ,然后厘清杜甫潜伏在每个 时空节点的悲欢,注解他激 荡或者沉郁在诗句深处的儒 释道思想。”读完这书后, 我看到他不仅这样计划了, 而且实实在在地、超负荷地 实现着计划。 三、沉浸杜学,深挚的 情感中贯注超强的节律感应 能力 志强先生把杜甫所有作 品都熟诵,然后到现场(杜 甫曾经生活的地方)去体验 。于是在杜甫诞生窑中,他 产生幻象:“杜甫不厌其烦 地把他一生写过的诗一一念 给我听……”其实,全书在 山川交代、景物描写、事件 叙说中几乎处处都浸染着对 杜甫文化精神的隐喻。兹举 一例:在本书《笔架山》和 《仁风里》章节中,说到杜 甫幼儿时期二姑母杜氏对他 教养的那些文字,总是每每 催我下泪。这既是彭志强的 文字,又句句都是诗圣杜老 心声! 四、实事求是,是解决 疑难问题的办法 本书第三章《奉先寺》 中,有多处谈到杜甫的思想 。如说“现存的一千四百五 十五首杜甫诗歌,至少有超 过五十首表现了他的佛学思 想”,又说“不可否认,杜甫 的主要思想肯定是儒家思想 ,其核心是孟子的仁政思想 ,所以我对杜甫头脑里拥有 儒释道三家思想也有主次之 分,首为大儒,中为佛学, 小为道学”,还说“杜甫本身 也是杂家杂取众家的大儒、 中佛、小道于一身,反正我 是这么看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丰富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包容性、和平性等五大特 性,对我们认知中华传统文 化极具指导意义。只要实事 求是、细致分析,一切都是 可以说清楚的。彭志强先生 “大儒、中佛、小道”的论述 ,也可说是他实事求是、细 致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唐朝 早就有儒学治国、佛学治心 、道学治身的说法。《杜诗 镜铨》卷十八《忆昔行》后 ,杨伦评云:“太白好学仙 ,乐天专学佛,昌黎仙佛俱 不学,子美则学佛兼欲学仙 ,要亦抑郁无聊,姑发为出 世之想而已。”这里的大中 小之论,与前贤的认知是可 以相通的。 导语 本书主要结合作者实地考察经历,以史笔书写学术界和文学界较少着墨的杜甫在36岁之前的壮游轶事,从而探究诗圣成长密码。本书以杜甫的生平经历为经,以杜甫的经典诗词为纬,合理穿插大唐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一部将诗人与诗、诗人与社会、诗人与时代相糅合的长篇小说。 后记 对我而言,杜甫不只是 精神父亲,他还是我的身后 明月,一望便来。 二○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杜甫故里河南省巩义市授 予我“杜甫文化推广大使”称 号,这个荣誉冥冥中赋予我 神圣使命。就在当天夜晚, 给巩义二中师生主题演讲完 《巩义,杜甫的“诗圣胎盘” 》之后,我亲眼看见了杜甫 诗中所说的故乡明月,高挂 在笔架山的半空中。不是仰 视太空的上弦月,也不是盈 盈满满的圆月,而是俯身把 光倒进巩义的下弦月。就是 这轮姿态足够低的下弦月, 让我萌生了一个极其强烈的 念头:写一本更多人看得懂 的新版《杜甫传》。于是, 二○二○年,我把之前行走 考察研究杜甫一生踪迹的所 有资料翻了出来,也把存在 记忆深处的这轮下弦月释放 出来。 二○二○年,是杜甫逝世 一千二百五十周年。杜甫死 了一千二百五十年了吗?没 有。在我心里,他还活着。 用鲁迅的话来说,杜甫似乎 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 在我们中间似的。我想,不 是好像,就是这样。因为诗 歌可以续命,杜甫因此一直 活着。不是说一个人的真正 死亡是在世上抹除他的所有 痕迹之后吗?杜甫,这两个 字,永远也无法抹去。只要 地球不毁,只要时间不灭, 杜甫就会永生,永远都在他 的诗歌里痛并快乐地活着。 他的悲欢,力透纸背,深入 骨髓,时隔多年仍在响彻寰 宇,不只是我,相信有更多 的“我”,都会推己及人,不 断传承下去。 二○二二年元日,便是杜 甫一千三百一十岁生日。十 年前的这一天,河南巩义的 杜甫诞生窑成了我的一个梦 。十年来的每一天,只要有 空闲,我都会跟随杜诗的韵 脚前往某一处杜甫遗迹,掐 掉乡愁,重新造梦,向诗圣 朝圣,向杜甫致敬。我喜欢 在不同的文学作品里与杜甫 这轮身后的明月相遇。过去 是杜甫诗传《秋风破》和诗 集《草堂物语》,如今是二 ○二○○年元日起笔的这部《 秋风长啸:杜甫传》。或是 命中注定,又或是杜甫在命 令,我这一生要向诗圣朝圣 ,生存的焦虑才会转为释然 ,生活的更新才会告别茫然 ,生命的起伏才会变得坦然 。追踪杜甫生平故事,重铸 诗圣万丈光芒,再现子美当 下美学,提笔书写《秋风长 啸:杜甫传》,我一定要从 巩义的笔架山起笔,并在笔 架山的杜甫诞生窑下笔,践 行他说的“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视我虔诚也好 ,疑我高攀也罢,我都愿意 化作一支笔,去笔架山饱蘸 墨水,反复书写我的精神父 亲、我的身后明月——杜甫 。 是为跋。 书评(媒体评论) 朝圣,视杜甫为精神父 亲;追杜,认草堂为精神故 乡。志强君十年来仆仆于道 上,与千年前的子美形同知 音,前有杜甫诗传《秋风破 》,今有长篇非虚构《秋风 长啸:杜甫传》。此书集十 年之研,经数年之考,深耕 杜诗,广逐杜迹,探寻诗圣 成长密码,还原杜甫多面形 象,是一部沉下心俯下身走 出来的新版杜甫传,兼具历 史的温度和文学的深度。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蜀地作家彭志强潜心十 年考察研究杜甫踪迹,历时 三年创作近百万字的秋风长 啸:杜甫传》,分《游侠杜 甫》《医者杜甫》《仁者杜 甫》三部,为杜甫立传,向 诗圣致敬。彭志强所塑杜甫 形象可亲可近,所写杜甫故 事可圈可点,传递了他的赤 诚之心,彰显了他的文学才 情。特别是从杜诗中打马而 来的“游侠杜甫”,打破了我 们过去对杜甫潦倒多病的固 有认知。 ——阿来中国作家协会副 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 在若干杜甫传记中,此 书视角独特,风格新颖:作 者与生身父亲同行千里朝圣 ,虔诚拜谒精神父亲,将记 者的深度采访和学者的考据 思辨融合,时空穿越,激情 洋溢,思绪万千,行文畅达 。现地感知加细读文本而呈 现游侠杜甫、医者杜甫、仁 者杜甫形象,可观! ——刘明华中国杜甫研究 会会长、西南大学教授 杜甫独特的时代遭际玉 成了他独特的生命历程和精 神风貌,杜甫思想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浓缩和凝聚。 本书作者彭志强把杜甫从生 到死的踪迹走了个遍,用脚 步去追随杜甫的生命实践, 从而以全新的视角书写诗圣 的一生这是了不起的创举! ——张志烈四川省杜甫学 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 精彩页 公元七一二年的第一场雪从天而降,一片、两片、三片,如同轻盈的鹅毛,飘飘洒洒,很快就是成千上万片雪花,漫天飞舞,它们并不着急覆盖中原大地,像是有选择性地坠落,只见一座形似笔架的山,首先白了头,随后才是洛河、伊河与黄河,纷纷换了一个雪白的表情,准备赶在冰封之前,敞敞亮亮奔流到海。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春天。这些晶莹剔透的雪花,千姿百态,像一支支鹅毛制作的笔,最后停靠在这座山上,恰似给此山写完一首诗,才心满意足。紧接着,一个新生婴儿的啼哭声,从山下一孔窑洞里传来,沉郁顿挫,又清新明亮,充满诗意,又带着暖意,似在回应那些属于春天的雪花:别忘了东京洛阳,别忘了西京长安,别忘了整个华夏大地,都在渴望一个崭新的春天。 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名叫杜甫。 这座形似笔架的山,叫笔架山。 这里的雪也有姓氏,姓巩,名春,大似鹅毛,很有个性,喜欢轻舞飞扬,几乎每年春天都会如约而至。它们选择在巩县的笔架山降临,就是“还乡”。杜甫,在远离故乡后,对这些春雪一直念念不忘,尤其是巩县夜里的春雪,还被他写成了诗。那是多年以后的事了。杜甫还在夔州漂泊时,因送一个姓孟的朋友赴洛阳参加官吏考察铨选,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于是写了一首《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诗中的“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除了惦念巩县老宅的春雪,还有依旧傲视苍天的巩梅。就在与这位孟十二仓曹把酒送别期间,杜甫写了多首怀乡诗,其中,《凭孟仓曹将书觅土楼旧庄》一诗提到的土楼(仇兆暂(杜诗详注》等版本皆作“娄”)旧庄,是他下半生的最大牵挂。这个士楼旧庄,不在巩县的笔架山下,而在洛阳偃师的首阳山下,他的杜氏祖茔地一带。 洛阳,是杜甫童年时的读书地、少年时的成名地、青年时的远游出发地、临近中年时的结婚生子地。因此,在他的诗里,认领洛阳这个故乡的频率,反而远远高于巩县。包括死后的埋藏地,因杜甫崇敬的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都葬在洛阳偃师,他的遗愿必然也是洛阳。 其实,杜甫的人生长卷,也本该从大唐东京洛阳翻开,但事实却是在洛阳当时下辖的巩县,今称笔架山的一孔窑洞打开。说“本该”,是因杜甫祖父杜审言的仕途根据地和死后埋葬地,皆在洛阳。甚至,自杜甫十三世祖杜预起,京兆杜氏一脉祖莹就在洛阳偃师首阳山下“扎根”。可是,杜甫的诞生地就在阴差阳错中错过了洛阳。说来,就是堪称初唐第一狂人的杜审言带来的一系列家族变故。 洛阳,又称东京、东都,和西京长安一样,也是大唐都城,因比长安的经济还要发达,城里的街头巷尾,洛河和伊河边的码头、驿站、客栈,处处是一片繁荣景象。不论是武则天,还是唐玄宗,他们都爱在此主政,于是洛阳的官殿也很宏伟,不输长安。这里,因常设科举考场,又因皇帝经常驾临,密布了王侯将相的府邸,云集了天下人才。大都在此寻求发展,试图一朝成名天下知,在那个人人自信的盛世建功立业。就是这样一个让天下读书人梦想一举成名的富贵地,对于杜审言而言,却是既喜也忧,可谓福祸相依。 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